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师范专科生教学智慧缺失表现及其原因初探
2019-09-10张婷
张婷
摘要:本文描述英语师范专科生试讲说课等模拟教学所反映的教学智慧缺失外显表现,细致分析他们教学智慧缺失的原因, 以帮助找寻有效的教学智慧生成发展策略,促使英语师范专科生顺应时代要求,尽早成为卓越教师。
关键词:英语师范专科生 教学智慧缺失
教学智慧在《教育大词典》中被定义为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对于英语教学而言,教学智慧就是指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能力和教育品质,即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技能和教学素养——包括课堂导入技能、课堂提问技能、课堂讲授技能和媒体制作技能等及创新意识、整合能力和教学反思等素养——所表现出的教学能力和自由、和谐、开放、创造的状态以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
教学智慧的外显形式
教学智慧可分为隐性的教学智慧和显性的教学智慧。隐性的教学智慧主要表现为教师内化的教学能力和教育品质;显性的教学智慧主要是教师教学实践中具体可感的教学语言、教学行为。
教师的外显表达离不开内隐的心智认知,教学智慧渗透于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价值、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教学认知的方方面面,从而决定教学实践中语言的选择和运用。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教师外显的课堂教学语言智慧可以反映其隐性的教学能力、教育品质等教学智慧。
如图所示,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和教学智慧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隐性的教学思想与理念智慧决定了其显性智慧的课堂教学语言,其智慧的课堂教学语言反映了其隐性的教学思想与理念智慧,二者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
英语师范专科生教学智慧缺失外显表现
从近两年专科院校大多数英语师范生的试讲说课表现来看,他们鲜少整合教材内容和教学资源,不擅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创新,英语课堂教学用语匮乏,习惯因循守旧、照“书”宣科,课堂教学明显缺乏创造性。
首先,导入语言缺少教学智慧。课堂导入时,话语冗长、难以迅速切题,简洁性不足;导入活动与教学内容的主题关联性不强、难以有效切入教学主题,针对性欠缺;且不少导入活动仅仅为完成一个导入任务而做,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趣味性尚待加强。
其次,提问语言缺失教学智慧。当下,英语师范专科生的提问语句常常是“就事论事”或“想到什么就问什么”,不懂、不会或不擅于设置问题链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的递进式思考,难以启发学生思维,问题设置的逻辑性、启发性匮乏;同时,提问过程中并未注重问题的归纳拓展、举一反三,发散性缺失。
第三,讲授语言缺乏教学智慧。不少英语师范专科生在教学讲授过程中往往出现词不达意、语句不够精炼或干脆用母语来讲授英语教学内容,无法通俗易懂地解释相关教学知识,准确性、通俗性不足;同时,讲授过程中不少英语师范专科生讲授过程中,语言生硬,身体僵硬,难以激发学生捕捉英语学习的灵感与美感、引起学生的共鸣,感染性匮乏。
第四,媒体语言缺失教学智慧。大半学生习惯于板书,小半使用教学课件,但不论板书还是课件,均惯于“搬书”,直接将书本上的语句完全照搬,缺少联系生活实际的主动性;标点、格式随意使用,甚至有出现单词拼写错误,规范性明显要加强;且大多板书或课件未有效突出教学重点,语言堆砌拖沓、主次不明,精炼性和层次性未加考虑。
教学智慧缺失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英语师范专科生的种种课堂表现,他们教学智慧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方面:
1. 创新意识缺乏,教学智慧形成的内驱动力不足。备课时,过分依赖与借鉴教案模板,鲜少根据教学班的具体学情创新教学设计;授课时,教学重心集中于教材的语言知识层面,缺乏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认识;作业或课外任务布置时,大多是词句抄写或语句的机械操练,缺少从实际生活中挖掘任务素材的意识。
2. 整合能力不强,教学智慧形成的行动源泉不足。英语师范专科生习惯紧盯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教授教材所给的显性知识,难以洞悉教材内容的深层含义或人文精神,忽略了教学中的情感目标和价值观目标,“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去教”,缺失对教材隐形信息的剖析;一本教材教到底,不懂、不会或不擅于多渠道运用或拓宽教学资源,如报纸、网络媒介、生活实际等。
3. 教学反思不够,教学智慧形成的重要土壤缺失。很多英语师范专科生认为试讲说课等模拟课堂任务顺利进行就意味着课堂教学实践能够顺利开展,很少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或从未有过“时时反思、处处反思”的认识,反思频率不够;也有部分曾尝试去反思的英语师范专科生,但他们反思的内容多在哪些内容需增删,或哪些步骤需完善等教学智慧的外显表象问题,而无法洞悉教学智慧缺失的本质原因,反思深度不够;还有些英语师范专科生表示不知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没有行之有效的反思方法。
结语
针对英语师范专科生教学智慧缺失的表现和原因,今后可以通过培养创新意识、提高整合能力、加强教学反思等手段为教学智慧的培养与生成创造条件,通过教学观摩、微格教学、说課活动和评课交流等一系列环节,挖掘教材、教学隐性知识,预设课堂语言、情境,使英语师范生的教学智慧在一系列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提升中不断得到培养与生成。
参考文献:
[1] Robert A. Davis. Giambattista Vico and the Wisdom of Teaching[J]. Asia Pacific Educ. Rev. (2014)15:45–53.
[2] 郑友训,王春歌.转识成智: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路径选择[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8):5-8.
[3] 叶澜,白益民,王枬,陶志琼.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J].甘肃教育,2015(03):128.
[4] 顾明远.教育大词典,增订合编本(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176.
[5] 刘军.专业发展.[2012-12-3].http://www.wenku.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