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通感在在绘本中的影响及运用

2019-09-10张筱菡

青年生活 2019年28期
关键词:通感触觉嗅觉

张筱菡

1.1通感的类型,通感就是将五官感觉以及情感心觉之间相互引发,影响起来的一种心理方式,简言之,是在外界事物刺激某一感官的时候,而引发出另外一种感官的现象,形成似真非真的复合感觉。这种感觉方式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通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所有人身上都会发生,特别是同味觉嗅觉触觉联系起来,使得人们精神陷入审美的愉悦中。我认为陈育徳先生在《艺术的通感论中》划分的十分恰当,分为:感觉挪移,表象叠合和意像互通。

感觉挪移,是指一种感觉向另外一种感觉转移,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次很高,例如在吃饭时,闻到诱人的香味,就能增加食欲。用音乐刺激听觉,反而会增加视力的清晰度。形容颜色的冷暖,活泼的,喜悦的,沉稳的,压抑的,甜腻与苦涩,把视觉,触觉与听觉联系起来了。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的诗词《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都是视觉像触觉转化的一个过程。一个冷字,通过艺术的加工,将这个感觉挪移表现的淋漓尽致。

1.2视觉和听觉相互影响

绘本对儿童的成长的帮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于是绘本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其中一些绘本艺术家将五官的感受带入到了绘本阅读中,给孩子带来视觉以外的刺激,对孩子培养想象力十分有帮助。其中综合材料在绘本的应用中,视觉和听觉的相互影响十分常见的,例如音乐中节奏是基本特点,有长短,高低之分。绘画作为造型美术艺术,在色彩里有深浅,明暗的搭配,也可以体现出节奏。例如欢快的音乐引起人们很多想象力。好像从听中看到了图画。反之,也可以从图画中听出看出音乐。

例如西纳顿的绘本《噗噗的音乐会》,让人惊讶于原来绘本还可以做成触控音乐绘本。故事中,企鹅召集了小动物们组成了一只乐队,让他们在马桶上,用“嗯嗯”的声音演奏出一曲美丽的音乐会。在小动物旁边都会有个声音按钮,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就可以听到不同小动物发出的声音了。简单的绘本,但却传递出演奏一部交响乐的不容易,绘本开头就是一个乐团的集体合照。大人用手指着问孩子这都是什么动物啊?然后按下旁边的触摸按钮,就可以听到音乐会啦。作为触摸音乐绘本,这本绘本最有特色的当然是触摸音乐键就能发出模拟动物的声音,并且配有乐器伴奏。动物叫声模拟的超仿真,小青蛙的呱呱声,小狗的汪汪。最后还有个集合的音频页,可以让孩子猜是哪种动物的声音。作者利用通感的艺术手法,使得绘本不仅给读者提供视觉感受,还提供了更多方面的感受,增强了读者的想象力和带入感,使得阅读变得更有趣。

1.3视觉和触觉相互影响

综合材料在绘本的应用中,视觉和触觉的相互影响也是十分常见的,例如人们将不同的颜色分类,划分成冷色调和暖色调,这个就是视觉和触觉的相互融合。此外还有很多和触觉相融合的方式,例如在造型。材质,肌理,印刷方式和情节上。

例如尼日利亚插画师Irem,2014年才开始自学刺绣,仅仅四年时间ins上面便吸引了18万的粉丝。在土耳其生长的她,找到了自己毕业生的兴趣—刺绣艺术。Irem的作品结合了插画与刺绣,尽情挥洒大脑里面奇幻诡谲的童话世界,有跳舞的喵咪跟兔子,也有弹奏乐器的山羊,虽然古怪但是对称的艺术结构,让一切有那么和谐美妙。Irem跟其他刺绣达人不一样的是,她的元素多来自于童话世界。比如:飞碟,星空,莲花,大海。用童话素材成为了奇幻世界的编织者,阵线做引,创造除了美好的童话世界。艺术家先手工完成这些作品,然后利用摄影技术,印刷成册。当读者们打开绘本的时候,会看到每一个针脚,以及线的缠绕和线的纹理,就会忍不住想要摸一摸,便会产生视觉和触觉相融合的通感。当绘本的文字出现“当太阳从山后面一点一点爬上来的时候,周围的天空亮了,彩虹也出来了。”于是读者忍不住去摸一下彩虹,用指尖体会色彩的感受,手指与书本的接触,变成了视觉与触觉的感受。

例如早教系列从书《小鸡球球触感玩具书》,从宝宝出生7个月开始,就开始有意识的用手的触感去感受外部世界,手的触觉探索是他们认知世界的主要方法。这是一套有趣的厚纸板触摸书,书里有很多小动物和植物,它们身体的部分器官是用实物模拟做出来的,真实的花瓣、企鹅的身体、小狗的舌头、毛茸茸的狐狸。让宝宝感受触摸书中的粗糙、柔软、坚硬和光滑,会给予他极佳的触觉刺激。通过触摸,读者可以感受到,毛绒很柔软、镜子坚硬而冰冷,这这过程中人们获取很多信息,触摸书的设计往往在书中某块地方加入了不同材质,例如绒毛、皮革、棉花、羽毛等,不仅形状、材质不易,而且有的粗糙,有的细腻,让读者感受到物体不同的属性。

1.4视觉和嗅觉相互影响

综合材料在绘本的应用中,视觉和嗅觉的相互影响也是十分常见的,在外界事物刺激某一感官的时候,而引发出另外一种感官的现象,形成似真非真的复合感觉。这种感觉方式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吃饭时,闻到诱人的香味,就能增加食欲,例如看到酸梅就会有流口水的感觉。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视觉与嗅觉相互转换感受,视觉信息诱发人们产生嗅觉转移,这是常见的通感现象。在绘本中,当视觉上的阅读轉化为嗅觉上的感觉,将会给读者带来甜美芬芳的阅读体验。

例如 日本绘本大师木村裕一的作品《成长的味道·香味互动绘本》,获得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全书共7册,每册都有自己的主色调。例如《蛋包饭的小秘密》。小兔咕咕和狸猫欢欢把切好的青白色的洋葱,红色的火腿肠倒进锅里翻炒。作者利用立体书翻动装置,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翻动,就会出现铲子在锅里左右翻动的效果。好像能听到油花刺啦刺啦的声音。随着温度升高,洋葱逐渐变成了橙黄色,火腿肠也变得油汪汪。只是炒鸡蛋这一页,就让人看的流口水了。在《喵喵便当有惊喜》的故事里,小伙伴们都带了不同的便当,有的带的是三明治,利用翻动装置,一刀切下去,就能看到三明治的里面了。从绘本阅读的体验来说,有些香气是无法言说的。如果只靠文字加想象,那还是不够的。而这套绘本,真的可以闻,除了能学会做咖喱饭、三明治和松饼,还可以闻到咖喱饭的味道、草莓的香味、小蛋糕的味道、奶香味等。别看只是简简单单的几种香味,可要符合国家标准,并放到书上、量产,简直费尽周折。负责印制的老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从日本以及中国的广东、浙江、上海等地遍访香精工厂,用不同比例的香精进行调试,就为了得到和真实食物一样的香味。孩子们在看这本书的时候,闻到味道,会根植于记忆中,等长大了回忆起来,会觉得格外真实。那些无形的陪伴、情感,都通过有形的味道,深深地埋进了身体的感官,进入了他的生命。作者巧妙的避开味道不谈,而是通过图片的画面,来表现味道,让读者反复回忆思考这个味道,刺激人们的想象力,从而产生通感来获取对味道的认识。

目前,已经有许多绘本艺术家将艺术通感的手法加入到绘本创作中去,巧妙的利用绘制手法和故事内容,让书本发出香味,让书本发出声音,让书本的材料更接近真实物体的材料。丰富的感官感受,增加了阅读的代入感,让读者视觉与嗅觉,视觉与听觉和触觉产生转移,体验多层次的阅读感受。这样有利于刺激孩子们的想象力,增加绘本的阅读乐趣。

猜你喜欢

通感触觉嗅觉
说通感
征文通知:6G通感算融合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超强嗅觉
食的触觉
通感:一扇让诗人不老实的门(外一则)
通感(外一篇)——孔武仲《乘风过洞庭》
让你的嗅觉降降温吧!
车祸撞没了嗅觉 怎么赔?
触觉设计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