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教师工作状态下心理特点的分析

2019-09-10校欣玮,顾荣芳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心理特点

校欣玮,顾荣芳

【摘要】为了解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心理特点整体情况以及与教龄、职称、学历的关系,本研究运用问卷星收集到问卷5563份,有效问卷为4603份,对其中4478份幼儿园教师对自身心理特点的描述进行编码,发现心理特点呈现积极、消极和矛盾三种类型,并涉及态度、能力、性格、情感、感觉、意志几个方面。运用SPSS21.0,进行教龄、职称、学历对幼儿教师心理特点的回归分析发现,积极、消极的心理特点人数占比与教龄、职称呈非线性关系,与学历呈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围绕积极型教师的态度及性格、消极型教师的消极情感体验、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高学历幼儿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展开讨论。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心理特点;工作状态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9)04-0022-06

【作者简介】校欣玮(1993-),女,江苏金坛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顾荣芳(1964-),女,江苏南通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学前教育发展迅速,幼儿园教师也因各种事件进入大众视野,2018年我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我是幼儿园教师”,关注、理解、研究幼儿教师,对学前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眼于了解幼儿园教师工作状态下的心理特点,以探索幼儿园教师心理方面的特质和成长需求。所谓心理特点,笔者依据《心理学大辞典》中对“心理”的界定[1],将“心理特点”界定为个体精神活动的特点,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特点。

已有学者针对幼儿园教师心理进行了相关研究,有的聚焦于某些特定阶段或水平的幼儿园教师,如优秀幼儿教师[2];有的关注幼儿园教师群体中较为普遍的心理现象,如职业倦怠[3][4]、职业压力[5]、人格特征[6]等。研究方法上,以量化研究为主,多以量表为工具,在某一省市幼儿园教师中抽样调查。虽然针对性较强,但也存在研究结果受量表维度限制、样本对我国幼儿园教师的代表性不足等问题。因此,本研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抽样调查,通过问卷中的开放式问题来了解一线教师对自己心理的认识,运用质量结合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资料。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网络(问卷星)发放和回收问卷,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多选题和简答题,有关心理特点的问题为其中的一道简答题。本研究在问卷中的具体表述为:“在当前阶段,就工作状态而言,您典型的心理特点有哪些?”最终回收到问卷5563份,有效问卷为4603份,教师来自全国26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福建、江苏、广东、浙江、河南、湖南、江西、新疆、辽宁、北京等,涵盖了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西南地区、大西北地区八大区域[7]。其中有部分教师的回答为“无”“没有”,或者是有关“心理特征”“心理现象”的名词解释,因此研究者将此类回答忽略,最终得以将4478份问卷的回答作为研究材料。

研究者运用编码法对材料进行分析,由于样本量较大,仅运用三级编码可能导致材料分析不够充分,因此研究者将一级编码的过程细化,分为原始码和一级码,原始码是将原话中关键词提取、罗列,再与其他研究者讨论商议并作修改,最终4478条回答共整理出2403条原始码,根据原始码的词性将所有关键词分为积极型(如积极、热情等)、消极型(如压力大、疲倦等)和矛盾型(如开心而烦恼、悲喜交集等)三类,再分别在三个类别中从原始码开始编码,归纳原始码中的同义词后提取一级码138条,继而通过关联式登录,将一级码中关键词提取成二级码56条。由于一线教师关于心理特点的表述涉及心理现象的各个方面,因此参考心理学中的定义,将积极型、消极型的三级码归为态度、能力、性格、情感、感觉、意志几个方面。

本研究中,态度是指教师基于过去经验对工作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或人格倾向,如相信不相信、喜欢不喜欢,以及非外表行为的心理意向;能力是指教师完成工作所需的个人心理特征或人格品质,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性格是指与幼儿园教师专业要求相联系的人格特质;情感是一种主观反应,由于情绪与情感密不可分,本研究中的情感包括情绪和情感,主要是指教师从工作中获得的心理体验,如满意不满意、幸福不幸福等;感觉是指借助感觉器官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过程,这里主要是指教师对工作的内部感觉;意志是指教师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据此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8]。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兒园教师心理特点的整体情况

研究者通过编码归纳出幼儿园教师的心理特点可以分为积极型、消极型、矛盾型三类。进而通过数据统计发现,积极型教师有2570名,占57.39%;消极型教师有1645名,占36.74%;矛盾型教师有263名,占5.87%。

1. 超过一半的幼儿园教师拥有积极的心理特点

由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超过一半的教师当前的心理特点是积极的,主要表现在态度、性格、能力、意志、情感、感觉方面。由图1可知,提及最多的是态度,最少的是感觉。其中,态度方面具体体现为认真(672次)、积极(486次)、热爱(430次)。性格方面包括开朗(573次)、耐心(318次)、细心(101次)、淡然(76次)、善良(46次)、自信(41次)、冷静(41次)、单纯(38次)、有道德(30次)、尊重(9次)、温和(6次)、真诚(5次)、果断(4次)、谦虚(2次)。能力方面包括专业能力(226次)、学习能力(80次)、抗压能力(72次)、人际交往能力(40次)、领导力(13次)。意志方面包括进取(309次)、坚持(86次)。情感方面包括幸福(153次)、满意(37次)、成就感(30次)。感觉方面以状态好(34次)为代表。

2. 超过三分之一的幼儿园教师呈现消极的心理特点

由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超过三分之一的教师当前心理特点是消极的,主要表现在情感、意志、能力、态度、性格方面,同时还涉及一些外部原因。由图2可知,提及最多的是情感,最少的是性格。其中,情感方面包括疲惫(459次)、焦虑(210次)、迷茫(54次)、没有成就感(35次)、不幸福(31次)、厌烦(26次)、情绪波动(12次)、烦(10次)、困惑(10次)、无助(8次)、压抑(8次)。意志方面以不进取(196次)为代表。能力方面包括力不从心(132次)、专业能力不足(23次)、没有创新(15次)、没有进步(14次)。态度方面包括应付(71次)、不热情(50次)。性格方面包括胆怯(53次)、不自信(34次)、没耐心(10次)、怕吵(3次)。除此之外,关于消极心理的外部原因被提及839次,具体包括压力大(579次)、不被认可(230次)、缺少提升机会(30次)。

3. 极少数幼儿园教师拥有矛盾的心理特点

由统计分析结果发现,5.87%的教师呈现出矛盾的心理特点,其中多数教师直言自己的心理特点是“积极与消极心理的矛盾”,提及次数达到252次,例如,痛(累)并快乐、有时热情有时疲倦、幸福与烦恼并存。

(二)影响幼儿园教师心理特点的相关因素

1. 幼儿园教师心理特点在教龄、职称、学历上差异显著

由于心理特点为分类变量,结合教师对问卷中基本信息的填写,将不同教龄、职称、学历幼儿园教师的心理特点利用SPSS21.0进行卡方检验。其中小于5的期望计数均不超过20%,但职称中最小期望计数为0.47,因此其用似然比卡方检验,其他两者使用Pearson卡方检验。由表1可知,教师的心理特点在教龄(χ2=62.947,df=12,Sig<0.01)、职称(χ2=91.085,df=8,Sig<0.01)、学历(χ2=56.903,df=8,Sig<0.01)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

2. 积极型、消极型教师人数占比与教龄、职称呈非线性关系,与学历呈线性关系

由圖3可知,无论在什么教龄阶段,积极型教师人数占比都超过消极型教师和矛盾型教师。在全部教龄段,积极型教师人数都占半数以上,同时积极型教师人数占比随着教龄的增长基本呈现U型曲线,占比先下降再上升,在1~3年教龄时达到最高点64.56%,在10~15年教龄时达到最低点51.91%;消极型教师人数占比随着教龄的增长呈现倒U型曲线,占比先上升再下降,在1~3年教龄时达到最低点28.70%,在16~20年教龄时达到最高点41.46%;矛盾型人数随教龄不同有轻微起伏波动,但占比整体较低,除了在16~20年教龄时达到3.20%外,基本都在5%~8%之间。

由图4可知,无论在什么职称水平,积极型教师人数占比都超过消极型教师和矛盾型教师。积极型教师人数占比随着职称的上升基本呈现U型曲线,占比先下降再上升,在职称为正高级教师时达到最高点75.00%,在职称为一级教师时达到最低点49.82%;消极型教师人数占比随着职称的增长呈现倒U型曲线,占比先上升再下降,在职称为正高级教师时达到最低点12.50%,在职称为一级教师时达到最高点44.71%;矛盾型教师人数占比随职称不同有轻微起伏波动,但占比整体较低,除了在职称为正高级教师时达到12.5%外,基本都在6.00%左右。

由图5可知,在高中及以下、中专、大专、本科学历层次,积极型教师人数占比都超过消极型教师和矛盾型教师,但在研究生学历层次,消极型教师人数占比超过积极型教师。积极型教师人数占比与学历呈线性关系,随着学历层次的上升而下降,在学历为高中及以下时达到最高点75.00%,在学历为研究生时达到最低点41.27%;消极型教师人数占比与学历呈线性关系,随着学历层次的上升而上升,在学历为高中及以下时达到最低点25.00%,在学历为研究生时达到最高点47.62%;矛盾型教师人数占比随学历上升也有轻微上升趋势,在学历为高中及以下的教师中,矛盾型教师人数占比为0,在学历为研究生的教师中,矛盾型教师人数占比达到最高点11.11%。

为了解各心理特点随教龄、职称、学历变化的具体模型,以验证上述图3、图4、图5的相关关系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真实存在,先将每个教龄、职称、学历阶段的积极型、消极型、矛盾型教师人数占比用SPSS21.0绘制散点图,假设积极与消极的心理特点与教龄、职称的关系非线性相关,继而采用回归分析验证心理特点与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虽然主要用于探索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但在一定程度上,直线回归分析也能够解释线性相关,曲线回归分析能够被用来解释因素之间非线性关系,相关系数的平方R2可以用来表示回归效果的好坏,R2越接近1,回归的效果越好[9]。由于教龄选项非等距划分,因此选择每个教龄段的平均数进行回归分析,也由于职称、学历为非度量变量,需转化为虚拟变量进行分析,1到5分别对应五个从低到高的职称、学历水平。

由表2可知,各模型R2均在0.8以上,模型拟合度较好。从以上数据分析可知,积极型教师人数占比与教龄、职称呈现开口朝上一元二次方程曲线,消极型教师人数占比与此两者呈现开口朝下的一元二次方程曲线,积极型、消极型教师人数占比与学历呈线性关系的模型成立。

因此可以说明,积极型、消极型教师人数占比随教龄、职称、学历上升分别呈现可预测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积极型、消极型教师人数占比与教龄、职称呈非线性关系,与学历呈线性关系。积极型教师人数占比随教龄、职称的上升而先下降后上升,随学历的上升而下降,消极型教师人数占比随教龄、职称的上升而先上升后下降,随学历的上升而上升。10~15年教龄、一级教师、研究生学历分别是积极型教师人数占比最低的阶段,16~20年教龄、一级教师、研究生学历分别是消极型教师人数占比最高的阶段。

四、讨论

(一)积极型教师多拥有积极的态度和专业适宜的性格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幼儿园教师“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以及“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10],从对积极型教师心理的分析来看,大多数教师的回答也都涉及以上两点。积极型教师提及最多的心理特点是态度和性格,态度方面,认真、积极、热爱提及率都较高;性格方面,开朗、耐心提及率较高。虽然几乎所有职业都要求对工作认真、积极、热爱,但并非所有工作都要求热情开朗、有亲和力、耐心和细心等,这是因为幼儿园教师具有一定的职业特殊性,幼儿园教师的性格对职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有研究表明,教师性格影响对园长管理风格的体验,进而影响教师专业自觉品质发展[11]。虽非要求幼儿园教师一定要非常活泼开朗,但一定程度上,过于内向、沉默、害羞的人可能较难适应幼儿园工作,预备教师可以参考个人先天气质决定是否选择这一职业,同时在后天专业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发现、反思、改善自己性格的不足,努力培养更能适应专业需要的性格。

(二)消极型教师多消极情感体验

研究者认为,工作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获得消极的情感体验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有研究发现,专业情感作为教师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重要支撑,可以加速幼儿教师实现专业化[12]。然而在本研究的消极型教师中,情感的提及次数是最高的,可见幼儿园教师在谈到工作中的心理时,有许多消极的情感体验,例如疲惫和焦虑。积极型教师中,情感的提及次数是较少的,可见大多积极型教师不会谈及自己在工作中收获的幸福体验,而是谈及自己对工作的态度,一方面体现了幼儿园教师满腔热情投入工作的心理特点,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在工作中收到的情感回馈较少。

研究中还发现,工作压力大、社会认可度低、学习机会少等外部原因导致幼儿园教师消极心理多。同时,在社会文化、观念中,往往将教师比作“园丁”“蜡烛”等,塑造了教师辛苦、无私、奉献的形象,作为与儿童对话、共同生活的对象,情感的互动、思想的交流发生在每时每刻,教师的情绪、心态直接影响师幼互动的质量。我们常常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希望幼儿园教师摆脱成人视角,以儿童为中心,却忘记了教师也是在幼儿园这个场所中与儿童共同生活的存在。幼儿的健康成长与教师自身获得成就与幸福并不矛盾,相反,教师一味地牺牲、奉献、默默承受超负荷的工作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状态,对幼儿的发展并无益处。

(三)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存在艰难阶段

通过对不同教龄、不同职称的幼儿园教师心理特点的差异性分析,我们发现各个心理特点的人數在教龄、职称上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各个心理特点的人数随教龄、职称上升而曲折变化。特别是在教龄为10~15年、职称为一级的教师,积极型人数占比最低,消极型人数占比也几乎最高,因此,这部分群体教师的心理健康应受到格外重视。纽曼的研究表明,教龄10年以上的教师对一成不变的状态会产生不满足感[13]。姜勇也曾提出工作11~15 年的教师缺乏发展动力,处于职业生涯停滞阶段,自主发展的意识、动机、规划、行为较其他阶段弱[14]。幼儿园教师心理上的迷茫、疲惫、厌倦、缺乏动力,会导致专业发展的停滞,也有可能由于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难以寻到突破,心理上也越发消极。因此,平时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更好的平台,有助于教师平缓度过这样一个艰难的阶段,本研究发现,当度过这个阶段,积极型教师人数占比又有回升。

(四)高学历幼儿园教师培养与发展值得探索

学历对于教师心理特点分布也有一定影响,学历越高,积极型教师占比越低,消极型教师占比越高。有研究也表明,学历越高,幼儿园教师工作干扰家庭的心理资源和情绪情感冲突越严重[15]。这可能是由于高学历教师对自我的期望较高,使得原本并不轻松的工作压力更大,从而造成心理资源和情绪情感冲突。现如今,幼儿园教师高学历化已是国际趋势,我国也有越来越多高学历的学前教育毕业生进入幼儿园工作,本科生、研究生去幼儿园工作已不是少数,他们往往需要在新入职阶段迅速适应带班的高强度工作以及越来越多的教研任务,此等压力之下高学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也值得关注,如何真正发挥他们的特长,在幼儿园中体现其最大价值,是管理者们特别需要思考的问题。相信仅把幼儿园教师看作“工具”的管理者,最终也无法建设成一支有凝聚力、稳定的教师队伍。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应该认识到教师是和自己共同奋斗的“合作者”,是和幼儿一样需要不断“发展的人”。关于高学历幼儿园教师的培养与发展问题,值得研究者持续关注与探索。

【参考文献】

[1][8] 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主编.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387,381,868,1217,1387,1461,1555.

[2] 邢少颖,贾宏燕.关于优秀幼儿教师人格特征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2(1):43-46.

[3] 关少化.焦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管窥[J].学前教育研究,2004(2):5-7.

[4] 梁慧娟,冯晓霞.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5):32-35.

[5] 王萍,曹蕊,秦姜艳.幼儿园教师职业压力来源及其应对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5(4).

[6] 左吉玉.青岛市幼儿教师人格特征初探[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7(1):17-20.

[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大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EB/OL].http://www.drc.gov.cn/gzzlhqyjjyjb/ 20021213/144-224-30474.htm.2002-12-13.

[9] 武松等.SPSS统计分析大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234.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6991/201209/ t20120913_145603.html.2012-09-13.

[11] 黄娟娟,李洪曾.幼儿园教师专业自觉品质发展的多元回归与路径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3(8):40-44.

[12] 袁源,周燕.论幼儿教师专业情感的作用与培育途径[J].教育评论,2017(6):122-125.

[13] 彭小虎.社會变迁中的小学教师生涯发展[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14] 姜勇,阎水金.教师发展阶段研究:从“教师关注”到“教师自主”[J].上海教育科研,2006(7):9-11.

[15] 岳亚平,冀东莹.幼儿园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特点及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7(1):23-33.

本文系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成长需求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7YJA880025)、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资助课题“基于成长需求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路径研究”(项目编号:B-a/2016/01/34)、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PZY2015A004)的研究成果。本文所用调研数据为课题组共同收集的成果。

通讯作者:顾荣芳,grfnj@vip.163.com

(助理编辑 王平平)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师心理特点
关于山区高中班主任专业能力访谈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报告
优化管理,过渡也精彩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务实高效的幼儿园教师培训探索
幼儿园教师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