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快乐,收获成长
2019-09-10王秋亚
王秋亚
摘要: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大自然以无比宽广和慈爱的胸怀,无时无刻不在向幼儿献出妙趣横生的礼物,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的变化与奇妙。
关键词:种植活动 规划设计 实践研究
种植活动可以让幼儿在亲历种植的过程中提高观察、探索、表达、表现的能力,获取相关的知识经验,培养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以及爱心、耐心、责任心等品质,并体验到劳动的快乐。我们曾就“有效利用种植资源为幼儿发展服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2018年,我园申报了常州市教育学科“十三五”的课题:“以种植园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从课程的角度重新审视种植园地。并再次进行了规划设计和实践研究。
一、种植活动课程资源的规划和利用
1.空间上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我们对幼儿园的空地进行了统筹规划,开辟了植物园和种植区。植物园里种植的有只开花不结果的榆叶梅、迎春花,既开花又结果的苹果树、杏树、桃树、山楂树、梨树,叶、茎区别较大的龙爪槐、柳树、竹子、白蜡,季节性强的落叶植物法国梧桐、槐树和常绿植物松树,以及三叶草、油菜、苦菜、马齿苋、荠菜等。种植的多样化为幼儿观察、对比、探索多种植物创造了条件。
2.内容上反复斟酌,科学选择
各班因开展种植活动目的不同,所以在选择种植内容时也各有侧重。我们选择种植内容的依据主要有:一是从幼儿兴趣出发。小班幼儿往往会选择自己吃过的、口感较好的植物来种植,如草莓、玉米。而中大班幼儿往往会回忆自己或其他班的种植经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植物进行种植,或通过相应的调查,如调查植物果实的营养价值、用途等来选择种植的植物。二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如小班宜选择植株矮小、种子较大、生长周期短、管理方便的植物进行种植。三是根据幼儿已有的种植经验。有种植经验的班级可以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四是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种植活动可以与主题活动同步开展,并成为主题活动的拓展和延伸。
3.物质上提供支持,保障种植活动顺利
我们除了提供种植活动需要的种子、肥料外,还提供豆角、南瓜、黄瓜等藤蔓类植物扎架需要的竹竿、绳子以及棉花、花生等植物生长所需的薄膜等材料。为了保证幼儿有更多的参与机会,我们还自制了适合幼兒使用的小铁锹、小铁锄、小镰刀等种植工具。另外,我们利用照相、视频等手段,为教师和幼儿直观、连续地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提供支持,为幼儿观察后的讨论提供依据。
二、种植活动的开展
(一)种植环节
种植前先要做好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经验准备主要包括幼儿了解种植内容和具有粗浅的种植经验。各班因种植目的不同,在经验准备上也存在差异。
(二)管理环节
在种植活动中,管理环节是孩子们感受惊喜的过程。看到植物在自己的精心照顾下长高了、开花了或发现了一只小小的昆虫,孩子们都会欢呼雀跃、惊奇不已。同时,管理环节也是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植物生了病虫害,或需要浇水、施肥时,他们都会主动讨论,及时解决问题。
1.加强观察,关注植物生长变化
我们把种植活动纳入课程计划,为幼儿持续观察提供时间上的保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入园、离园时,孩子们第一件事就是拉着爸爸妈妈去看植物的变化。自由活动时,他们总会相约去种植园,交流观察中获得的感受。除此之外,为了增强幼儿观察的目的性和细致性,我们还引导幼儿学习一些观察的方法。例如,我们让幼儿观察比较两种植物的根、茎、叶等的不同特征,或观察比较相同植物的不同种类。
2.勤于管理,满足植物生长需求
除了浇水、施肥、除草、捉虫等让幼儿参与管理外,我们还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有关植物生长的经验。如,大班种植的丝瓜长出了长长的须。孩子们惊奇不已:“丝瓜长出了长长的手,它还抓住了旁边的豆角。”“这两个丝瓜也缠在一起了,它们都不放手会死掉的,这可怎么办啊?”“丝瓜怎么这么爱打架啊?”孩子们焦急万分。教师提议:“我们来为丝瓜扎架吧。扎架能解决丝瓜打架的问题。”孩子们表示赞同。
3.家园同步,助推种植活动深入开展
任何教育活动的开展,只有得到家长的认同与配合,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种植活动更是如此,我们经常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种植活动的指导,教孩子们扎架、播种、锄地等,以提高种植活动的质量。我们还开展家园同步种植,创设对比性种植环境,实现了种植活动在家庭中的有效延伸。在家园网络交流平台中,教师和家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交流在种植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推动种植活动的开展。家长们还通过记录种植日记,分享种植的快乐。
(三)收获环节
收获是孩子们最期盼、最快乐的活动。为了让幼儿有更多的收获机会,学到多种收获方法,我们增加了种植的植物种类,让孩子们不断有机会收获自己辛勤劳动得到的果实。夏天,采摘草莓、西瓜、黄瓜、豆角,割麦子,等等;秋天,掰玉米,掐谷子,拾棉花,刨花生,摘山楂,剪葡萄,等等;冬天,割白菜,挖萝卜,等等。在收获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摘、掰、刨等多种收获方法,丰富了有关植物的知识和经验,而且学会了合作,体验到了种植的快乐。
(四)延伸环节
收获果实后,各班会根据自己的种植目标、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分享、交流、探索活动,为下次种植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1.邀请家长参与,分享种植经验。
2.满足幼儿需求,开展延伸探索活动。教师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生成有价值的教育活动。
3.做好分类投放。根据区角活动的需要作相应投放,也可让幼儿根据操作需要自行取用。在操作区,孩子们用各种种子进行着剥、捣、夹、切等工作;在数学区,孩子们用种子进行数数、比较、分类、排序等,用茎比较长短、粗细等;在科学区,孩子们将种子解剖。在美工区,孩子们用花瓣、落叶、种子、果皮进行着创作,幼儿利用这些材料开展丰富多样的创造性活动,实现了主动发展,体验剑了收获的快乐。
幼儿种植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引导幼儿了解自然、喜爱自然、探索自然的主要途径,更是多年实践教学中对于幼儿多方面发展及综合性学习行为具有促进作用的有效路径,因此,在开展幼儿种植活动之前,首先要求幼儿教师对该项活动具有充分的认识,能够从观念上认可和认识开展幼儿种植活动的价值,这样能更好地引导幼儿在种植活动中获取更多的经验、知识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