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 职场先行
2019-09-12刘锦鑫
| 文·本刊记者 刘锦鑫
2019年7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
从国家层面对未来10余年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方案。
其中,“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更是关乎到全体劳动者职业健康保护的权益。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的“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重要论述,赢得了全社会的强烈共鸣。党的十九大进一步作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
2019年7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从国家层面对未来10余年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方案。其中,“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更是关乎到全体劳动者职业健康保护的权益。
我国是世界上劳动人口最多的国家,2018年我国就业人口7.76亿人,多数劳动者职业生涯超过其生命周期的1/2。工作场所接触各类危害因素引发的职业健康问题依然严重,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复杂,新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不断出现,疾病和工作压力导致的生理、心理等问题已成为亟待应对的职业健康新挑战。
职场人更看重身体健康
2018年4月,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面向16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8万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身体健康超过职业晋升,一举成为国内职场人最看重的成功指标。
领英调研发现,六成国内职场人认为,对于不同人来说,成功有不同的定义,有超六成国内职场人将身体健康视为最看重的成功指标。
在对成功的定义上,工作生活平衡、快乐、陪伴家人等与内在感受更为相关的指标纷纷超过职业成就,而兴趣爱好和有机会旅游也成为与职业成就重要程度类似的成功定义。不足四成的国人认为六位数年薪代表成功,不足三成认为加薪代表成功。
35岁以上人群中,超七成将健康视作衡量成功的首要指标。43%的18岁~24岁人群认为工资达到六位数是成功的体现,而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该比例不断下降。
眼下,职场人士对于职业成就的定义不再是单纯的升职加薪,而是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生活与工作的平衡等。职场人虽然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但对健康管理有效参与度不够,改变的行动力不强。这将会是职场人行为改良的第一大障碍。
职场人士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关注程度已经上升到挑选雇主的决策层面,在推动职业健康的进程中,企业作为雇主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如果有来自雇主的有关职场健康的支持和鼓励,提供职场健康方案(是指为支持员工的健康生活,雇主所提供的任何职场健康促进活动或政策),可以帮助雇主更好地吸引、留住人才。75%的受访者同意在两个雇主之间进行选择时,拥有职场健康方案的会优先选择。
因此雇主企业在进行员工激励或者设置相关福利时,不妨将健康类因素前置,通过不断完善员工的健康管理体系,设置个性化的、充满人性关怀的健康福利,对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及促进员工贡献更多个人价值大有裨益。
健康中国从“心”做起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加剧和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与日剧增,职业人群沦为心理亚健康的重灾区。
“身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当下,越来越多职场人泡着枸杞的保温杯杯不离手。保温杯、枸杞,这个时代的隐喻,宣言着中年危机的同时,也暗示着在今天高压力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下,健康话题越来越触动职场人的敏感神经。
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年职场人健康力报告》,对于职场人普遍比较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认为心理健康状况一般的占比最多,为45.5%。还有近三成人认为心理状态不理想。“心态好”的白领仅占1/4。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今每一位职场人难以回避的问题。
虽然大部分职场人都有释放压力的需求,但可选择的方式有限。数据显示,近六成职场人选择睡觉来释放压力,其次是看电影、听歌等娱乐活动。对于长期缺觉、空闲时间少的白领来说,睡到自然醒已经十分奢侈了,但这对改善“脑力劳动者”的心态并无太大帮助。从性别来看,男性偏爱运动、喝酒等方式解压,但女性更倾向于选择和朋友倾诉,占比为51.2%。由此可见,职场人们虽深深意识到自己的健康问题急需改善,但落实到现实层面却是困难重重。
大多数职场人认为工作压力是导致不健康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缺乏运动、睡眠不足等生活层面的因素,但这也与现在的高强度工作不无关系。《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到,政府提倡各单位应该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工作中的压力。
2017年2月,《财富》联合北京易普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连续第13次开展全国性的高级经理人压力状况调查显示,压力对中国的高级经理人的工作、生活各方面均产生了负面影响。61.8%的高级经理人认为压力使自己产生了消极情绪,如经常感到悲观或不愉快等,甚至2.4%的高级经理人出现了抑郁倾向,这个样本数据如果进一步扩展到全国,则是一个数字相当庞大的群体。此外,72.5%的高级经理人认为压力令自己的工作效率降低,45.1%的人则对工作失去了兴趣,这都直接影响到了工作产出的数量及质量。
目前在国内有员工帮助计划(EAP)安排的基本都是较为大型的企业,如海尔集团、百度集团、中石油、国航集团等机构。而大部分中小型企业认为自己没有时间和经济实力设置专门的EAP部门,即使有经济实力,也因为采取的是“不出事不过问”的处理原则,不愿意前期在关注员工心理健康方面做过多投入。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因此,企业要更加重视职业心理健康工作,主动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经常为员工提供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及时为员工提供心理评估、心理援助等服务,不断提升员工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助力员工健康幸福、企业和谐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
职业健康保护在行动
“职业病”一词由来已久,快节奏职场中的职业病则多半来自职业带给职场人的压力。基本没有生活、经常熬夜赶方案想创意的媒体、广告、公关人员更担心心理疾病和肠胃疾病。设计人员比其他职业人士更担心眼部疾病和脱发,这与设计整天对着电脑、绞尽脑汁挖掘创意的工作日常息息相关。法务人员则更担心心脑血管疾病,这与其工作中经常紧绷神经、总是处理棘手问题有关。
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司长吴宗之表示,当前,我国职业病报告病例数居高不下。2010年以来,年均报告职业病新病例2.8万例。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累计报告职业病97.5万例,其中,职业性尘肺病87.3万例,约占报告职业病病例总数的90%。由于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低和用工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实际发病人数远高于报告病例数。据抽样调查,约有1200万家企业存在职业病危害,超过2亿劳动者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广泛应用,新的职业、工种和劳动方式不断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更为多样、复杂,传统的职业病危害尚未得到根本控制,社会心理因素和不良工作习惯所致精神疾患和肌肉骨骼损伤等工作相关疾病问题日益突出,职业健康工作面临多重压力。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上强调,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推进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并多次就职业病防治工作和维护劳动者权益作出重要指示。2019年5月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职业病防治工作。孙春兰副总理组织召开职业病防治工作推进会并作出工作部署。2019年7月11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方案》。7月25日,国务院召开了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进一步落实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和预防为主方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孙春兰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对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健康保护提出具体要求。
对此,《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也指出,应加强对长时间伏案低头工作或长期前倾坐姿职业人群的健康保护,个人应注意坐姿并时常活动、伸展身体。此次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将颈椎病、肩周炎、腰背痛、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列为劳动者个人应当预防的疾病。虽然这些并不是法定的职业病,但它们都是与职业活动有关的疾病,未来也有可能被列为职业病。
职业健康保护行动,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期的任务。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从自我做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不仅有构想,有蓝图,也有清晰的路线图。只要我们一张蓝图干到底,挽起袖子加油干,健康中国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