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网络直播发展困境及管制建议

2019-09-10陈南希

青年生活 2019年26期
关键词:主播受众监管

陈南希

摘要:近来网络直播发展势头放缓,平台趋近饱和,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难以忽视的问题,内容同质化,低俗化,恶性竞争等问题,污浊网络环境,进而影响现实社会,甚至会对正处于社会化关键时期的青少年群体造成错误引导。本文旨在分析网络直播发展原因,现存问题,并为网络直播监管问题提出建议,以推动网络行业健康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网络直播平台的完善,2016年网络直播实现了“井喷式”增长,根据CNNIC第43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29亿,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97亿[1]。网络直播用户量呈现增长之势,但增长势头在逐渐放缓,由于主播素质参差不齐,恶性竞争,流量过大难以管控等问题,导致网络直播环境污染,面临困境。

一、网络直播发展原因:

用户需求得以满足

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用户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通过观看直播,可以为受众提供消遣与娱乐,帮助受众“逃避”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与负担,获得轻松愉悦的体验,实现心绪转换效用;用户在直播中可以通过发评论、发弹幕、送礼物的方式与主播直接互动,对主播产生熟人或朋友的感觉,从而获得人际关系效用;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视频直播分享自己、表達自己,不断认识自我。

经济利益驱动发展

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诸多社交平台竞相投资、入股、收购或自建直播平台,向直播行业注入巨额资本,正是看中了直播行业蕴含的巨大的发展潜力。网络视频直播中主播们通过直播间平台向线上用户们提供直播表演,吸引粉丝,获得观众花钱购买鲜花、汽车等虚拟道具的赠送,实现盈利。此外,主播通过直播向用户推荐产品,为商家的产品带货产生了经济效能[2]。

3、 技术进步降低准入门槛

网络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WiFi热点等的不断发展,极大消除了制约直播的技术壁垒,早已来到全民移动互联网时代,使得传媒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要有网络,有移动设备,就可以进入直播间。目前最为流行的网络视频直播主要分为三类:一种是泛娱乐类的游戏直播、秀场直播或生活类直播[3];第二种是以章鱼TV等为代表聚焦单一领域的专业化直播,丰富的直播平台较好的满足了用户多层次的需要。

二、网络直播发展困境

前段时间轰动一时的“乔碧萝殿下”直播事故时间可谓轰动一时,在与其他主播连线直播时由于平台故障,意外露脸,萝莉秒变大妈,以及中国内地hiphop文化团队红花会成员贝贝直播剁手指事件更是引发严重社会不良影响。

网络直播出现恶性竞争。

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在《模仿率》一书中指出,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当一种直播行为引发关注,获得认可,就会有大量模仿者出现,如果这种被模仿行为是不合理的,偏离正轨的,必然会导致行业的恶性竞争,造成严重后果。且直播行业严重的同质化,相似的风格和主题造成了泛娱乐化的网络直播环境。

2、监管效率不高。

由于网络直播是一种实时传播,内容总是实时发布,并无事先审核,目前采取的监管方式是流量监管,人工审核,即只有当平台监管人员发现一些直播间突然涌入大量用户,人气大量提升时,才会进入直播间进行查看,如发现不当操作时,再进行处理,但这种方式是很滞后的,加上网络平台裂变式的传播速度,危害已经造成,因此监管技术亟待提升。

3、受众素质参差不齐。

绝大多数网民收看直播是为了追求娱乐、消遣、打发时间,其知识水平,整体素质并不高,倾向于收看一些粗浅甚至是低俗的直播内容以满足自己的窥探欲和好奇心,在与主播进行互动时,使用极其粗鄙的话语,污浊的网络环境势必会对现实生活造成一定损害,尤其会对正处于社会化关键期的青少年带来恶劣影响。

三、规范网络直播业发展对策建议

加强行业自律:坚持“内容为王”

应当加强对网络直播内容的创新与整改,积极引入高质量专业人才,坚持“内容为王”,根据社会变化及时更新,既要贴近人们群众实际生活,又要传递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内容。主播也应当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在粉丝在树立健康良好的形象。媒体当始终坚守内容标准以及专业行为准则,在传媒业融合转型发展时期完成媒体人的转型,发挥新型意见领袖的强大功能。

2、加强受众自律:自觉抵制低俗内容,提高媒介素养

当下新媒体赋权时代,人人都拥有了发声和表达的权利,受众在享有观看权利的同时,应当提升媒介素养,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一方面自觉抵制不健康的低俗文化,恶俗内容;另一方面,发现直播乱象问题当及时向监管部门举报,健康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综合治理,维护网络健康,人人有责。

3、加强法制监管:设立多重保障

网络直播必须限定在法律框架之下,才能有效抑制不良内容的肆意传播,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国家已经出台了不少相关政策。针对直播乱像问题,相关平台和部门必须加大监察和处罚力度,着手大力整改,设置专门检查小组进行审查,建立分层过滤系统,与此同时,更要提升主播行业的从业门槛,申请流程把关更细,对于正能量主播或直播内容当予以鼓励和支持。

4、加强技术支持:优化平台体验

前文提到的流量监管滞后性,利用技术就可以得到有效弥补,更新技术实时监控,发现异常快速处理,将比人工审查高效更多。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网络平台也应当抓住这个契机,结合自身优势进行创新,利用VR、AR等虚拟现实的技术,提升直播观感,增强用户粘性。

新技术新形势下的网络直播发展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新事物的发展虽然前途光明,但是道路曲折,当下网络直播面临的诸多困境也是其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力合作,打造健康良好网络舆论生态。

参考文献

[1] CNNIC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9年2 月28日发布.

[2]流量变现需求下网红与粉丝的关系变现.方格格.东南传播.[J].2017(12):105-107.

[3]周红.网络直播乱象的伦理思考与监管建议[J].视听,2018(01):102-103.

猜你喜欢

主播受众监管
第一次做小主播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