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高校大学生考研消费的不理性现象及研究对策

2019-09-10常婕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3期
关键词:对策大学生

摘要:随着我国“考研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加入了考研的“队伍”。但是,当前考研辅导市场中存在经营行为不透明、师资团队有水分、恶性竞争等行为;并且部分考研学生由于缺乏对考研信息的了解,形成对考研消费的错误理解。对此,本文针对兰州高校在校大学生考研的市场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合现状和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考研学生自身、考研辅导市场、高校、政府四个角度提出促使大学生考研消费选择趋向理性化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考研消费;不理性现象;对策

由于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研究生的扩招、就业形势严峻等原因,使得近年来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引发了“考研热”现象的兴起。但考研辅导市场存在低投资高回报特点,加之缺乏有关法律法规的监督和约束,吸引了众多不法商家的加入。

一、考研辅导市场出现混乱现象

随着考研经济的迅速发展,部分不法商家因考研培训市场利益丰厚纷纷介入。但由于兴起时间较短且尚无完善法律规范,考研辅导市场繁荣的背后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OR待解决。

在考研辅导项目中,存在着众多收费标准不同的服务产品。考研机构的定价原则是根据其成本加上预期收益,但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还有待商榷。兰州地区收费标准为普通公共课的培训费用单科1500元左右,“一对一”辅导课程有些超过20000元,甚至还有被冠以“VIP保过”头衔超过100000元的培训项目。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考研培训机构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机构,而成为营利性的企业。此外,考研行业教职人员鱼龙混杂,消费者难以鉴别其真实背景;一些机构为争夺利益,通过虚假广告向消费者隐瞒考研产品的真实信息且不惜恶性竞争,导致消费者无法辨别产品真伪。加之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考研辅导市场陷入混乱。

二、学生考研消费的不理性现象

(一)不考虑家庭负担,考研支出费用过高

越来越多学生加入考研队伍中,但并非所有参加考研的学生都家境良好。考研学生队伍中不乏贫困学生存在,甚至连大学学费的缴纳都成问题。

通过对兰州在校大学生考研支出金额进行调查发现,支出金额在2万元以上的学生占比20%。在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这笔高昂的费用对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但有些学生在不考虑直接就业的情况下把考研当作唯一出路,并愿意为之支付超出家庭所能承担的费用。家长没有办法,也只好无条件地支持。

(二)缺乏认真分析,考研消费从众心理盛行

很多考研大学生在选择考研产品方面缺乏对自身需求的正确分析和认识,存在着明显的从众心理。因自己无法决策或不能进行有效选择,常常被从众心理所主导,以他人的购买行为作为参照。这样的情况往往导致考研学生无法购买到适合自己学习和复习的有效资料,同时也是对金钱浪费,加重了家庭负担,属于盲目消费。

(三)盲目购买所谓的“考研捷径”产品

在考研消费支出项目中,购买考研资料和报考研辅导班是学生考研支出的主要项目。但通过调查发现,还有部分学生为了考研成功,轻信市面上不良商家,存在疯狂购买所谓“考研速成班”、短时间“高效学习法”等教程或书籍的行为;更有甚者竟然去购买宣传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的保健食品或药品。这说明部分考研大学生在考研消费中缺乏理性思考,急功近利,以购买保健食品或药品的方式来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助长了社会不正之风,属于不理性的消费行为。

三、促使高校大学生考研消费选择理性化的建议及对策

(一)考研大学生自身应增强对考研消费的理性选择能力

理性选择理论认为,行动者应是有目的的,而采取行动的目的在于获取其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由于缺乏辨别能力,不了解考研辅导市场运营规则,在面对考研市场上品种繁多的考研辅导产品时,消费者就能更难识别考研产品的优劣程度,从而造成非理性选择行为了。

在考研消费过程中,考研学生自身起着最主要的决策作用。所以,考研学生自身应增强对考研消费的理性選择能力,通过多方查阅考研书籍资料;多向学长学姐或老师交流考研心得;在考研消费前多掌握所要购买的考研产品信息,货比三家;提前了解报考学校相关专业及导师信息等方式,尽可能实现消费的效用最大化原则,才能减少考研过程中的盲目消费。

(二)考研辅导市场应进行行业自律

从发展现状看来,我国考研辅导市场仍是一个极不成熟的市场。首先,它是一个松散的市场,且严重缺乏行业自律。同时,因缺乏行业自律,所以进入该市场的门槛也较低,但利润回报却大,这又吸引了一大批只为追逐市场暴利的“黑心商家”进入考研市场,恶化了考研市场良莠不齐的现象。

考研辅导市场亟须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及规范。行业标准包括课程价格标准、师资标准、售后服务标准等。同时制定各培训机构都能共同遵守的行业准则,如价格透明、联合打击恶性竞争、抬高行业准入门槛标准等。另外,各考研机构应多促进彼此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特别是如新东方、文都、启航等知名考研辅导机构应主动发挥带头作用,建立能保证考研辅导市场健康发展的行业规范。各考研机构应以诚信为准则,规范自身培训行为与完善机构运转程序,共同维持考研辅导市场的行业规范与纪律。实行行业自律,才能促使考研辅导市场繁荣持久地发展下去,同时也有利于保护考研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高校应培养学生对基本考研知识的掌握能力

考研大学生在考研过程中不仅要经过长时间痛苦的考研复习阶段,为考研付出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还要克服考研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心理压力。除此之外,还要求考研学生掌握全面精确的考研信息,对考研信息的时效性和综合性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些严苛的条件都对考生是极大的挑战,仅凭考生一己之力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取及时、准确、全面的考研信息。

因而,高校应对此予以重视,主动关心在校大学生的考研情况,并及时提供相应的帮助。此外,高校应进一步拓宽高校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视野,如积极开展考研基本知识的专门讲座、设立考研大学生信息查询平台、提供人工考研信息咨询服务等等。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专业藏书和强大的网络资源,应该充分重视其在提供考生考研信息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政府应加大对考研市场的监管力度

目前,政府并没有颁布专门的法律条文来对考研辅导市场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这就使得违法分子有漏洞可钻。对于这种不利的被动局面,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加强监管力度。从制定规范培训机构的法律人手,尽快使我国考研辅导市场上现存的问题能够有法可依。此外,通过建立评审小组对所谓的“名师”进行教学资格考评,来对考研辅导机构的师资力量进行严格把关。对于辅导机构,政府还应建立严格的监查机制,从注册、宣传、教师的聘用到招生一一进行审查,减少考研辅导市场上存在的蓄意夸大培训效果的行为.促使其向着合法化、规范化的道路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姗姗.我国考研培训市场现状及规范策略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

[2]熊博文,薛操.武汉地区考研培训的现状、问题及策略[J].教书育人,2012(27):12-13.

[3]张兴全,夏永林.基于考研培训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5):79-80.

[4]欧妍君.理性选择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考研热”分析[D].大连:东非财经大学,2012.

作者简介:

常婕,兰州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贾易学院,甘肃兰州。

猜你喜欢

对策大学生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