APP下载

看点看不懂的东西

2019-09-12张桐倪丽彬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9年27期
关键词:曲高和寡戏迷熏陶

张桐 倪丽彬

常识告诉我们,越是高雅的艺术,越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经典,一开始接触都有点欣赏不了。要学会欣赏,得靠熏陶。比如芭蕾舞、交响乐,都可以作如是观。这是洋的。再看中的。以文学为例,先不说《诗经》、《楚辞》,就说唐宋八大家的美文,不通古文,断不了句子,就够你琢磨的。既不懂复不通,欣赏就谈不上。

不过不要紧,只要你学,肯下功夫,慢慢就懂了。譬如看昆曲、听京剧,开始接触时感觉云里雾里,别人叫好,自己茫然,经年累月之后,终于玩昧出唱腔身段与笙箫管弦的妙处,于是你被熏陶成戏迷,每每跟着板眼摇头晃脑起来。当年越剧《红楼梦》拍成电影,不知多少越剧戏迷老太大,一次又一次地去影院过红瘾。她们一遍遍走进影院,一回回哭出剧场,哭完了,明天还要来看。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说到这里,我真为那个艺术遇到知音的时代喝一声彩。

从不懂到懂,从不会欣赏到学会欣赏,从无意识地懂得知识与道理,到有意识地进学堂接受传道授业,正是文明的台阶。审美的过程说到底,就是一个从审不懂到审得懂的过程。

读书亦是如此。常识还告诉我们,读懂读透一本难懂的好书,特别是读进去一部经典作品,胜读多少本一般的书。比如黑格尔的《小逻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深奥也是我们最需要读的书。读进去颇不容易,而一旦进门,终身受用。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审美标准降低到令人寒碜的程度:以电视春晚为例,作品必须人人一看就懂,人人一看就笑才能挑大梁。否则,就不能成为春晚的压轴节目。这其中固然有电视春晚“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因素,也有春晚需要营造节日气氛的因素,但是这些绝不能成为这类表演大行其道的理由。

雅俗共赏的作品当然好,曲高和寡的作品你也不能说不好。也许正因为有曲高和寡的东西在前面引路,雅俗共赏的作品才能雅得上去。当年在边区根据地,演员们在黄土高坡上跳一段兄妹开荒大秧歌,唱一口夫妻识字,农民看得懂,百姓听着乐,但并不妨碍大家将至今还是经典的《黄河大合唱》唱得热血沸腾。对了,《延安颂》歌曲里还有一句无论当时看还是现在看都很前卫的歌词:“自由女神在放声歌唱。”“女神”怎么会“放声歌唱”?这样的歌词放在现在,恐怕也不会人人懂得的。但是,人们学习知识,懂得欣赏,不正是从不会的东西学起,从看不懂的东西学会看懂的吗?小孩出生后天生的技能一個是喝奶一个是躺着,如果不教他学走路,他永远只会躺着。一个只会躺着喝奶的人,还有多大出息呢?

评点:“看点看不懂的东西”,文题即论点,围绕论点,作者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多处典型事例的运用,有力地支撑起文章的论点,再辅之以正反对比和辩证分析的方法,事理分析更加充分。文章层次也非常清晰,从不会欣赏到学会欣赏,从审美到读书,从雅到俗再到雅俗共赏,一路贯通而下,流转自如。

猜你喜欢

曲高和寡戏迷熏陶
用艺术熏陶家风
我家的戏迷外公
如此熏陶
小戏迷登台
打比方:让程序设计不再“曲高和寡”
戏迷的舞台 欢乐的天地
变“曲高和寡”为“曲高和众”
古筝走进课堂 接受民族音乐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