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忆与互联网:记忆功能的创新应用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2019-09-10海伦·阿巴吉王艳艳周加仙

教育家 2019年24期
关键词:移动电话工作记忆人脑

海伦·阿巴吉 王艳艳 周加仙

互联网行为与人脑的记忆功能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运用改变了人们的行为与互动交流的方式。不难理解的是,互联网效应对人们的生活有着诸多影响,这其中就包括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生活变得无聊,学习成绩下降,不尊重父母和教师,甚至产生暴力行为,引发死亡事件。其实,互联网引发的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记忆功能及其与激励系统的联系。

记忆可以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要的关键的及时的信息。它使用过去的信息来预测未来。注意力和记忆力极具选择性,注意、存储和检索是解决适应性问题的最重要的信息。记忆存储与检索是不断进化发展的,动物已经进化出记忆功能的特异性。推理和记忆取决于使用的具体情况。因此,人类更有可能记住有助于在特定位置进行决策的信息。

人类继承了早期动物的记忆系统,并通过额外的复杂推理进一步进化。这意味着大部分记忆是无意识的,这包括工作记忆和内隐记忆功能,其中就有许多与互联网操作有关的现象。无意识的、默许的、内隐的联系是人们做出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并非是意识的产物。人类的有意记忆就像冰山的一角。

与互联网有关的一些行为是新颖的、奇怪的。例如,人们已经习惯了睡觉时把手机放在边上。一些研究者认为,这可能反映了人类和动物的适应能力。记忆、情感、动机大约兴起于50万年前,人类认知能力产生于旧石器时代(10万到700万年前)。在数百万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为了生存而进化。长时间的人类进化使得人类知道如何做,做什么对自己有益;进化使人类兼具低等动物的本能和高等动物的思维。例如,人类的反应速度比动物更快,人的恐惧回路运作只有24毫秒。如果恐惧反应太慢的话,5000年前,人就会被老虎吃掉了。批判性思维来自人类的不断学习、发展;恐惧、愤怒等快速反应可能来自低等动物的动物性。所以,人类的思维是动物性和人性相适应的综合;有意识的思维需要更多的思维时间。

在人类的进化中,有些行为是适应互联网的。科技公司就利用人的记忆功能来赚钱。他们了解这些进化的因素,他们将互联网的内容设计得引人入胜,促使人们每天为它花费大量的时间;基于盈利的目的,他们尽可能地让我们按照他们设计的意图去思考、消费。

这些互联网公司对用户进行信息轰炸,意图改变用户的想法,让用户支出额外的开销。他们对每位消费者提供免费上网的服务,然后把网站的广告服务卖给其他公司;他们从用户的电脑、电话中获取他们的个人资料,转手卖给其他公司,然后,用户将收到有针对性的信息,买东西或通过某种方式进行投票。

总而言之,互联网操作需要记忆功能。

互联网对人脑记忆功能的利用

记忆的本质是神经元的连接。人类的长期记忆包括:显性记忆和内隐记忆。显性记忆包括个人回忆和对事实的有意识的记忆。比如,中国的首都在哪里?日本的首都又在哪里?怎样去某家便利店最方便?这些记忆都是人类的有意识的记忆。内隐记忆是动作序列、程序、感知学习、条件反应,涉及所有感官的模式、时间框架,各种事件的统计频率、偏好、习惯和其他功能的记忆。

内隐记忆是无意识的、较初级的记忆。它使个人不经意中进入工作记忆。由于内隐记忆是无意识的,我们无法轻易地监控它的效果,而技术公司真正利用的正是人们的内隐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于事物的联系开始不那么清晰,思考会变得不如昔日清楚。互联网公司并不希望我们清晰地去思考。我们有程序性记忆,比如,开机这个过程无需思考,逐渐就变成下意识的行为。程序记忆在青年时期逐渐成熟,这部分解释了儿童在操纵计算机时表现出的灵巧性。人和动物的观察性学习是程序记忆的一部分,是为了适应模仿他人的行为。这涉及启动效应,即让你把不同的事件联系起来,引发你的条件反射,包括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结果就造成了现在这样一种局面,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古巴,每个人都在盯着手机看。

在内隐记忆方面,人与人之间似乎没什么差距,但是在显性记忆方面却有着诸多不同,其中短期记忆中的即时可用的信息由工作记忆提供。与长期记忆的无限容量不同,短期记忆非常短暂;人脑中同时运行的记忆项目约有4~7项,时长约为12秒,包含了你当即的想法。如果我们分心去搜索单词,或故意慢慢读写,工作记忆就会减弱或丧失。工作记忆的短暂时间、空间的属性告诉我们:学习要讲求速度。我们必须在几毫秒钟内接收和处理事物,以了解周围的世界。这需要我们的内隐记忆及其快速的神经运作过程。

成年人和儿童必须快速地阅读和书写,顺畅地使用互联网,熟练地使用自己的语言。限制他们工作记忆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认知超载。互联网总是非常迅速地发送需要我们理解或采取行动的、不同主题的内容。比如,工作中收到的邮件需要尽快回复。有研究表明,那些需要使用相同脑区的任务,并非真正的多任务,也不是同时进行的;我们只是停止一个任务来启动另一个任务。转换注意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所以人们认为自己可以同时做多项任务。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一项任务,神经系统就无法传递与任务相关的完整信息。因此,在收邮件和玩游戏的同时进行学习的学生比那些专注于某项活动的学生能够回忆的内容更少。

人脑似乎有一种跟踪未完成事件的机制,这种机制被称为“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是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處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这可能表明没有完成游戏的人可能会再次回到他们没有完成的游戏中去,而不是开始一个新的游戏活动。总之,注意力分散、时间感知和在网上迷失数小时的现象之间是相关联的。

技术公司的目的是希望人们专注于网络,但又不要过多地思考。事实上,人脑并不适合同时进行多项工作,走路和说话并不是脑的同一区域在工作;一边看信息或看书,一边盯着电脑屏幕,这两者不能同时兼顾。在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必须放下另一件事。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需要时间去巩固,但是当你的注意力频繁被打断的时候,就无法巩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7102名中国青少年手机使用与注意力不集中的关系:基于人群的跨部门研究》中显示,他们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对7720名中学生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注意力缺陷部分进行了问卷评估。实验结果共获得7102份(91.99%)有效问卷。在调整相关的混杂影响因素后发现,青少年的注意力不集中与拥有移动电话,每日用移动电话娱乐的时长,以及白天移动电话的使用频率和夜间移动电话的来电模式显著相关。在注意力不集中和在移动电话上花费的时间之间,表现出最强关联的是那些每天花费60分钟以上的时间玩移动电话的学生。研究结论显示,移动电话的使用与中国青少年的注意力不集中程度显著相关。将移动电话使用量减少到每日不超过60分钟,可以帮助青少年保持专注和集中。

研究显示,行为反应的时间越短越好。你记忆了几个汉字,写下第一个后被打断,那么后面几个字就未必记得住,这种情况会延长反应时间;如果让你专注一件事时,你的反应就很快。一心多用的实质是任务转换,如果学生在回复信息的同时在学习,学习的内容就没有时间去巩固,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下降。因为人脑的神经元无法同时巩固这么多不同的信息,或者说,频繁打断注意,使得神经元无法建立信息传递的连接。

总之,互联网利用的这些记忆特征对于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教师利用记忆的这些特征来设计教学,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记忆功能在学习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移动电话工作记忆人脑
人脑拥有独特的纹路
提升大脑潜力:工作记忆训练能够提高智力吗?
万物起源
让人脑洞大开的建筑
为什么有人能同时做多件事,有人却不行?
工作记忆容量对理工类院校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
创意无限的另类汉堡
3GSM世界移动电话大会走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