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儿童的美育去哪了

2019-09-10蔡惠萌

教育家 2019年23期
关键词:美育学校文化

蔡惠萌

近年来,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学校美育取得了较大进展,对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上看,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乡村美育,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紧缺,甚至挤占、停上美育课等问题尤其突出。

乡村美育的核心——谁来教

该问题对应的是当下乡村美育教师缺乏的困境,乡村美育师资缺乏的突出问题是缺少专职的艺术教师。在乡村,一般的艺体学科都是兼职教师上课,其中美术课几乎是所有教师都能兼任的,被认为是“最没有门槛、最容易教”的课程。

产生这样的问题,根源还是在于编制紧张,乡村的校长们不舍得把紧缺的编制给一个专职的美术教师或其他艺术类教师。甚至有师范学院的美术毕业生成为“主科”教师,而自己原本的专业则成了兼职。另一个问题在于基层学校对于艺术学科的普遍轻视,从由来已久的名称“主科”和“副科”之分就可以看出,思想上的轻视是艺术学科在乡村发展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解決这些问题,首先要从思想根源进行校正。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社会大环境对美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政府层面出台了各种政策法规,国务院颁发重要文件,教育部开始把艺术列入考核之中。在此背景下,乡村学校对于美育的重视力度会逐渐加强。

有了思想的转变,接下来需要专业人员的保障。一方面需要乡村学校设有单独的专职艺术教师岗位,另一方面要规定专职艺术教师岗位必须给专业的老师。2010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总结小学教师培养多种模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承担了湖南省“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为农村乡镇及以下小学免费定向培养本科学历的多科型小学教师,其中包括专职的小学美术教师、小学音乐教师、小学体育教师。这种培养模式保证了乡村艺术教师的专业性,保证了其在乡村服务的时间,并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成长空间。因此,政策支持下的乡村教师的师资培养是乡村美育得以发展的有力保障,思想上的重视是乡村美育发展的必要条件。除了上述要素之外,公益乡村美育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可以作为乡村美育在学校教育之外的重要补充部分。

乡村美育的重点——怎样教

有了对美育的重视以及优秀的师范生作为乡村美育专职教师的保障,接下来就是要怎样教,即怎样进行乡村美育,从哪些方面进行。

对乡村美育的理解,我们不能仅限于学校美育的狭隘范围,不可否认学校美育是乡村美育最重要的部分,但不是唯一的部分。我们要提倡“大美育”的观念,即把校园、家庭、社会统摄到美育的范围之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坚持改革创新,协同推进。加强美育综合改革,统筹学校美育发展,促进德智体美有机融合。整合各类美育资源,促进学校与社会互动互联,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美育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的氛围。”文件中提到了“整合”“互联”“齐抓”等关键词,显示了美育的宽泛性与社会性。

学校美育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与学校人才培养,课堂教学中各个学科要协同培养,将美育落实到所有的学科中。比如今年的高考数学全国卷中出现的“维纳斯”试题,不仅新颖别致,将美育与数学结合,也彰显了对美育的重视,通过高考命题释放出信号,美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最重要的载体——美术学科教学中,我们更要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从单纯对技法的重视中解放出来,关注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培养。

同时在学校层面,将审美落实到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从学校的文化建设做起,找到当地文化与美术的要素,提炼为自己学校的美育特色,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他们认同本民族的文化。

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除了合理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还可以借助外部的力量进行。如2019年“蒲公英行动”课题组与广东省连南县合作,成立蒲公英行动连南项目团队,对当地的乡村学校进行创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的活动。将当地的瑶族文化传承落实到上洞小学文化建设中,设计了瑶族文化特色班牌和宣传栏等一系列校园文化建设项目;为当地的油岭小学打造“非遗文化博物馆、民间美术特色校”的校园环境。2018年浙江师范大学的朱敬东教授和佫蒙博士带领的浙江师范大学团队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龙镇勐宋小学开展的蒲公英支教活动中,以儿童的视角看待当地哈尼族文化的符号和图式,围绕“民族在场、儿童在场、创生在场”的理念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展现了哈尼族文化的精神和智慧。

大美育的乡村美育建设,在学校层面的落实依赖于学校自身的力量和外部的公益支持,也需要政府政策层面的支持和引导。乡村的大美育教育还有家庭、社会等环节。如要尽量避免留守儿童的出现,在家庭教育中注意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同时要加强面向家长的美育教育,在多媒体和信息发达的时代,不同途径的家长自我成长已经可以实现。社会层面的“美丽乡村建设”是从环境育人角度对乡村美育的支持,这也是国家政策对乡村的扶持和倾斜。

乡村美育的难点——教什么

要找到乡村美育教什么,要理清它与城市美育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不能指望短期内乡村在社会资源与教育资源上达到与城市完全一致,城市教育的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资源,城市教育中科技性与信息化的程度等,这些差距是现实存在的。但是我们也要找到乡村的特点,如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广泛的民间艺术资源、变化万千的地方特色等,这些都是乡村的优势。

因此乡村美育在内容上要取长补短,突出自己的优势,发展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校本资源开发,找到学校的定位。让儿童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民族民间艺术,创造具有校园特色的美育活动;以当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形成本地本校的特色和传统;在特色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上要有系统性和长效性,结合科研项目进行,形成学校自己的特色,对教师而言则是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

在国家、社会的高度重视之下,关于乡村美育的重要性我们已经达成了共识,学校层面的专业师资补充与配置正在完善之中,需要时间进行细化和落实,更需要政策层面对师范教育的推进。乡村美育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互动互联,形成齐抓共管、开放合作的大美育观念。乡村美育更应该找到自己的特点,突出乡村、民族、民间等文化特点,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育现象。让乡村的孩子能认同本民族的文化,认同当地的传统文化,学会欣赏不一样的美,形成健康的、多元的审美观与文化观,健康自信成长。

(作者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王妍妍

猜你喜欢

美育学校文化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谁远谁近?
美育教师
学校推介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