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海绵城市设计在市政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2019-09-10尹晓红
尹晓红
摘要:在市政工程项目实际展开的时候,将海绵城市理论合理的应用在其中不仅可以对水资源进行优化,同时对城市内涝也可以有效的去进行防治,最大程度降低了城市面源的污染,并在这样的前提下更好的实现了城市景观的美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工程;城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期,中国一部分城市屡屡发生雨水内涝灾害,还有一些城市出现了缺水问题。城市内涝一年比一年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城市地面过度硬化建设,大雨来临很多雨水构成了地表径流,超过了城市排水系统承受能力,进而构成了内涝,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水污染更加严重。海绵城市的出现,是从根源与过程对冲城市内涝问题,进行全面治理,因而,海绵城市的构建是很有必要的。
1海绵城市理论概述
所谓海绵城市,指的是在城市建设当中促使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通过高弹性解决城市环境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等各方面问题,确保城市道路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实现稳定发展。在海绵城市建设之后,一旦城市遇到暴雨侵蚀,可以确保市政道路建设具有良好的渗水、净水、吸水以及蓄水功能,在遇到干燥天气等情况的时候有效的释放存储水源,保持城市道路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以往在城市建设以及管理方面,通常会在市政道路建设当中更关注雨水清排设计,这种设计考虑层面不够全面,难以促使相关市政道路设计获得良好发展成果。在城市市政工程建设当中有机的应用海绵城市理论,着重将城市基本设施当做整体建设目标,不仅关注建设本身,还关注城市广场、绿地、道路等设计施工,把相关设施有机的设计成水的载体。在市政工程设计当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需要加强关注城市用水安全问题,在实际设计以及施工建设当中,实现勘查城市各方面的水文条件,并对比城市规划相关指标,科学合理的设计并建设市政工程。在实施海绵城市理论的时候,需要结合多种生态技术,形成系统的连接点,促使其不仅能够全面补充地下水,还能对水循环实现良性调节,确保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并存。在应用海绵城市理论的时候,需要积极开发雨水的管理系统,确保城市降水资源能够合理储存并安全利用,同时还可保障在强降雨天气条件下,城市道路能够顺畅通行。
2海绵城市设计在市政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要点
2.1海绵城市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中的应用
在现阶段,我们国家在设计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的时候,大多数采用的都是那种不透水的路面。对于这种形式的路面来说,如果遇到了大雨天气,那么就会出现路面湿滑以及道路积水等问题,这样的情况不仅十分不利于对地下水资源的补给,同时也严重的降低了城市道路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如果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进行实际设计的时候把海绵城市理论有效的运用到其中,使用透水铺装这些道路,那么就可以让存积的雨水顺利的下渗。这样不但可以对路面出现的积水进行减少,而且也可以对路面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有效的调节,另外还可以让地下水更加充分的涵养。在实际设计的时候,要结合着路基下土壤所具有的实际形式来进行,如果土壤的透水性表现的并不是十分好,那么就要在基层去相应的设计出排水管。另外设计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透水时,它的坡度最好不要高于百分之三。
2.2路面排水设计
首先,人行道路面排水设计。针对人行道路面排水的设计,通常来说可以提供两个选择,一个部分是经过透水結构层渗入到地下滞蓄,还有一个部分是经过排水基层排出绿化带雨水收集系统。其次,车行道路排水设计。通常来说,为有效确保雨水可以得到充分的使用,设计人员可以在车行道路面设计出横坡,把雨水引进绿化带,除此以外还可以把绿化带设计为凹型,比车行道要低6到10cm左右,与此同时,在绿化带中还可以设计一部分影响小的排水设施。再者,可按照绿化带纵断面与地区暴雨的强度进行设计,在绿化带的侧边部分根据一定距离设置开口,确保降雨强度较高的过程中,雨水能够通过开口进入到雨水收集系统。假设车行道不存在绿化带,雨水需要从人行道下经过盖板排水槽以及排水管接入道路外边的植草沟。最后,绿地以及广场的设计。海绵城市构建过程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城市广场与绿地的设计,这是滞留雨水以及运用雨水的大户。在设计城市广场和绿地的过程中,需要强化运用透水式铺装,充分发挥出城市广场与绿地对雨水的滞留和吸收作用,且积极采用滞留的雨水,将其当成是景观、冲洗广场和绿地用水。一般而言,城市广场四周的绿地低于广场,如此就可以使城市广场雨水进入绿地里面,将绿地系统综合构建可以充分发挥出海绵城市循环用水的作用。
2.3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在雨水口的设计中
在收集城市路面雨水径流的时候,雨水口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措施,而且在整个流程中,雨水口是雨水收集的起点。通常在城市建设道路的时候,都会把雨水口设计在机动车道或是非机动车道的边缘。但是遇到道路清扫或是雨水冲刷的时候,道路上的垃圾就会被带到雨水口中,所以就出现了雨水口严重堵塞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对雨水的收集十分不利,如果遇到了暴雨天气很有可能会发生城市内涝的情况,甚至严重的时候还会造成面源污染。因此如果想要更好的解决雨水口堵塞和水质污染等方面的问题,那么就要在传统的雨水口上设置截污装置,用截污铁篦来替换之前的雨水篦子,相关的污染物通过截污挂篮进行拦截,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雨水口更加通畅。另外还可以把雨水口设置在下沉式绿地和生物滞留等设施上,让其对城市的雨水去进行充分的储存和吸收。
2.4路肩边沟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
以往的路肩边沟设计当中,往往是水泥混凝土边沟,不仅容易出现堵塞问题,还不具备净水雨水的相关功能,并且不利于城市美观。为了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可以积极设计植草沟,在地表沟渠当中种植景观性植被,不仅具有美化城市的功能,还可对城市径流雨水实现有效收集、排放、输送以及净化。标准转输植草沟躲在高速公路排水系统当中应用,在径流量相对较小并难以设置排水管道的工业区以及居住区等区域也可积极使用这种形式。在居住区相关道路当中,比较适合设计干式植草沟,但是要加强定期维护。
2.5城市绿地与广场
在城市建设当中绿地广场是其重要的建设内容,在实际的绿地和广场建设中,需要在广场的铺设当中强化透水铺装的实际应用,并且在绿地广场的实际设计中需要确保绿地能够对雨水科学合理的吸收,对下沉式的绿地设计需要比周边的广场都需要高,以此使得其产生向心力以及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广场,从而将海绵城市的水土循环作用有效体现出来。
结束语
总之,在一定意义上,在未来的城市建设当中海绵城市是其重要的类型,其在城市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要素,在一定意义上对于城市的生态性以及经济性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可以看出,加强海绵城市的建设在一定意义上能够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且能够提升城市的生态质量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终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 韩可骞.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景观设计对水生态治理[J/OL].设计,2018(11):152-153.
[2] 尹浩明.“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2):116.
[3] 白伟方.“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8,25(02):147-149.
[4] 孟猛,徐永艳.海绵城市建设探讨[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2(01):92-95.
(作者身份证号码:1301261990021030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