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南苏楚”到吴名文化艺术馆
2019-09-10汤辉
兰溪位于浙江中西部,处钱江中游,金衢盆地北缘,自古就有“三江之汇”,“六水之腰”,“七省通衢”之称。清光绪《兰溪县志 ?开宗明义》载:“邑虽褊小而实当四冲,踞杭严之上游,职衢婺之门钥,南蔽瓯括,北捍徽歙。”可见兰溪地利之胜,故宋元以来名人辈出,由以明初“兰溪会”最为盛名,其中刘基、宋濂等人皆是乱世先贤,名耀华夏;而“兰溪会”中号称“江南苏楚”之一的傲骨才女苏坦妹,却在兰溪永昌引出了一段令人唏嘘感叹的动人故事。回望历史、重振文化,才有了今日民营“吴名文化艺术馆”丰富展陈与文化传播的奕奕风采。
“兰溪会”与“江南苏楚”
谈及浙江文人盛会,人们往往就会提到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高门贵族发起的“山阴兰亭宴咏”,魏晋以后浙江文人雅集续延不断(图1)。其中“兰溪会”便是元明之际浙江地区有名的诗会雅集,兰溪会最鼎盛的时期由刘伯温、宋濂、章溢、叶琛发起。他们广邀天下文人雅士,以诗词会友,高谈阔论,太平年间聊度情趣,战乱年岁共商国事。
蘭溪盛会邀请的雅士中就有两位十分引人注目的女子,并称“江南苏楚”,一名苏坦妹,一名楚方玉;两位少女才情绝佳,十二、三岁参加兰溪会时便诗压四贤,独领风骚。然而苏坦妹身在乱世,丰姿绰约,却在二十四岁香消玉殒,与明太祖朱元璋之间演绎了一曲悲情传奇(图2)。
苏坦妹玉陨兰溪永昌
据《明史·刘基传》载;朱元璋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率军攻婺州,屯军兰溪长乐村(图3)。婺州城破后诏榜安民,然婺州平民大都文盲不识文字。此时恰巧路过的苏坦妹得知情形便上前为乡邻解读,却被带兵巡城的朱文正(朱元璋侄)看到,他为苏坦妹的惊人美貌和独特的气质所震撼,于是借口搜查奸细将她掠走,送予朱元璋。
朱元璋攻破婺州西行回军行至兰溪永昌东山缅时,得知部将胡大海养子胡德济攻下婺州后败坏军纪掠夺妇女一事,便就地审理。军帐之下胡德济当堂辩解,以主公“前有车,后有辙”为由,指责即朱元璋的侄子献美人苏坦妹之事。为匡军纪,朱元璋将苏坦妹也带来庭审,不待辩解便将苏坦妹、胡德济及其所掠妇人一齐斩杀。然而数日之后,这个识字不多的皇帝才知道前几日所杀之人中就有名冠江南的大才女苏坦妹。而自己曾极为欣赏苏氏诗作,于是后悔顿足,更担心招致江南文士集体不满,便在兰溪永昌苏坦妹墓前竖起“罪已碑”,期望再次挽回天下士人之心。然而一代才女佳人就此薄命,年方二十有四,实是可叹。金华籍明初大臣刘辰也在其著作《国初事迹》中载道:太祖亲征婺洲,有侄男子进女子一人,约二十岁,能作诗。太祖曰:“我取天下,岂以女色为心?诛之于市,以绝进献。”亦可稍作旁证。
约十年后,朱元璋在南京立国称帝。此时大明国力日盛,天下归心,再也不需要刻意笼络江南士子之心。传说此时朱元璋曾派人来到兰溪永昌,将树立在苏坦妹墓前的“罪己碑”摧毁,至于今日“罪己碑”连同苏坦妹墓永不复见。才女之死,无非是命运不济,生逢乱世而又碰到了乞丐帝王,只能令我们扼腕叹息、追祭香魂!
后世有人为苏坦妹所作祭词曰:“京门伤古,无限踌躇。元明风流,江浙沉浮。诗文盛会,首推楚苏。浙西诸贤,抱袖折服。流离乱世,宋刘结庐。卿居兰溪,抱玉怀璞。三章诏告,阅帖代抚。劝农喻桑,教化村夫。岂知狼豺,潜踪掠居。兰心蕙质,催若柳蒲。明堂诘酋,怒斥鹰狐。罪其怀璧,犬死殃鱼。玉碎钟毁,白练血图。苌虹化碧,哀猿啼枯。悲卿之丧,哀恸江湖。百代相望,我为卿哭。韶华已逝,诗文在竹。遍求馆藏,竟无一椟。秋风既起,置酒推樽。芳容渺远,唯在我心。拙词以祭,安飨香魂!长雁孤鸿,梧桐声声。商商汤汤,祭者何人?红楼剑客,狷狂书生!”
吴名文化艺术馆的筹建与功能
苏坦妹玉陨香消已经六百六十余年了,成了浩瀚《明史》里的薄薄一页,以及兰江岸边一段偶尔被乡人提起的闲谈。小小书生,读史于心!十余年前笔者来浙时拜访兰溪著名企业家、收藏家吴绍辉先生,畅聊之下便谈及此事。此时吴先生已经收藏颇丰,多以奇石、化石及园林古树见长。正在筹备建设一家民营博物馆“兰溪市地质科普博物馆”,听完我的讲述,感慨无比。旋即决定在苏坦妹玉陨之地兰溪永昌镇建设一家综合性的民营文化艺术馆,以承续吴越名流之意命名“吴名文化艺术馆”(图4)。
多年来,“吴名文化艺术馆”锱积铢累,孜孜以求,东到日本、南至越南、西往新疆、北去远东,到处寻找着那些散落人间的文明碎片,特别是与兰溪及浙西故事相关文化遗事、遗物。希望以此拼接成我们共同承继的文化脉络,分享传播给一代一代的炎黄子孙。正如馆主吴绍辉先生所说:“愿我们拾来的文明碎片,能给您带来些许感动。诚如此,则吾愿足矣!”(图5)
该馆目前已拥有艺术品陈列馆、陶艺创作基地、园林种植基地及休闲教育基地等多个项目,可用于科普教育的使用面积超过5000平面(图6)(图7);并具有多更功能讲堂,立体宣传展示牌等演示基础设备。运营中的吴名艺术馆长期组织开展“热爱家乡,保护文化”的主体展览;通过地质遗产展览、奇石奇木展览、历代陶瓷文化展,览结合兰溪本地“嵩山窑”文化宣传保护,书法笔会、陶艺实践等活动将科普活动扩展延伸到艺术馆之外。让大众了解兰溪,了解金华。从而使得当地公众能够更好的品味历史、感受优秀的中华传统技艺,保护家乡的传统文化。
吴名文化艺术馆藏品例举
吴名文化艺术馆藏品丰富,上至亿万年前的地质化石标本,下至民国时期兰溪民众生活用品。限于笔者所学专长,在此只能挑选两件瓷器在此例举介绍。
吴馆藏品中有几件明代崇祯青花,算是较得主人喜爱的藏品,其中尤以一件崇祯青花芭蕉人物故事纹壶尤为特别(图8)。这件青花壶发色鲜亮,主体纹饰分为三个部分开展。壶头部分一周绘画大朵莲花或令剑箭荷花样纹饰,颈部一周也绘画葡萄叶状纹饰一周,其下部主体部分则装饰芭蕉人物纹,精致细腻,极富明末官窑的细腻描摹质感與民窑的洒脱气质。这件青花壶并非宋元以来传统的执壶造型,它的特点更接近于现代的奶壶(图9)。这种奶壶的造型明显具备了西方器形的基本审美,只是在这种西式奶壶的造型基础上加上了十分传统的青花纹饰装饰,显得东西方文化等到了进一步融合,十分有趣。
吴名艺术馆还有一件典型乾隆六方天青釉青花釉里红大花盆(图10),体量硕大,制作精良,盆身六面呈梯形上扩,盆足六面呈梯形下扩而较短,并镂刻水滴米粒装玲珑眼,整体器物为琢器状,亦称镶器。瓷业俗语:“宁做十圆,不做一方”,可见该器物造型的工艺水平。但更为独特的是其釉色及装饰,即:天青釉加青花釉里红的综合形式。该花盆六面均绘画青花梅兰竹菊纹饰,特别是梅花以白釉点缀花瓣,以釉里红勾勒花蕊,十分妙绝。花盆口沿也缀画十二朵梅花,使得整件器物优雅中透着清新。
青花、釉里红及白釉是明清官窑瓷器的优良工艺品种,也是奠定景德镇六百年御窑地位的基本动力元素。反映了明清以来审美变化的一个主要趋势,这与以纯色高雅的天青色审美形成了强烈反差。而在吴名艺术馆这件天青釉青花釉里红花盆中我们却找到了两个时代顶级审美元素的融合与碰撞,不可不谓惊奇。天青釉瓷(图11)长期占据审美高峰却是必然的,它体现的是中国人思想观念中根深蒂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北宋理学所倡导的美学意识趣味;然而历史是发展的,随着蒙古、女真、回回、欧罗巴等民族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的不断融合,青花、釉里红(图12)的独特风韵也融入汉民族的审美。两种审美的叠加或许并不一定符合全部人的审美偏好,但却是一种文化发展的尝试。
尾声
从“江南苏楚”的凄婉故事到吴名文化艺术馆的复兴传承,我们似乎看到了小小民营艺术馆承接的历史责任。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参与全民审美水平提升与培养,保护逐渐消逝的地方技艺与民俗。民营博物馆、文化艺术馆体量虽小却能量满满。
(作者简介:汤辉,男,江苏高淳人,1986年生,助理研究员,历史学硕士,景德镇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综合检验检测中心陶瓷检测评估部门负责人,长期从事古陶瓷及陶瓷艺术品检测、鉴定、鉴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