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探究
2019-09-10陈燕华
陈燕华
摘 要:散文以其清新素丽的语言向世界传达着人间的真善美,其对于青少年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一定积极意义。本文基于小学语文课堂,对儿童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散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散文以其文学性、文本体裁特殊性等特点,一度成为了教学中的难点,但其所独有的内涵和语言知识无疑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一、研读课标,把握教学理念,细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向,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预设結果也都蕴含其中,可以说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课程标准来看,其并没有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散文文本有具体要求,但对于一些叙事类、说明类或诗文等文本有着明确规定,教师也应将这些相关文本的教学要求看作是散文阅读教学的指导。比如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要求:“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祭礼,向往和追求美好理想”“在阅读中了解并把我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想法,做出判断”“联系上下文,推断文中有关词句含义,辨别词语的情感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等等。以《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为例,本文阅读教学目标的依据为“联系上下文和自身积累,推断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情感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以及“受到文本的感染和祭礼,对美好理想有所向往和追求”。具体到文中可以再细化出两个目标:“根据教师所创设情境进行合理联想与想象,把握‘一切都活了’的具体含义。”“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来通过朗读感受‘园子’中的快乐,感受作者与祖父之间深厚的爱。”
阅读应该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应该是对学生思维的启迪,重视对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引导,而并非通过教师的视角来代替学生进行分析。尤其对于散文这样的题材,内容大多是作者对自己生活的叙述和情感的寄托,而学生要想理解并把握文本内涵就需要从自身经验出发,去尝试与作者进行融合,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进入到文本之中,具体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围绕课程标准,切忌将教学目标局限于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和思想感情的揣摩,而是要让学生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文中的一些关键之处,从而明确散文的问题特点,在感受形象的过程中,体味情感。
2、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文本情感时,要注重途径和方法的多样化,如通过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来把握文章大意;或是完全以文中“我”的视角来进行感知和体验等等。脱离文本所进行的情感体验,只能让文本阅读教学目标变得形式化。
二、准确把握文体特征,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1、明确自身引导者身份
“想要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够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不仅体现在日常教学中的知识传授,更多地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文学素养给人魅力带来的一种提高,学生自身也会受到感染和熏陶。散文第一个突出的特点使语言,既用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又不是脱离生活的凭空臆想,这也是对教师散文认识能力所提出的一个要求,只有在熟悉散文的前提下,教师才能够创设出令学生向往的美好意境,进而在品析文本的过程中领略作者情感。
2、深入解读教材文本
在教学开始前,教师要确定文章的性质,以散文来说,具体属于哪一种散文,结合文本的语言和写作特点,来进行分析。例如,在《月光启蒙》中,教师先让学生带着“母亲真如大家所说的那样有文化吗?”这一问题浏览课文,学生在问题导向下浏览课文,并得出“母亲不识字”的答案。接着,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既然母亲不识字,那她又为何能将作者引向诗歌的世界,使他后来成为著名的煤矿诗人呢?”让学生再次浏览课文,找出答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这篇散文的叙事性,以“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这一中心点来引导学生寻找文章线索,完成对文章内容的重组,具体便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月夜,给作者送来浓浓的诗情”;第二部分是“用民歌歌谣,为作者打开了想象的翅膀”;第三部分则是通过母爱来让作者感受到生活的温馨。在梳理线索的过程中不断丰满母亲和蔼的智慧形象,在深入体会中理解“月色的温情”也就不是那么难了。
三、丰富课堂教学,突出散文之美
1、创设情境
小学语文中的散文教学需要教师顺应儿童的诗性思维,也就是对事物的直观感受和以直觉经验去认识事物的思维习惯,而并非对事物本质和因果的关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来为学生创设他们最熟悉的生活情境,例如,在《爱如茉莉》中,教师可以通过《茉莉花》来突出茉莉的洁白无瑕和清新美好,营造出一个芬芳淡雅的课堂气氛;再如在《月光启蒙》中,教师可以为文章配以一个月下的情境,或是通过一首小诗来突出表现月光下的朦胧之美,便于学生体会文本中的柔美语调。
2、朗读体会
阅读教学离不开朗读,朗读一般为初读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善于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整体结构和脉络,从而完成对文章的梳理。一般在临近结束时,还需要通过朗读来巩固情感,这时则需要学生来将自己换位成为文中的主人公,在文本情境中自主体会,理解并更加深刻地把握文章内涵。
3、精读感悟
在精读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散文语言美的特点,在对文章结构脉络进行分化的大前提下,完成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再通过带有感情的朗读促进对文本情感的深入理解。
4、拓展延伸
除了常规阅读课需要用到的教学手段,教师还需要通过适当拓展,来突出体现散文的美学特点。只有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阅读技能和语言知识进行运用,培养其阅读兴趣,增强其阅读自信。比如开展赏析阅读课,赏析阅读课需要学生具备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它同样也可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赏析阅读课中,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更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而且需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进行阅读反思,向学生提出疑惑,发表感受,在师生的共同总结中使学生发现不同文本所蕴含的不同美。
综上所述,散文的阅读能够促进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教师作为学生阅读中的引导者,既要对文本有充分、深入的了解,也要对学生的情况有足够的把握。从文本的语言美入手,最终归宿到对情感的分析,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 任冬冬. 小学叙事性散文教学的课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2] 黄慧. 小学语文散文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