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思想中的忠恕之道

2019-09-10郭佳明

青年生活 2019年26期
关键词:王道论语孔子

郭佳明

多年以来无数学者认为忠恕之道是作为仁之方的普世价值观,但讨论“忠恕”就必须了解其在实践当中的意义。孔子的思想中就有关于忠恕之道的贯行,为后世的我们提供了参考价值。

一、对“忠”的理解

忠恕之道在孔子的思想中体现在很多层面。在道德实践中,“忠”之一字的内涵着重体现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中。在此基础上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统治者层面推行“仁政”使得“天下归心”;二是普通人的层面能做到“四海之内皆兄弟”。

(一)天下万民一心

王道,亦称帝王之道,是以仁德礼义来治理国家和百姓的统治者的政治理念。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无党无偏,王道平平; 无反无侧,王道正直。

其中揭示了王道的几个基本特征。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道德混乱、政治失衡、经济崩壞、礼乐废弃的混乱时期。怀着对大同世界的向往,孔子对过去历史中曾经出现过的贤德圣王统治时期的政治理论和道德风气进行了总结和升华,强调了以仁政为政治基础以爱民为基本政治理念的王道理想。他对于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抱有极大的不满,内心怀着强烈的救世济民的忧患意识开始奔走于列国一边求学一边完善自己的政治思想。最终形成了“仁德教化”、“以礼治国”的政治理念。《论语·为政》一篇有: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记载。统治者如果能够心怀仁德之念,施行仁政,就会像天上群星围拱于北极星周围一样,为万民所景仰,为天下所归往。孔子说过: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句话在论语中的记载虽然很简短,却包含着更深的道理。做到敬事则可以得民心,节用物力可以使百姓衣食无忧,爱民如子不违农时则兵亦足,国力强盛兵多将广则能让百姓安心生活。五者相互联系,互为支撑; 五者足具,方能治国。

在更广泛的人群交往中,儒家提倡的是“泛爱众” 的博爱思想。孔子教育弟子 “泛爱众而亲仁”,“泛爱众”是讲作为君子必须有博大的胸怀,能尊重贤者同时也能容纳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论语》中子贡曾问孔子“博施济众”是不是仁,孔子认为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圣人。可见在孔子的思想中“博施济众”已经是“仁”的极致了,甚至古代德主尧舜都达不到这一点。后来的《弟子规》把“泛爱众”的思想进行了扩充: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就是我们现代社会所追求的不分地域、不分种族所有人类相亲相爱的和谐社会。在后世的发展中,儒家学者逐渐将孔孟提出的“泛爱众”思想演化为“博爱”思想,在血缘亲情基础上将爱加以扩展。

(二)四海之内一家

曾子说过为人谋要尽忠,这是身为一个人在为人处世中应尽的责任。在与人交往时要为他人着想,做事尽心尽力。

在孔子的思想中认为,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先从我们自身做起,了解我们每个人在社会当中所充当的角色,做好自己的本分。然后才可以从身边的人开始逐渐的扩展到整个社会。其实只要细心观察,忠的思想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许多不同的角色。首先,在家庭中从最小的说起,我们扮演的是子女的角色。那么就要对父母做到“忠”。这就是论语中所说的“慈孝则忠”,当然作为子女我们要做的就是“孝”。在当今社会中,有很多人认为只要给父母提供足够的物质财富就是尽孝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所谓“人前尽孝”,就是说我们要时常在父母跟前尽心照顾他们,这才是做到“尽忠”。敬老不是养老,所以孔子认为有的人以养老为孝是不对的,父母能养牲畜也能养,如果不尊敬自己的父母那么这两种养不是一样的吗?从中可以看出,如果内心没有对父母的敬爱,即便是每日锦衣玉食的供养也与养牲畜是一样的。在物质资源都相对贫乏的古代社会,孔子尚且有如此感慨,更不论今日的我们在如此快节奏的生活中,亲情感情的缺失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问题。孔子的观点给我们当代的每个人敲响了警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同样以后我们每个人都会为人父母,在对待子女的时候要做到慈爱。所谓“父慈子孝”,只有做父母的对子女慈爱有加,子女才会对父母尽孝。父母与子女之间是相互的关系,两者缺一不可。

其次在社会当中我们也扮演着许多不同的角色,同样要对其他人尽忠。在社会上生存最重要的是找准我们每个人的定位,但无论你的社会定位是什么,都需要“为人谋”。所以就像曾子一样我们也应该时刻反省自身是否对他人尽忠了。孔子以自身的实践在为人师表方面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爱之,能勿劳乎?”(《论语·宪问》)孔子对自己的内心发出了疑问,之后自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忠焉,能无悔乎”。爱自己的弟子就要孜孜不倦的教诲他们,任劳任怨的为他们操劳,真心实意的为学生着想。孔子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给所有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提供了一个榜样。同样的道理,为人师表应当这样,其他的职业也是一样。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不断地可以在新闻里看到这样或那样的社会问题,食品安全、药物监管、社会治安、环境污染等等。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我们所缺少的正是对“忠”的思考。如果每个人在不同的社会角色当中都能做到反省自身的所应尽的责任,那这个社会就能更加的和谐美好。

尽到自己的责任,同时尽心为他人着想,这是孔子所说的“忠”的其中一层含义。这是一种对内心的自我拷问,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意识。在实践当中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反省自身,对自己的心态和职责有明确的认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忠”还有一层意思,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力帮助他人,是一种成人之美的博大胸怀。在我立足社会以后要尽力的帮助他人也能立足,而在我腾达的时候也能想着去接济他人。这是“忠”更深一层的意义。在这一方面,孔子的思想中有很多体现。之前所说的“泛爱众”的思想就是“忠”的这一层含义,孔子将“博施济众”的思想等同于“仁”,并告诉弟子能做到这一点的就是圣人。当然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是万万做不到的。对于我们来说,“忠”所体现的含义更多的是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情怀。想要做到“忠”,不一定要有“达者兼济天下”的胸怀,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可见仁并不是高高在上不可捉摸的事物。只要心中存着善念,一心为他人着想,就能做到“仁”。

二、对“恕”的践行

我们知道在早期的孔孟思想中提出了“泛爱众”的思想,虽然孔子并没有明确的提出将爱扩展到万物的层面,但在孔子的思想中也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

(一)推己及物

《论语·述而》中曾记载孔子钓鱼用鱼竿而不用渔网,打猎的时候不会射在巢中未长大的鸟。在当时物资比较贫乏的时代,孔子的这种行为无疑是一种节物爱物、取物有道的典范。《礼记·祭义》当中记载孔子所说的一段话: “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孔子將孝道与时令联系在一起,体现的还是节物爱物的思想,如果不按照时令去砍伐树木或打猎就会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这是一种不孝的行为。

《孟子·尽心上》将爱物的思想明确化: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爱自己的亲人就能够爱其他众人,爱其他人再向前推进就是爱惜世间的万事万物。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基础上构建出亲亲思想进而发展到仁爱万民,这是“仁”的思想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最终由“仁民”升华到世间万物。“君子远庖厨”的思想我都知道,孟子之所以提出这一句论断并不是男权思想,而是因为君子面对有生命的东西是内心存在着敬畏,不忍心看着他们在自己眼前死去;听到动物的死前的哀鸣,不忍心再去吃他们的肉。所以君子爱惜生命不会轻易杀生,这是“君子远庖厨”的真正原因,是仁爱万物的体现。

到了汉代,儒家学者董仲舒进一步将爱物的思想明确推及到鱼虫鸟兽。他在自己的《春秋繁露》中明确的提出“仁”的范围不仅仅要包含所有的人类,同时也要包含鸟兽鱼虫。他认为仁的本质要求是爱人,但没有广博的胸襟去爱人以下的鸟兽鱼虫的话,怎么能称之为仁者呢。

北宋时期的理学家继承了爱物的思想,并作出自己的理解。张载提出“民胞物与”的思想,将世间万事万物都视为自己的同胞。这是一种包容万物的伟大情怀。同为北宋时期的二程言: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意思是仁者将天地万物看做一个有机生命组成的整体,里面包含的一切都与自己息息相关,所有的部分都是不可分割的,所以人不仅要爱人,还要爱惜自己身边的一切事物。

明朝的儒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完善了爱物的思想,并对为何爱物做出探讨。万历年间任兵部主事的袁了凡认为,仁者之所以要爱惜物命,是因为人有恻隐之心。一心求仁的人只有爱惜万物才能达到仁的境界;一心想要积德的人,也需要以此来积德。

(二)推己及人

离开家族的庇护,投身到社会上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孔子提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处理人与人关系的途径、方法与准则,即恭、宽、信、敏、惠。这五种思想品质是指导社会实践的良方。

《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实践仁道的方法,如仲弓问仁时,孔子回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对于“仁”的明确定义,在孔子看来“仁”和“恕”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同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也可以用在这里,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思想,符合“恕”的含义,也是实现“仁”的基本手段之一。

《中庸》说: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其中将忠恕结合在一起进行阐述,意思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同。但在之后的论述中更加强调的是家庭伦理方面的关系。但由此可以推及到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孟子》中关于恕道的理解,将“恕”作为实现仁的最重要的手段,“强恕而行,求仁莫近”。只要按照孔子所说的“恕”的要求,凡事推己及人,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就离仁道不远了。

参考文献:

[1]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M].中华书局,2007.

[2]杨伯峻.论语释注[M].中华书局,2006.

[3]陈来.中国哲学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王道论语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埋个将军
Realistic Words, Chilling after Reading
微趣图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