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2019-09-10李健
李健
摘要:在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对教师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高校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但是从当前高校教师教学来看,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因此,本文首先分析高校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应对策略
前言
就目前而言,在高校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作为特色的职业群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这对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未来提供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从学校角度来看,学校的工作氛围、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工作效率,出现了职业倦怠。从教师自身情况来看,随着教学改革的影响,教育对象出现了新的特点,工作压力与日俱增,教师对自身定位不清晰,角色混乱,对教师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教学效能为了帮助教师摆脱职业倦怠的困境,本文首先分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高校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
(一)学校因素
第一,从学校管理方面来看,受到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高校老师管理存在不足的地方。对高校教师而言,需要结合当前专业设置的要求,不断提升专业教学能力,严于律己,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与此同时,高校对教师的评职要求更加的严格,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而且增加了教师的精神压力,如果教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调整,就会影响工作态度和工作心情,出现职业倦怠。
第二,教育对象出现新特点。在当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学生接收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很多学生希望教师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这给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出现顶撞老师的现象,这会增加教师的精神压力,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职业倦怠。
(二)教师自身因素
第一,教师角色冲突。角色冲突就是一个人无法兼顾多种角色存在的问题。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实际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多种的角色,但是受到各方面压力的影响,存在很多的角色冲突,这成为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根源。随着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进行,高校功能日益复杂,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特点,高校教师不仅扮演好傳统的角色,还要做好知识传播者和学习辅导者以及心理咨询师,更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另外,针对教学内容,还要成为学习者,一旦教师没有处理相互之间的角色,就会产生各种矛盾,增加工作压力。
第二,人格特征的影响。教师的人格在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当前高校教师的教学现状,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存在很高的职业倦怠,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未来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把事情的成败主要归因于机会,这会教师的职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有的教师会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缓解外界带来的压力,不断迎接新的挑战,不会感觉职业倦怠。
第三,职业素养影响。教师的未来规划和职业素养会对教师的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如果高校没有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没有正确处理工作与金钱、名誉的关系,争名夺利,斤斤计较,在没有达到自身要求的前提下,很容易出现挫败感,导致心理失衡,出现职业倦怠。
二、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为了帮助高校教师应对职业倦怠,高校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提升教师待遇,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加强对教师的引导,为教师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提升教师待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对教师期望过高,认为老师集智慧、品德一身,是完美的化身,但是教师一旦出现错误,就会引起社会的焦点,无形之中就会增加教师的压力,甚至出现厌教的情绪。因此,高校除了要针对教师做好心理方面的疏导以外,还要提升教师的工资待遇,增加物质奖励,全方位支持教师,不断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首先,采用民主管理的方式,高校要给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教师,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关心教师的家庭,满足教师的正当要求。其次,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高校教师具备自己的教育思想,为了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高校教师之间要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消除潜在的分歧。高校要经常组织集体活动,比如学术交流等,在丰富教师经验的同时,增深教师之间的感情。在此,高校要建立完善的进修机制,为了缓解教师当前的工作压力,高校要不断转变原有的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进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弥补教学存在的不足,让教师不断吸收更多的专业知识,推动教师职业的发展,缓解教师出现的倦怠感。最后,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价教育体系。高校要针对现有教育评价体系,针对实际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师评价方式的改革,为高校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教师要进行自我调适
首先,帮助教师制定良好的职业发展计划。教师要不断搜集相应的评价信息,提升自我判断能力,提升自我效能感,明确自身定位,保持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从而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高校教师要提升自我调整能力,树立良好的信心,积极培养战胜挫折的勇气,调整好自己的工作节奏,积极抵触不良情绪,从而减轻心理上的压力,为以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最后,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念。良好的职业理想能够为教师工作提供持续的动力,有利于维持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利于缓解职业倦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高校需要分析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弥补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育芳,黄小媛,刘超,吴丽娟.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6):99-100.
[2]邹新.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成因探析与疏解策略[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6(03):93-96.
[3]高职教师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相关性实证研究[J].李亚云,董爱国.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11)
[4]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陈玉焕. 教育与职业.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