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工匠日”的破冰意义
2019-09-11何勇海
何勇海
2019年4月3日,杭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工匠日”的决定,自今年起,将每年的9月26日设立为“工匠日”。这也是全国首个“工匠日”。
杭州“工匠日”为何设在9月26日?1937年9月26日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该桥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至今依然是巍然屹立在钱塘江上的标志性建筑,被网民赞誉为“桥坚强”。它不仅是跨时代的杰作,更是工匠精神的结晶。
大国工匠,国之栋梁。在杭州,像记者、教师、医生、护士一样,工匠也有了专属于自己的节日,此乃可喜可贺的大好事。
工匠是有工艺专长的匠人,他们专注于某一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过程,全身心地投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个工序的各个环节,看似平凡渺小,卻能成就不平凡的业绩。比如,在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评选的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中,既有焊接火箭发动机、焊接高铁的顶级技师,也有为北斗导航、“天眼”等国家重点工程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级技师,还有打破国际技术封锁和垄断的技术工人,等等。可以说,工匠是研发、制造、加工等领域的灵魂。
工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财富,工匠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工匠精神——兢兢业业的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职业能力、德才兼备的职业品质,同样是一种难得的财富,有着重要的学习与传承价值。他们敬业,尽职尽责;他们精确,追求极致;他们专注,耐心执着;他们创新,发明创造。他们让“中国制造”发展到“中国精造”,再发展到“中国创造”“中国智造”。他们中的一些出类拔萃者,也从具有“匠心”升华到具有“匠魂”。工匠精神是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的职业精神、劳动精神。
而杭州率先设立“工匠日”,让工匠们拥有一个专属节日,能够提升工匠群体的职业认同感,并增强他们的职业自豪感。虽然如今我们在评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等奖项,虽然“工匠精神”多次被写进党和政府的相关报告,但是,我们在提升工匠的职业认同、增强工匠的职业自豪方面,仍缺少社会化行动。给工匠们设立一个行业性节日,并使之成为全社会尊重工匠、关爱工匠、学习工匠,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便是一种必要的拾遗补缺。可以说,这个节日,是对工匠及其工匠精神的致敬。
一言以蔽之,设立“工匠日”,有利于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工匠风采、弘扬工匠精神,更好地发挥工匠的引领示范作用,激励人们争当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
当然,设立“工匠日”或许容易,要确保工匠们过好“工匠日”,却并不是那么简单。在“工匠日”前后,面向社会评选表彰宣传一批杰出工匠,应是必不可少的行动;在“工匠日”当天给绝大多数工匠放一天假,让忙碌紧张的他们放松放松,也可以有;还有必要在“工匠日”当天,分多批组织杰出工匠进机关、进社区、进厂矿、进职业院校宣讲自身事迹,激励与呼唤更多工匠与工匠精神……总之,要让工匠们于“工匠日”前后,在广播中有声,在电视中有影,在报刊中有文,在网络中有言。
——摘自“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