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政育人机制建设研究

2019-09-10刘海波赵建季宁

青年生活 2019年26期
关键词:舆情育人机制

刘海波 赵建 季宁

摘要:大數据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借助网络思政育人平台建设,发挥混合式学习在思政教学中的优势,对“学”“教”“管”“促”育人全过程进行实时数据追踪,积极搭建立足于大数据分析、研究与改进的育人平台,利用线上线下与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

1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为更好的了解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知晓度、使用度及后期发展前景,我们针对山东省内部分高校共发放问卷749份,专业涵盖文科、理科、工科、医学以及艺术等,回收有效问卷708份,回收率94.4%。通过认真比对、分析调查数据,在学生使用网络情况、对学校开展网络思政的态度、思政教育需求与建议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网络教学平台使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得到了较好的推进,学生能够借助互联网充分发挥参与课程开展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也能够打破传统授课模式的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线上”“线下”全过程育人。但是由于信息化水平的限制,部分教师参与网络思政教学的意愿不是很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思政建设的步伐。

2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政育人新机制建设

大学生网络育人机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应该将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在大数据时代下综合分析大学生的行为影响因素,遵循学生思想发展规律和成长规律来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大学生作为新时代新生力量的主体,思想和行为有着较大的影响力,这就需要我们从外部因素网络舆情来分析其思想活动,经过深入透彻的研究,建立并完善舆情预警体系,从外部方面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研究内部因素心理健康程度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并建立心理疏导机制,帮助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同时使教育者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教育新机制模型,根据数据总体评估这一教育模式的应用效果。

2.1网络思政舆情预警机制

社会舆情的出现及发展过程都离不开网络系统,它使大学生能够及时的关注社会舆论和新闻,可以说是沟通大学生与社会舆论的桥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通过网络了解时事新闻变得越来越方便,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者的主力军,在网络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所以通过建立大学生舆情预警机制来掌握其思想状况有一定的意义,教育工作者也能够明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思想取向。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思想与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力。在社交网络中占据着数量优势,使用网络数量多而广泛。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对大学生即将关注的方向和行为进行了解,并利用预警机制预测他们在社交网络中关注的舆情,掌握其接触的舆情状况,第一时间了解他们的思想变化,当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出现与现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现象时,教育者立即采取措施“对症下药”。这种预警机制在分析大学生思想方面,以及对学生未来发展、思想价值的作用方面比传统的预测办法效率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分析出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特点。

不同网络舆情在不同大学生这一个体上表现不一。积极、健康的舆情思想有利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这些思想与整个社会所弘扬、信仰的价值观更相适应,对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塑造个人和社会服务有推动作用。那些消极、不良的舆情是以损害大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的信息,故意传播一些错误的、有悖社会伦理的、冲击社会主流意识的消息,严重地阻碍了大学生接受健康思想教育,这种消极的舆情对个人成长甚至整个社会共同价值观都有不良的影响。所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的工作者应该注意这方面问题,正确的分析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借助大数据利用网络建设舆情预警机制,可以实时关注舆情变化,进行舆情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

2.2网络思政心理疏导机制

环境因素对心理变化有重要的影响,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各种思想文化的冲突越来越频繁,如果环境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或者不合适的干预方式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健康的身体,以此能够更好的接受教育,还需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若大学生心理状态无法适应学习状态可能会导致缺乏兴趣,产生讨厌、反感、故意诋毁思想政治文化的想法,这将会对相关的思想政治文化教育事业的展开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利用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通过大数据随时关注学生心理动态,了解其心理情况和发展状况,网络思政心理疏导机制。

网络思政心理疏导机制需要多方联合。需要关注数据收集和整理,结合分析和整合提炼,需要收集数据信息、合理监控大学生心理状况、建立释放心理压力的体制机制。首先需要建立面向心理状态的体制机制,通过社交网络媒体收集大学生心理状态的数据,通过信息技术、大数据研究分析大学生心理状态,掌握其心理状态产生的缘故。第二,需要科学合理地对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建立相关体制机制,通过收集的数据所展示的状况,了解心理特征,运用合理的方式干预大学生心理状况,通过这些手段对其产生有利地影响,从而推动大学生负面心理的解决。第三,心理疏导机制。由于受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的影响,大学生心理状况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和波动性,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应该受到从事心理保健的职员的重视,通过积极的干预对大学生负面心理进行治疗,减少不健康心理的负面影响,增强健康心理状态,推动大学生心理状况的积极健康。

3结语

网络思政与传统思政的目的都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养,更多的是希望通往一定的教育来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行为践履,最终的目标指向的是大学生的健康的全面发展。网络思政教育不应当将网络单纯的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而存在,应该聚焦于借助网络而产生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高效互动,这种高效互动需要既能满足学生的美好课堂需要,又能提高思政教学的质量。那么,如何破解技术对人的奴役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现技术和人的精神的深度融合,换言之,即充分把握技术本质并为我所用。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信息科学技术,以教育领域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为重点,关注运用于实际情况、推动人们思想素质的提升,定能实现各方价值的最大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教师的获得感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网络文化育人的提升之道[J].贺运政.人民论坛.2018(26)

[2]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李鹏,王艳杰.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2)

猜你喜欢

舆情育人机制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舆情
舆情
舆情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