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的策略分析

2019-09-10张洁琼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8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语文阅读

张洁琼

摘要:中小学阅读教学在语文课程中占据了关键地位,不仅着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是对学生语文核心能力与学习水平的综合培育。本文从健全教学管理体制、深度立足文本教材、灵活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等四个层面入手,探讨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语文阅读;教学衔接

1中小学阅读教学必要性

第一,可以降低学生获得无效信息的概率。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莫提默.丁.艾德勒认为我们当前的所有阅读行为的目标无非是三种:娱乐消遣、获得信息和求得理解。显然,这三个目标阶段的实现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有些无关紧要的知识可以作为娱乐消遣或仅限于获得基本信息,但是对于我们试图依靠它获得自我发展的知识我们还是需要以理解作为目标。而理解的前提是对于知识有着准确和科学的认知。

第二,阅读的意义不仅限于获得应试教育的知识,对于我们的生活也具有指导意义。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由于受到年龄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获取人生经验的途径更多是来自亲身感知或他人告知。亲身感知则是行万里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实现难度比较大,因此,学生的知识更多来源于书本的阅读。

2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的策略

第一,找出初中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差异,用差异来突破存在的问题

为了顺利的开展初中与小学衔接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工作,初中语文老师需要通过对比初中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相关内容,从而准确的把握初中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初中与小学衔接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工作。不能想当然的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开展初中与小学衔接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工作,初中语文老师应当认识到小学的阅读教学偏向于趣味性和記忆背诵,文章整体篇幅较为短小,对于重点的教学知识可以反复分析反复讲解,在教学过程中以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种教学形式为主。而初中的阅读教学则偏向于关注学生们的阅读理解逻辑分析能力,强调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而且所学的文章整体篇幅较长,大部分的知识点是一笔带过的,主张合作式学习。为此,初中语文老师需要加强对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强调互动,使学生们消除学习依赖心理,从而度过这段时期。

第二,深度立足文本教材,寻求有效衔接要点

在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材承担着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教师应当切实深入教材文本中,真正寻求中小学语文教材之间的共同点,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衔接。一方面从教材结构入手,伴随学生年级的递增,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由基本识字、精度略读转变为阅读文体语体的丰富、课外阅读的增加,而中学语文教材则增添了复杂记叙文与文言文的比例、强化语法知识学习与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知识学习。应当细致把握其中的规律,寻求阅读水平与层次的逐渐递增,夯实学生在每一年级阶段所应具备的阅读能力,进而引导学生更好的适应阅读难度变化需要。

另一方面从教材内容入手,应当强化相同、相近主题内容的衔接,把握标题相同或相近阅读文本的内容差别,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少年闰土》这一文本与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故乡》在内容上存在着一定的交叉,小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学习过后主动搜寻完整的文本或著作,实现阅读的拓展与延伸;中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回顾以往学习经验,仔细辨别其中的异同,站在不同的写作视角或情感表达方向进行文章立意与情感倾向的审视辨别。

第三,灵活创新教学方法,力保提升衔接实效

要想真正提升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实效,要求教师立足于多元化视角与全局思维,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教学成效。从阅读方法入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清晰的阅读思路。在面对一篇阅读文本时,首先进行文章导读,要求学生在学习前先自行完成课文的预习,借助字典查阅文中的生僻字词,完成注音、释义,然后查阅文章及作者的基本资料,把握写作背景、创作动机与表达情感,进而结合课前导语与书下注释把握学习要点,掌握课后思考题的考察倾向;其次进行文章的初步阅读,明确文章大体概要,理清难懂内容做好标记;再次进行细致研读,解决初读中存在的问题,明确重点段落、追寻关键字词及语句的丰富含义;最后进行文章拓展阅读,在课下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实现阅读的延伸,并把握同类型文章的阅读要点,在与其他文本比较中总结经验、借鉴写作特征,从而有效收获显著的阅读成效。

第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是学生阅读的引导者,真正的学习主体还是学生,只有学生自主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教师的教学效果才能达到最佳。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都参与到阅读教学中,而增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使学生参与到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手段。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再怎么亲近都会有代沟,学生的心里对教师还是会有一些畏惧。但是学生和学生之间就不一样了,学生发现的问题敢于向学生提出,但是不敢向教师提出。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既能够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还能够让学生共同进步。

第五,以学习竞赛的形式唤起学生们在阅读学习中的积极性

初中语文老师应当认识到学习竞赛这种形式能够有效的唤起学生们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为此一方面初中语文老师可定期以某篇阅读教学的文章为主题,开展朗诵、演讲以及话剧等比赛,让学生们主动去吃透阅读教学中的知识,提升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提升学生们在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如将班级里的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共同参与到阅读教学问答竞赛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还能够帮助学生们迅速的习惯初中阅读的教学形式。

结束语

中小学语文学习的衔接,需要老师深入研究,展开实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合所带学生情况的方法、策略,使中小学语文教学贯通起来,形成和谐、统一的教学方式,尽量弥补中小学语文教学不衔接形成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小丽.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 张称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课外语文,2016(23):55.

[3] 韩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102,115.

(作者单位:山西省吕梁市临县招贤镇寄宿制小学)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语文阅读
中小学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发展心理学在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从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探讨初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衔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