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与货币非中性
2019-09-12郭鹏
郭鹏
货币是中性的这一命题已经被经典经济学理论作为公理性内容写入教材,但McCandless &Weber(1995)对110个国家30年的数据做了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对于全部样本国家货币供应量与实际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在-0.050―-0.014之间,但OECD子样本国家的相关系数却在0.511-0.707之间。这一发现说明了从全样本国家得到的货币中性结论是不稳健的,但作者并未解释出现这种异常的原因。
现代金融飞速发展使得当前很多国家的经济结构已跟过去存在明显区别,尤其是在发达国家,虚拟经济占据了整个经济产值的绝大多数比重,实体经济产值在不断下降,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化对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产生了很大影响。受McCandless &Weber(1995)启发,本文使用OECD子样本进行粗略的稳健型检验。假定国家之间经济结构的差别通常会反映在收入上,本文按收入分组再次检验货币供应量和实际产出的关系。图1为货币增长率与实际产出增长率的散点图。对于全样本货币增长率与实际产出增长率不存在相关性,OECD国家的散点图斜率约等于0.14。
为进一步考察经济结构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根据世界银行分类标准将153个国家分为四组,其中高收入国家46个,中高收入国家39个,中低收入国家33个,低收入国家27个,样本的时间范围为1960-2008。此外,将高收入国家组别进一步分为OECD国家组别和G7国家组别。数据来自国际金融统计年鉴和世界银行数据库。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比值作为反映经济结构的指标,表1给出了这一指标在部分高收入组别国家的数值。从表中可以看出,高收入国家虚拟经济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在上升而实体经济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在下降。其中,OECD国家组别这一比值在整个高收入组别中处于较高水平。
表2给出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比在中等收入组别和低收入组别的数值。多数国家这一比值平均在0.3左右且没有变化。在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实体经济行业创造了绝大部分GDP。虚拟经济居国民经济的次要地位,并且发展缓慢。
综上所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比重即经济的结构问题是影响货币是否中性的重要原因。对一个国家而言,货币是否中性也要觀察其经济结构的演变过程。因此,货币中性问题不是短期和长期的,或单纯是与否的问题,而是随着经济结构变化而变化的。货币是否中性取决于一国的经济结构或该国在某一时期的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