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意 解民忧 牢记使命再出发
2019-09-10
现在,各地都在广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是这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杭州也在结合自身实际把“三学三促建名城”作为总载体贯穿其中,全面深入推进这项主题教育。
据了解,此次杭州的主题教育在4万多个基层党组织,70多万名共产党员中展开,第一批共有105家单位参加。杭州将如何通过主题教育,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这项活动和老百姓有什么关联?听听社会各界如何讨论。
主持人:目前,杭州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开展“三学三促建名城”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走近基层,广泛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 什么是初心?什么是使命?请问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孙新宝(民情观察员):人民的生活那么美好,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党的初心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党支部90多岁的老党员,他们都不忘自己的初心,不管刮风下雨,每个月的15号下午,都会早早地坐在党建室,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为大家服务,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作为党员,要听群众的,把老百姓的心声带给各级部门,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
◎王欣(杭州市绩效信息员):党员的初心是真正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然灾害,地震、洪水等特殊时期时,有些党员冲在前面,但老百姓更希望看到的是,和平时期的党员能否保持初心,为人民谋幸福。
主持人:习总书记提出在全党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意义和背景是什么?
◎吴勇(杭州市委组织部组织处处长):习总书记在这次全国动员会上讲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为了发展,二是为了民生。这两层意思与我们党成立时确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样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开展这项活动,正当其时。
主持人:从理论上,怎么来剖析初心和使命这两个关键词呢?
◎于希勇(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习总书记特别推崇浙江的一位先哲王阳明。王阳明心学体系的关键词,就是知行合一、致良知。初心就是一种良知,不忘自己从哪里来,不忘自己当初为了什么,要干什么。我们共产党人不要忘了自己从群众中来,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如果说不忘初心是一种内在的前提,那么牢记使命就是一种逻辑的必然。中国9000多万党员都要有所担当,履行使命,形成一种合力,使我们中国这艘航船,驶向伟大复兴的彼岸。
◎王自亮(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我理解有两方面。第一就是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但好日子有不同的含义,刚开始的时候,好日子是温饱问题。但改革开放至今,老百姓关心的,不单是衣食住行的问题,更关心的是社会秩序、社会治理、人的尊严、内心的自由、公正这些问题,这些也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好”的具体的含义。第二是推动社会进步,达到我们向往的状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样落实到我们行动当中,就是使命,使命就是担当,担当就是行动,知行合一在新时代要赋予它新的含义。
◎林乃炼(《杭州》杂志社社长):现在,国家强大了,老百姓也富裕了,然而很多党员把自己忘掉了。我遇到过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年轻人,读书很刻苦,读完研究生后考上了公务员。慢慢地,他把自己跟原生家庭分割开来,觉得不好意思和别人讲我来自哪里,觉得自己属于主流阶层,已经跟他们不一样了,这是一种情况。另外一种情况是,现在很多党员干部跟老百姓没感情,没有感情怎么为老百姓服务?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是这两个问题。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开展主题教育,我觉得总书记讲得很好,就是要刀刃向内。党员干部要回到老百姓中去,想知道公交车有哪些问题,就要去坐公交车,想知道地铁有哪些问题,就得去坐地铁,这样才能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方益波(特约评论员):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忘了爹和娘,对人民群众没有感情,我觉得作风建设必须刹住这种苗头。所以我们强调主题教育,就是要重新唤起每一个党员革命性的人格,而不是当官做老爷的人格。从全国来说,我们国家走到了今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尤其要防止出现懈怠。对于杭州来说,越是取得成就的地方,越是要警惕腐化、自满的苗头。对个人来说也一样,我们朴素的感情要放在我们的人民那里。
主持人:在杭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三学三促建名城”是其中一个抓手?
◎吴勇(杭州市委组织部组织处处长):结合杭州的实际,杭州市委提出“三学三促建名城”,所谓“三学”,一是学习党的创新理论,首先要学习总书记的思想、要入脑入心;二是学习红色文化传承,让党员干部不要忘了自己从哪里来;三是学习先进典型、见贤思齐。
在“三学”的基础上,“三促”则是具体抓手。一是促“走亲连心”,加强干部和群众的密切联系,到老百姓当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促“攻坚克难”,要抓住这次机会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真正切实解决发展当中影响杭州全局的根本性、关键性的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党的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三是促“顽疾整饬”,全面整饬闭门施策、推诿扯皮、政令空转、留痕管理、督考过多、文山会海等“六大顽疾”,坚决治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达到给基层减负的最终目的。
“三学”是基础,“三促”是抓手,“建名城”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三学三促建名城”可以高质量地推动完成杭州市年初提出的全年目标,其中包括“十大民生实事”,还有“六大行动”中的“十大攻坚工程”。最终目的是通过“三学三促建名城”,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要通过主题学习活动,解决一些杭州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以及没办法解决的问题。第一,走亲连心,其实说明在我们党的领导下的政府管理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自己决策、自己实施、自己管理、自我评价、自己叫好,这跟杭州城市治理取得的成就有所偏离。杭州提出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群众参与、媒体监督评价等机制就很好。
第二,攻坚克难。从大的角度来讲,杭州城市发展经济是核心,但除了互联网经济以外,其他长远发展的经济基础在哪里?这种问题就要攻坚克难。我们的交通拥堵整治到底推进了多少?垃圾分类到目前为止到底推进了多少?停车难问题到底推进了多少?这些都是杭州需要攻克的难题。
第三,顽疾整饬。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社区深有体会。“上头千把锤,下面一根针”,以层出不穷的考核来代替工作推进,让基层单位压力很大。所以“三学三促”,特别是“三促”,真是点到点子上了。但是我担心,会不会是以一种新的形式来反对一种老的形式,还有能不能真正落到地,这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通过记者在街头对杭州市民进行调查,大家对杭州“三学三促建名城”的部署,也充滿了期待。那么,怎么让老百姓来评价?怎么体现主题教育是否到位?
◎方益波(特约评论员):怎么样解决老百姓的问题,主题教育与部门业务工作两者之间,应该是个互相促进的关系。主题教育能够更好地推进业务工作的完成。
◎吴勇(杭州市委组织部组织处处长):按照中央和省里的要求,整个活动最后还是要有一个评价机制,由老百姓来评。虽然有些“顽疾”不可能在三个月内解决,但主题教育真正要解决的是内生动力的问题。只要政府部门是带着责任去做,带着感情去做,即便没有解决,但起码要有所推动。主题教育是否到位,最终的衡量结果,我觉得有三句话:重点或者克难攻坚项目有没有推进?本身的职责任务有没有完成或者高质量地完成?老百姓的评价怎么样?
年初,各个部门都下到乡镇、社区、企业走亲连心开展“三服务”,梳理出了一批问题。这次,全市党员干部还有一项活动,就是对前期问题处理情况进行回访问效,问老百姓是否满意,给大家一个答复或者是有个盼头。在主题教育期间,希望真正地能够解决一两件重点、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