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石淋处方用药规律探讨

2019-09-12秦雪琴1王明凯1任慧云1王丽芬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16期
关键词:药味滑石药性

秦雪琴1 王明凯1 任慧云1 王丽芬2

1.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

石淋现代医学称泌尿系结石,可分为肾、输尿管、膀胱结石等[1],患者会突发腰腹部剧烈疼痛,并向下腹部及会阴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和排尿困难[2]。本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超过2.1∶1[3-4],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为体外碎石、外科手术等;中医治疗本病,有着疗效佳、无创性的特点,而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中医方剂大辞典》[5]一书收载了历代许多中医名家治疗石淋的方剂,现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历代医家治疗石淋的用药组方规律,以期为治疗和研究本病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筛选 选用《中医方剂大辞典》为研究资料,建立《中医方剂大辞典》数据库,其中收录石淋处方77首,共包含中药140味。

1.2 数据规范 药物名称根据《中药学》[6]和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7]进行规范,如“破故纸”规范为“补骨脂”,“鲮鲤甲”规范为“穿山甲”等。为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将异名同药的药物根据《中药学》统一作规范处理,如“赤茯苓”“白茯苓”统作为“茯苓”收录等。对于《中药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没有的药物,如“青盐”“真麝”“井泉石”等,统计时暂时舍弃。药物功效、药性、药味、归经根据《中药学》规范,如“滑石”利水渗湿药,性寒,味甘、淡,归胃、膀胱经。

1.3 统计学方法 将符合筛选要求并规范整理后的中药复方药物数据,包括中药药性、药味、功效及归经,采用二分类的量化方法处理,将每味中药按“无=0,有=1”进行赋值,录入Excel 2010软件,建立药物电子数据库,并采用SPSS 20.0对药物频次进行描述性统计,其中用方频率=出现频次/中药汤剂复方总数,用药频率=出现频次/总频次。采用Weka 3.8对药物潜在关联规则进行分析,其中支持度是包含前项A的记录与总记录的比值;置信度是包含前项A也包含后项B的记录数与所有含A的记录数的比值;提升度是包含前项A也包含后项B的记录数与所有含B的记录数的比值;If A then B,则他的支持度为:S=p(A)/p(总);置信度为:C=p(A and B)/p(A);提升度为:L=p(A and B)/p(B)。从高频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中挖掘出最常用药对。

2 结果

经上述方法筛选,共纳入《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石淋处方77首,涉及中药140味,累计使用药物总频次424次,药性总频次424次,药味总频次644次,归经总频次1136次。

2.1 高频药物使用分布 统计结果示:使用频次≥5的药物分别为滑石、木通、冬葵子等,共23味药,以上药物累计使用频次250次,累计占药物总频次(424次)的58.97%。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石淋高频药物使用分布表

2.2 高频药物功效分布 统计结果示:使用频次≥5的药物类别分别为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清热药等8类。其中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以上3种药类的药物累计使用频次203次,累计占总频次(424次)的47.87%。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治疗石淋药物功效归类分布表

2.3 高频药物药性分布 统计结果示:使用频次≥5的药物药性分布为寒性、平性、温性、热性4种。其中寒性>平性>温性,以上3种药性的药物累计使用频次244次,累计占药性总频次(424次)的57.55%。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治疗石淋药物药性归类分布表

2.4 高频药物药味分布 统计结果示:使用频次≥5的药物药味分别为甘味、苦味、淡味等6种。其中甘味>苦味>淡味,以上3种药味的药物累计使用频次333次,累计占药味总频次(644次)的51.70%。统计结果见表4。

表4 治疗石淋药物药味归类分布表

2.5 高频药物归经分布 统计结果示:使用频次≥5的药物归经分布为膀胱经、肝经、肾经等10条。其中膀胱经>肝经>肾经>心经,以上4条归经的药物累计使用频次369次,累计占归经总频次(1136次)的32.48%。统计结果见表5。

表5 治疗石淋药物归经归类分布表

2.6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 找出强规则是关联规则挖掘的目的,其需明确的参数是支持度、置信度、和提升度。支持度主要是评估关联的普遍性;置信度主要是评估精确度(可信度);提升度主要是用于评估规则是否可用的指标。本研究选择以最小支持度15.58%、最小置信度39%和最大前项数1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所得药对配伍规则结果见表6。

表6 治疗石淋药对关联规则表

3 讨论

本研究对《中医方剂大辞典》所载的治疗石淋方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挖掘分析,将中药功效、药性、药味及归经等进行总结,发现中药特征与其治疗石淋存在一定的关联规律,以此为临床医生遣方用药提供参考。

中医“石淋”属“淋证”范畴,淋证一名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古代医家对石淋病机的认识主要是肾虚膀胱湿热,如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提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华佗在《中藏经》中提到:“肾气虚弱,……邪热渐深,结聚成砂。”从本研究的数据挖掘结果来看,治疗本病多以清热利尿、通淋排石之效的利水渗湿药为主,同时配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及补虚药加以辅助治疗,均符合临床实践。

3.1 高频药物使用分布分 使用频次前3位的药物有滑石(32次)、木通(25次)、冬葵子(19次),滑石利尿通淋,用于治疗热淋、石淋、尿热涩痛等,《药性论》记载滑石“能疗五淋,……偏主石淋。”木通清热利尿,《药性论》记载木通“主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木通化学成分主要为三萜及三萜皂苷等, 药理研究表明木通具有抗炎、利尿、抗肿瘤等多种作用[8]。冬葵子利水通淋,《药性论》记载冬葵子“治五淋主奶肿,下乳汁。”上述三药均有利尿通淋的功效,都可用于治疗石淋。

3.2 高频药物功效分布分析 功效频次前3位的药类有利水渗湿药(146次)、补虚药(38次)、清热药(19次)。各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虽有不同,但大多医家均认为石淋主要是因膀胱湿热、肾虚所致,故治疗本病应以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清热药为主。

3.3 高频药物药性分布分析 药性频次前3位为寒性(165次)、平性(50次)、温性(29次)。古代医学认为本病湿热居多,其次是肾虚、血瘀,热者寒之,故治疗时以为寒性药物为主,虚者补之,有瘀阻则活血化瘀,而补益药和活血化瘀药多为温性、平性,故治疗本病以寒性、平性、温性药居多。

3.4 高频药物药味分布分析 药味频次前3位为甘(177次)、苦(80次)、淡(76次)。甘味能补、能和、能缓,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的作用;苦味能泄火、能燥湿、能坚阴,具有清热燥湿、泻火存阴的功效;淡能渗、能利,即有渗湿、利水作用;甘、苦、淡味药物并用,体现了用药补泻结合,标本兼治,共同达到祛邪而不伤正之功。

3.5 高频药物归经分布分析 归经频次前2位为膀胱经(124次)、肝经(85次)、肾(82次)。中医传统治疗石淋多从膀胱、肾论治,如《诸病源候论》提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可见石淋的发生主要与膀胱、肾有关;而又肝肾同源,张介宾的《类经藏象论》提出:“肝肾为子母,其气相通也。”故石淋的治疗主要从膀胱、肾、肝论治。

3.6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当以最小支持度15.58%、最小置信度39%和最大前项数1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所得药对配伍规则可见,支持度最高的药对滑石—车前子配伍最多,其次是滑石—木通、木通—石韦、木通—冬葵子等;以上药对有清热利尿通淋之效。

4 小结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石淋处方进行药物频数、关联关系分析,得出了古代医家治疗石淋用药组方的规律,可以发现,古代医家治疗石淋常用滑石、木通、冬葵子、车前子等,药性多寒平,药味多甘苦,归经多属膀胱经、肝经、肾经。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配伍规则,如滑石—车前子、木通—石韦、木通—冬葵子等。治法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兼以补肾、活血化瘀。通过以上结果分析,对于当代医家在临床上辨证施治用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药味滑石药性
药味家风
药味家风
水滑石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研究
滑石寨
全球滑石资源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何谓中医“七方”
浅谈改造钢筋砼防撞墙结构的必要性(一)
基于药物功能的中药药性研究
狐狸和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