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庙会怎一个“轧”字了得

2019-09-11沈建东

江苏地方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黄冈庙会太平

◎ 沈建东

在吴语体系里,人多拥挤常常会用“轧”来形容。关于“轧”字,清顾禄在《清嘉录》中是这样解释的:“轧,吴人谓人众不得出而力附之曰轧。”原字是一个“力”字加一个“轧”字的右半边。民间庙会自然人多摊多,轧来轧去,热闹无比。有的庙会索性直接以轧字来取名,比如农历二月初八海宁皇岗轧太平,苏州四月十四的轧神仙、七月晦日轧莲花。吴语一个“轧”字生动地描绘出人山人海和神仙同轧同乐的盛大庙会场面,它不是高高在上的有闲钱阶层的文化,它是世俗的,平易近人的。

轧太平、祈太平的皇岗轧太平庙会

浙江海宁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北部,东邻海盐县,南濒钱塘江,与绍兴上虞区、杭州萧山区隔江相望,西接杭州余杭区、江干区下沙,北连桐乡市、嘉兴秀洲区。当地有个小地方叫皇岗,本名黄冈,有座古刹,名叫太平寺,始建于唐代,规模十分宏大。民间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年少时曾经在寺中为僧,母亲陈氏在此地乞讨度日。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某年的二月初八,微服来海宁黄冈寻其母之墓。此时,附近的百姓得知皇帝来了,纷纷赶来黄冈,人山人海,把个小小黄冈轧了个水泄不通。当年,凡是二月初八来黄冈的,个个四季平安,蚕花茂盛,于是人们便将“黄冈”改名成了“皇岗”。从此,便有了二月初八皇岗轧太平的习俗。朱皇帝来海宁寻找母亲遗骨,但荒草萋萋不知道哪个是他母亲的坟墓,于是他规定海宁清明夜上坟须挂布条为证,由此判断不挂者即母亲之坟。轧太平庙会,另一种说法是纪念宋代朱彝将军治理钱塘江时不幸遇难,还有一种说法是纪念唐代西汉武陵龙阳人张大帝(姓张名渤)而形成的庙会。又说是蚕花娘娘会下到凡间保佑养蚕人,老百姓通过“轧闹猛”的形式,为新一年的种桑养蚕祈福迎祥,所以“轧太平”也被人称为“轧蚕花”。

而从四乡百里向皇冈涌来的人们摩肩接踵,你挤我轧,据说,只要轧出一身汗,便可望“田蚕茂盛,百业兴旺”,来轧庙会的百姓个个喜笑颜开,沉浸在一派欢乐的海洋中。蚕农们在集市上还可以添置蚕具(蚕架、匾、篰、篓、簾、簟和桑剪、桑叶刀以及桑苗等)为蚕事作准备。袁花二月初五、黄湾二月初八、斜桥清明日也有此俗,但规模没有这里盛大。浙江皇岗、袁花一带轧庙会是为祈祷蚕丝丰收。清顾禄《清嘉录》云:“环太湖诸山,乡人比户蚕桑为务。三四月为蚕月,红纸黏门,不相往来,多所禁忌。治其事者自陌上桑柔,提笼采叶,至村中茧煮,分箔缫丝,历一月,而后弛诸禁。俗目育蚕者曰蚕党。或有畏护种出火辛苦,往往于立夏后,买现成三眠蚕于湖以南之诸乡村。谚云:立夏三朝开蚕党。开买蚕船也。”如今“轧太平”庙会活动,已经演变成了一场大型的民俗赶集活动。

轧神仙,轧来轧去人人即仙

农历四月十四民间传说是吕仙诞日,轧神仙庙会发生在苏州阊门一带,从南宋淳熙年间道士陆道坚为王大猷在吕仙生日作云水斋疗疾后,每年农历四月十四民间就有了到福济观为吕仙庆寿的习俗,并逐渐发展成了苏州特有的“轧神仙”民俗庙会,清代尤为兴盛。

神仙庙即福济观,原在阊门下塘,相传八仙之一吕洞宾此日化为乞丐,混迹观中救度众生,城乡民众聚集观中以祈遇仙敕度,称轧神仙。有病之人皆到观中“天医院”求神方治病,米粉五色糕名神仙糕,帽铺制垂须钹帽,名神仙帽,虎丘花农担卖花草,名神仙花,还有神仙茶、神仙龟、神仙衣等,所卖之物皆以神名,市民此日剪万年青,苏州人称千年蒀叶弃掷大门口,任人踩踏,祝曰:“恶运去,好运来。”再到庙会上买新叶植之,谓之交好运。在清人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的著作中有生动的描述:“福济观在吴郡皋桥东,俗称神仙庙,中奉回仙吕祖像,四月十四为仙诞日……仙人每化为褴褛乞丐者,混迹观中,人有患奇疾者,至是日烧香,每得获瘳。谓仙人怜其诚而济度也。以是日谓之‘轧神仙’。虎阜花农竞担小盆花卉,五色鲜秾,置廊庑售卖,谓之神仙花。”

清沈朝初《忆江南》词云:“苏州好,生日庆纯阳。玉洞神仙天上度,青楼脂粉庙中香。花市绕回廊。”四月十四吕祖诞生日,苏州道教举办盛大法会——打吕祖醮。道士们焚香秉烛,奏乐诵经,乐声优雅古朴,气氛热烈,香客双手合十,虔诚拜仙。吕洞宾还被民间看作是“仙医”,苏州中医、中药界,此日必要到神仙庙来祭拜,神仙庙内原有仙方店,俗称天医院,这一天百姓求医问药于道士,争先恐后祈福于吕仙,以求健康长寿。

轧神仙庙会一般持续三天时间。四月十三日,神仙庙周围小吃、花市、民间手工艺人开始设摊,市民争相来逛,轧神仙庙会拉开序幕。四月十四日,吕祖诞生日,打吕祖醮、中医药界祭祀、民间表演队伍自发巡游,民众烧香供奉,狂欢祈福达到高潮。四月十五日,意犹未尽的市民逛庙会,吃喝游艺,市井狂欢,至凌晨始散。2004年,苏州率先被列入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综合试点城市,2009年苏州“轧神仙”庙会项目被列入江苏省级非遗名录,“轧神仙”的商标和专利都获批准,2014 年进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轧莲花,求来世幸福

苏州古城外金墅镇有座古莲华寺,据民国《吴县志》卷三十七记载:“莲华寺在县西北五十里金墅镇,又名青莲寺。唐神龙二年,居民刘氏井中生青莲花,因舍宅建。明崇祯元年,僧常彬募资重葺。明文震孟《重修莲华寺大佛殿记略》:茂苑西,镇名金墅,有寺曰莲花(华)者。系先朝里人刘文隆舍宅,寺以井现靑莲得名。迄今岁月既杳,风雨相摧,殿倾已甚。乃有梵僧常彬于此驻锡,晨钟暮呗之下,慨然念大士淋漓,禅宫剥落,募集金钱,鸠工重葺。虽众檀那捐资乐成,而衲子彬不惜拮据经营之苦是可录也……陆香寺在县西北三都,梁天监间僧雪净建,明初归并莲花(华)寺。”

为何要建莲华寺?民间传说,唐朝神龙年间中原战事频繁,有位将军刘文隆带兵出征,屡建战功。班师回朝,唐皇钦命,带兵三千兵马回家乡金墅省亲。谁知,他临近家乡之时,却听说正是其妻改嫁之日,悲痛欲绝之际,他只得下令兵马停至家乡后面的一个村上,自己脱下战袍,微服回家察访。掏出18 年前夫妻分手时的信物——一只雌性蝴蝶与其妻相认时,其妻自惭不已,当即投井自尽,此井名为八角井。刘文隆固执地认为,有其母必有其女,母不守节其女则也会不贞,会再伤风败俗,留下千年笑柄。于是他将两个亲生女儿活埋在一枯井内,内装着两缸果子,点上灯草油灯,油干灯草尽,两缸果子吃尽,两女孩被活活饿死,后葬之于莲华寺西北侧,民间称“小娘坟”。刘文隆也看破红尘,遂向皇帝谕请,要求舍宅为寺,削发为僧。皇帝念及其功业,于是下诏书敕建莲华寺,并将三千兵马分散居住在附近,留下了三千浜的地名,刘文隆本人当起莲华寺的住持。传说与明岳岱《阳山志》“里人刘文隆捐宅为寺”的记载相距甚远,只与故事的主角刘文隆名字相同而已。

何谓轧莲花?金墅街附近一带,流传着“轧莲花”的神奇故事。传说在莲华(花)寺内有一池塘,池塘里藏匿着一条专门吞噬人畜的蛇妖。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隐藏在池中的蛇妖,吐出长长的红舌伸在水面上,缠绕成一朵莲花的形状,引诱善男信女坐莲花升天。待人坐稳在“莲花”上,“花瓣”慢慢卷拢,把活人卷噬入肚,葬身蛇腹。每逢坐莲花日,四面八方的人也要来“轧闹猛”,这就是千年延续至今的“轧莲花”。

相传王状元母亲也想升天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就嘱咐儿子一定要让她坐莲花。王状元看到坐莲花的场景,感到有诈,于是心生一计,待到“坐莲花”时辰,王状元让母亲慢一步,自己要先献上礼物给莲花。待三大袋“礼物”放妥在莲花上,没多久,只见池水飞溅,似有异物在池里翻滚,过了一段时间,池中浮起一条巨蟒尸体,蛇腹已爆裂,围观百姓惊骇不已。这时王状元把实情向大家道明,原来这三大袋礼物全是生石灰,巨蟒误食而死。众皆对王状元巧妙除去害人妖精、破解迷信而感恩戴德。巨蛇已除,人心安稳。但七月晦日轧莲花的习俗却流传乐下来,至今如此。

猜你喜欢

黄冈庙会太平
太平风俗美
守正创新让“太平泥叫叫”叫得更响
劝君莫做“太平官”
新年智慧庙会
元宵节,逛庙会
庙会经济
“黄冈密卷”:教辅材料“造神”的不良示范
《黄冈密卷》究竟从何而来
能文能武,必须骄傲 好斗的黄冈人
《太平轮·彼岸》:重新“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