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关键情绪,助你从容应考
2019-09-10王燕
王燕
高考前几天,是考生心理问题爆发的高峰期。部分考生对家长、同学的态度分外敏感,导致人际交往冲突不断;有一些考生因过于紧张、焦虑而出现了失眠……专家提醒,对关键情绪进行调节,有助于考生从容应考。
舒暖,教育心理学高级讲师,国家心理健康卓越人才。
认知调节,正确认识考前焦虑
考试焦虑是高中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面对考试,紧张、焦虑是正常的心理反应。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考试焦虑不一定不利于学习,适度的焦虑水平有助于取得较好学业成绩。理想的成绩和焦虑度、试卷难易程度相关。面对高难度试题需要低焦虑水平,也就是说这时放松才容易考出好成绩。面对低难度试题需要高焦虑水平,也就是说此时全神贯注才容易考出好成绩。面对中等难度试题,考生尤其要淡定,保持适度的焦虑水平,最有利于考出好成绩。
人际调节,妥善处理情感奇遇
咨询中,有考生谈到了他的情感烦恼。不久前,他被一名学妹表白。接不接受这份情感成了困扰他的“甜蜜负担”:此时如果拒绝钦慕已久的学妹,自己可能终身遗憾。在离高考只有几天的时刻接受这段感情,老师和家长的反对声势必会影响自己的迎考状态……
一般来说,高三学子几乎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每个人的神经都紧绷着……在这种高压下,考生也比较容易陷进恋情之中。
在这种时候,需要我们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选择运动、淋浴、睡觉、唱歌等适宜的方式去宣泄情绪。同时,运用延迟满足来处理情感需要,可以为自己定一个时间节点,比如高考后再做决定。这样,考生既不会因为压抑情绪伤了自己,也不会因为自己的情绪化行为而伤及关爱自己的人。
行为调节,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面对高考,很多学生对家长的唠叨不胜其烦。有考生表示:“模拟考没考出理想成绩,父母就一再嘱咐我在最后的这几天用心复习,他们说‘要是考不上好院校,以后的事业发展、人生道路就会不一样。’他们弄得我现在压力特别大。”家长对考试结果看得过重,孩子成绩波动时比孩子还焦虑,这使得考生感觉,自己要是不考出好成绩就愧对家长。实际上,父母平静从容胜过千言万语。父母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围着孩子转”,各自像平常一样即可,给孩子营造一种欢快、轻松的家庭环境。
考前48小时,调整生物钟
有一些考生在考前几天,觉得无所适从,从而出现了过分“松散”的状态。这个时候,考生可以适当地调节自己的生物钟。“考前48小时,调整生物钟”是个不错的方案:早上7时起床,听听音乐,或进行慢跑等有氧运动。然后,根据高考考试科目的时间段,把握节奏做一次难度不大的模拟试题,以利于大脑在这个时间段集中精力。中午安排一个小时以内的午睡。晚饭后,考生还可以做适量放松运动,然后坐在相对安静的环境里,闭上双眼,调节好呼吸韵律,冥想快乐的时光、静谧的环境、展望美好的未来等轻松的事物,达到放松心情、减压备考的目的。
钟漓,长沙市雅礼中学心理教师。
高考那2天,如何过?
高考的第一天,起床后,按照平常的生活习惯做好准备,但要预留好充足的时间。出发之前,再检查一次所携带的物品,看是否有不允许带进考场的物品,确保在考场开放之前到达考点,这样到了考场有足够的时间让自己安静下来,做好考试的准备。
如果前一晚没睡好,也不必太担心。实际上,当进入考场时,我们的身体自然会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注意力将专注于考试,暂时性的睡眠不足对你的影响微乎其微。适度的紧张有利于我们顺利完成考试,但如果感到身体极度紧张时,可通过调节呼吸放松法消除紧张情绪。
考完后,让头脑放松,不要与他人去讨论上一堂的考试内容,如果有同学来问你,可以简单交流一下考题的难度,不要去对答案,以免患得患失,影响随后考试的心情。考完一门科目即使感觉自己没考好也并不等于全盘皆输,学会暂时“忘却”和“放弃”,将精力放在后面的科目上。
午饭后小憩一会儿,时间因个人习惯而定,没有午睡习惯的同学,可以采用自己平时的方法進行休整,但不宜剧烈运动。下午考数学,要提前准备好考试当中需要使用到的工具,数学是高考中容易得分也容易失分的科目,要力争做到会做的题目不丢分。心态很关键,继续保持适度紧张,在做基础性的题目时,不能大意,要相信自己。遇上难题时,一定要给自己良好的心理暗示,感觉自己心态急躁时,要迅速让自己安静下来,依然可以通过调节呼吸放松法进行调节,遇上一时解不出的题目,应该“绕过拦路虎”,把时间用在能拿分的题上。其它题做完后,对难题再“杀回马枪”。
第一天考完后,让自己轻松一下,不要再去想今天考试的科目。一般来说,有了这一天的经历之后,大家的紧张程度会比前一天有所降低,应该睡得更好。
到了6月8日,也就是高考的第二天,考生常常会在最后一科考试中出现两种心态:一是感觉前面几科考得好而沾沾自喜,导致做起题来粗心大意;另一种是感觉前面几科考得不好而灰心丧气,觉得自己这科考得再好也于事无补。这时候我们需要提醒自己:“在最后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一切都是未知的。”考生请排除杂念,善始善终,攻下最后一个堡垒。
考生一日三餐该吃啥?
高考前的冲刺阶段,家长们该如何给考生安排饮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侯茜教你这样准备“考生餐”。
早餐的营养是否充足,会直接影响到上午学习的效率和体能。不管是平时还是考试期间,不仅要吃早餐,而且要吃好早餐。营养充足的早餐应该包括谷类食物、动物性食物、奶类或豆制品以及蔬菜水果。
午餐、晚餐的食物要多样,每一餐都安排适量主食,蛋、奶、多种肉类、豆类等多样化的蛋白质来源,选用植物油、鱼、坚果等优质的脂肪来源。另外,备考期间的应激状态对营养素消耗较大,要注意提供蔬菜、水果等微量营养素丰富的食品,如果有明确的营养素缺乏问题,也可直接选择对应的营养素补充剂。
晚餐吃七八成饱即可。过饱会加重消化道负担,使身体内血液流到消化系统中,无法保证大脑的血液供应,影响睡眠。考生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进食。如果睡得比较晚,晚餐后4小时左右,可以考虑给考生加餐,比如一杯酸奶、几个馄饨。
侯茜提醒:
清淡饮食,足量饮水
考生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往往消化功能下降。一方面,油炸、油腻的食物容易使人产生饱腹感,降低食欲。另一方面,油炸食品不易消化,会加重消化负担,导致分布到大脑的血液相应减少,影响大脑的工作效率。因此,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
夏天出汗多,容易导致体内缺水,出现头昏、头疼等症状,影响考生的学习效率。考生要每天保证1500毫升至2000毫升的水分摄入量,充足的水分可确保血液循环顺畅,这样大脑所需的氧分才能得到及时供应。
考生最好不要喝咖啡和浓茶,尤其是晚饭以后。喝咖啡起到兴奋作用,不容易入睡。另外,咖啡虽然能暂时提神,但是会加速消耗维生素B族,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
切记迷信“健脑品”
智力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营养只是诸多因素之一,而各类天然食物中已经包含了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只要合理安排就能满足需要。不可过分迷信和依赖“健脑品”对智力和考试成绩的作用,一般健脑补品都有兴奋作用,会导致考生心慌。
中银基金:选择指数基金定投 积极应对振荡市
今年以来,A股各指数一改去年颓势全线飘红,涨幅一度集体突破30%。而四月下旬以来,股市遭遇回调。如何在振荡中寻找机会、减少损失乃至实现资产增值?中银基金建议,投资者不妨选择合适的指数型基金进行定投。
基金定投即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即每隔一固定时间以固定金额投资于同一只开放式基金。对固定周期闲置资金和长期投资目标的稳健型投资者来说,基金定投有复利效应,更易实现资产稳健增值。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