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蚕的脓病处理

2019-09-12浦月霞

农家之友 2019年8期
关键词:中肠乳白色家蚕

一、血液型脓病

本病病原是家蚕细胞核多角体病毒,属细胞核多角体病毒属,简称BmNPV,通过释放型病毒粒子和多角体源性病毒体传播感染,可通过食下、创伤、气门吸入感染,传染性强,高温和高密度养蚕会加快发病速度和传播速度。

本病多发于夏秋高温的季节,在广西区内发病高峰期为6月,其它季节亦有发生。小蚕期少量感染后,经蚕座中多次水平感染,在5龄的第5~6天暴发。小蚕感染后3~4天发病,大蚕感染后4~6天发病。起蚕感染当龄(主要是眠蚕)发病,症状有体色乳白、体躯肿胀、狂躁爬行、皮肤易破流出白色的脓汁,病蚕死后,蚕体腐烂发黑。在小蚕期发病多见不眠蚕和起缩蚕;大蚕期发病多见高节蚕和脓蚕,在气门周围出现油渍状斑;在蛹期发病体色暗黄无光泽,蛹体稍碰则溶烂,在恶臭气味。

防控措施:加强蚕室蚕具消毒杜绝垂直感染,做好桑园防虫避免交叉感染,营造良好的蚕室温湿度微气候环境,采用合理的蚕座密度饲养,科学使用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及时捡出病蚕避免水平传播。

二、中肠型脓病

本病病原为家蚕细胞质多角体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细胞质多角体病毒属,通过质型多角体传播感染,病毒粒子仅在家蚕中肠上皮圆筒形细胞内复制,随蚕沙排出,通过食下感染和创伤感染。

CPV感染会引起蚕体的代谢障碍,对中肠后部的感染力较前部有很大差异,最先中肠与后肠的交界处出现乳白色横纹,中肠桑叶碎片逐渐减少,随病情发展,中肠乳白色逐渐向前扩展,最后扩展至整个中肠,肠内空虚,乳白色横纹逐渐糜烂,严重时排出乳白色黏液,中肠乳白色横纹是本病独有的特征。

本病多发于夏秋高温季节,在广西区内发病高峰一般在6月,发病周期长,感染后可维持1~2个龄期发病,往往发现症状后已大面积感染。染病后家蚕群体发育不齐,大小不匀,眠起不齐,病蚕发育缓慢,蚕体瘦弱,食桑减少或不食桑,出现明显空头症状,饷食后1~2天有起缩蚕,排黄褐色稀烘或污水。

防控措施:与血液型脓病相同。

三、浓核病

本病毒属细小病毒科的家蚕浓核病毒,简称BmDNV,主要通过食下传染,随蚕沙排出,只侵染中肠圆筒形细胞。

本病属于亚慢性的病毒病,大多在夏秋季5龄发生,小蚕感染病程较慢,大蚕感染相对要快,在出现空头、下痢后很快就死亡。经口感染3天后,食桑减少,发育不良,蚕体瘦小,体壁多皱,体色发黄,重者不吃桑叶伏在蚕座四周不动,外观呈透明空头。小蚕感染后在蚕体后部呈锈色,排褐色稀粪或污液,也有排链珠粪现象,撕开病蚕中肠无桑叶碎片,充满黄褐色液体,病死蚕软化从后部开始干瘪。本病在外观与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蚕、细菌性肠道病蚕相似,通过外观很难确诊,主要通过解剖中肠观察无乳白色,肠内空虚、充满黄绿色胃液,极少桑叶碎片。

防控措施:与血液型脓病相同。

猜你喜欢

中肠乳白色家蚕
基于SVM的家蚕中毒分类识别研究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在云朵上看尘世
斜纹夜蛾取食Cry1Ca蛋白后中肠组织病理变化
分析超声在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的诊断价值
过去(外一首)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家蚕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
文艺冒险
成人中肠旋转不良的CT分型诊断与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