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能理论视角下城市失独父母社区居家 养老问题研究

2019-09-10龚田李金萍张悦徐璐瑶刘慧娟余桂林刘晓柳

健康前沿 2019年6期
关键词:居家养老社区

龚田 李金萍 张悦 徐璐瑶 刘慧娟 余桂林 刘晓柳

由于计划生育国策及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车祸、疾病等因素,独生子女死亡率较高,失独群体日益庞大。虽然国家已于2016年开始实施 “全面二孩”政策,但受长期计划生育国策及现代生育观念的影响,失独父母数量在短时间内将不会减少。在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及失独群体不断老龄化的背景下,养老困境是失独父母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1 失独老人养老研究现状

目前对失独父母养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养老困境和成因的分析及从不同角度提出完善养老保障对策这两个方面。周平双[1]从社会支持视角着手,分析失独老人面临的养老困境,提出社工介入失独老人养老服务的策略;江雅琴等[2]从心理学视角着手,分析遭受重大创伤后失独父母的心理状态及其如何回归社会生活;刘子僅[3]从社会工作介入角度探讨了社会工作者对失独家庭的介入性关怀;谢勇才[4]在全面剖析失独家庭四种养老模式及其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从构建政府主导与多方分责的责任体系,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来完善失独家庭养老模式。但遗憾的是,目前措施的提出更多的是从相对被动的角度出发,而忽略了失独老人自身的能动性和潜能。

2 社区居家样养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外的养老模式主要有三种,即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其中机构养老在一些文献中也被称为社会养老。家庭养老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这对于失独家庭有困难或无法实现。社会机构养老是指将老人集中在专门的养老机构中养老的模式,包括养老院、养老公寓、福利院等多种情形,但因其存在缺乏“人性化”关怀与老年人对陌生环境适应性障碍等问题,在我国不被大多数老年人所接受[5]。社区养老即社区居家养老,指老年人居住在家里,能够继续得到家庭成员的照顾,还可以得到来自于社区的养老或托老服务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它以社区为操作平台,充分利用家庭、社会和个人的资源和力量来开展社会照顾活动,是专门针对我国社会转型期老龄化问题所提出[6]。有调查数据显示,很多失独父母希望能得到政府提供的免费或低价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7],因其兼具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并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所以它是目前我国破解巨大养老服务难题的根本出路,也是根据中国国情,更新养老服务理念、创新养老服务方式、发展社区服务的重要途径[8]。

2.2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  它具有服务获取方便、资源高度集中、占用空间小等特点,使老年人能够在不离开自己生活圈子的基础上享受最灵活和便捷的养老服务[9],让老年人有了更多的归属感。随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已得到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社区能够为行动不便的高龄失独老人提供日间护理、代购物品、处理家务、送医上门等服务。社区居家养老可以借助社区的相关配套服务体系,所以有巨大的优势性。

3 增能理论及其研究现状

增能理论在国内外均已成为一种社会工作介入的潮流,该理论认为个人有能力也应该对自己的生活做出决定并付诸行动,强调个人的主观努力和潜力,其核心是通过提供资源和机会、培养知识和能力,使个人能够获得更大的对生活空间的掌控能力和自信心,能够从生活的弱者变成生活的强者,是目前服务于弱势群体的一个新视角。Park等[10]通过建立一种基于增能理论的多学科自我管理干预方法,让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获得对慢性疾病的控制感,并积极参与自我管理。王珊珊[11]通过分析当前我国聋人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从社会工作增能理论视角出发,主张以个体主动和外部推动两种模式对聋生就业进行增能。

4失独老人社区居家养老现状的困境

4.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有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仅有《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等为数不多的法规政策。并且其没有具体、明确的评估标准,可操作性较差,因此失独老人只能通过有限的途径来维权;同时因为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和推动,人们对社区居家养老的认识不足,社会组织参与度也低,致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发展受限。失独父母也会因无法保证自己的相关权益,进而对生活萌发无力感和无望感。

4.2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社区养老供给不足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中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先天不足,后期发展又不完善,这种服务设施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设施不完备和适用性较差,包括日常生活服务设施不足、健康设施服务不足、精神文化服务设施不足等[12]。导致一些现实需要的基础服务项目无法正常开展。

4.3基金筹集渠道单一,覆盖范围小  目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财政补贴、慈善捐助、福利彩票等,在失独养老服务行业缺乏多元化的筹资渠道[13]。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是社区居家养老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而政府所能提供的救助基金在庞大的失独群体面前也仅仅是杯水车薪。由于资金匮乏导致一些需要开展的养老服务项目无法正常开展。因此,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只能先在小范围开展。

4.4服务内容单一,专业养老护理人才短缺  许多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内容仅限于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服务,满足其生存需求,而往往忽略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和发展需求。尤其对于遭受失去独子的老人来说,他们的心理问题更为复杂和严重,需求也更多元。而现阶段我国缺乏优质、全方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养老护理人员短缺,老年護理专业和培训课程开展尚少,产业化专业护理人才机制尚未形成,对于失独老人的专业护理人才就更少。由于服务内容单一及专业养老护理人才短缺,失独老人不仅要面临无人照料的养老风险,还会产生对周围人的不信任感,无法走出自我封闭的状态,难以融入社会。

5城市失独老人社区居家养老问题的建议对策

5.1微观方面  增能理论认为,造成无力感的根源是受压迫的人的自我负向评价以及与外界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负面经验,环境障碍使他们难以有效地在社会中行动。因此,在个人与环境层面,可以运用增能理论的方法对他们进行介入,提出合理的建议对策。

5.1.1 个人层面  可以通过一对一交谈的方法对失独父母进行心理疏导。在会谈过程中,应注意运用专业的会谈技巧对失独父母进行哀伤辅导,循循善诱疏导情感,帮助他们恢复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能力;对于不同的失独父母,个案辅导的工作可以因人而异,制定不同的疏导方案,使失独者在辅导过程中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和被重视,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可以改变的媒介和解决问题的主体,辅导者只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伙伴。协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失落和无力感,告诉他们这种状态是可以改变的,使他们早日从消极的状态走出来。

5.1.2 环境层面  可以改善失独父母周围的环境使其感受到温暖,如建立失独老人关爱组织,使失独者在社会互动中感受到来自同伴、社会及政府的关爱;建立失独者互助群体,使其可以在群体内部交流自己的感受,以便相互安慰,相互鼓励。社区中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让失独父母参与进来,在不断接触社会温暖友爱的环境之后,帮助他们建立自助自立的生活态度和信心,激活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促进他们积极地融入社会,恢复社会功能,走出养老困境。

5.2 宏观方面  增能理论认为,个人需求不足和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环境对人的排挤和压迫造成的,为服务对象所提供的帮助应该着重于增进他们的能力,以对抗环境的压力。

5.2.1 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应加快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从法律制度上重构失独家庭的养老功能,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让失独老人在他们需要帮助时能获得相应的无偿服务。为失独老人建立一系列养老服务的權利,如财力保障机制、护理保险制度等。让他们走出权益受损的困境,消除他们的无力感,使其有能力进行自我的实现,促进失独父母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

5.2.2 拓宽融资渠道,保障社区发展   政府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设立失独群体社区居家养老专项基金,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补贴标准;统筹规划和政策指导社区养老市场的发展,在政策上引导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行业的投资上,对于提供资金支持的企业可适当减轻税收,促进社区养老服务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最后,扩大社区养老的宣传力度,鼓励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团体、慈善组织对社区失独养老事业的资金捐助,建立多方面、多层次的资金供给渠道和运作机制。通过这些途径以减轻失独老人精神以及经济方面的压力,培养失独老人对生活的把控感。

5.2.3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设  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室内保健、居住地保健、福利机构服务和社区内医疗服务,以及有助于保证老人生活质量的、社交的、休闲的和教育的设施等。为服务中心均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提高社区管理水平。社区工作人员应注重社区养老精神服务和关怀服务,为失独群体提供专业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慰藉和心理服务,如可通过建立社区失独家庭联系网的方式实现失独者之间的互助,通过健康讲座或心理辅导鼓励失独者的自助。在自助和互助的氛围中,增加失独父母身心健康的自主能力,衍生其更多的个人以及人际权能,配合社区的活动,推进社区养老工作的开展。

5.2.4 组建服务团队,培养专业人才  专业优秀的服务人员是优质养老护理的保障。一方面,可通过为社区制定专业的培训机制,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国家教育部门、各大重点高校应根据社会养老市场发展需求,合理设立对口的专业,培养一批专业化、高水平、高素质的养老护理人员和管理人员为社区养老服务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服务;同时,国家政府及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养老专业人才需求的宣传力度,以社区养老产业的光明前景吸引更多青年人投身于养老服务事业。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增能理论视角下城市失独老人居家社区养老模式研究”(18Y02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增能理论视角下城市失独父母的生存压力与社会支持研究”(17BSH119)

参考文献:

周平双.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对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04):164.

江雅琴,刘学兰.失独者的心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民政,2013(06):33-34.

刘子僅.社会工作介入城市失独家庭社会融入研究[J]郑州大学,2015

谢勇才.失独群体养老保障中的政府责任困境及对策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北京),2015,21(01):115-125.

熊雅辉.失独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探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03):31-34+37.

孙红远.失独老人社区居家养老问题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论的视角[J].科教导刊(下旬),2017(02):154-155.

宋尚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养老模式的选择[J].商,2016(05):34-35.

阎青春.四种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利”与“弊”[J].社会福利,2009(03):19-20.

吕婷茹,邓力,顾静.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探析[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03):18-20.

Park Chorong,Song Misoon,Cho Belong,Lim Jaeyoung,Song Wook,Chang Heekyung,Park Yeon-Hwan. [Effects of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ed,Empowerment Theory Based Self-management Intervention in Older Adults with Chronic Illness].[J]. Journal of Korean Academy of Nursing,2015,45(2).

王珊珊.增能理论视阈下聋人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中州大学报,2016.02.020

刘红霞,刘凯丽.社区养老服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10):188-189+192.

赵青.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浅析[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07):4-6.

第一作者:龚田(1996-),女,云南曲靖人,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通讯作者:李金萍,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猜你喜欢

居家养老社区
养老生活
居家信条
情防控常态化 居家防护不可少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
初四居家放松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