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019-09-10闫建娥
闫建娥
一、研究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富于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呈现数学信息。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读图、理解图意,培养、提高他们的读图能力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尝试在读图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研究,故确定“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一课题。
二、理论依据
(一)我国心理学者研究发现,小学四年级之前,儿童的思维一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认知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新人教版教材给学生提供了与其认知特点相符的文本材料,这就要求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必须与之相符合。
(二)《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视所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学会观察情境图,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等),能从多方面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三、途径与方法
(一)关注看图方法的指导
观察能力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之一。通过开学几天的了解,我发现刚从幼儿园上来的学生看图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为此我结合第一单元内容的特点(都是单一的主题图),在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对学生看图方法的指导和培养。例如,在教学“玩具”一课时,课件出示较多且摆放零乱的玩具后,先由学生自己找有什么玩具,分别有几个。之后我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如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做排除标记(避免遗漏或重复),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这些方法的优点,更为之后的看图方法指明了方向。
(二)关注识图方法的培养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看图方法后,我开始关注对学生认识、了解图中信息方法的培养。从第三单元开始,要求学生学会看图列式,要想列出算式,首先先得获取图中的信息。为了让学生准确、清晰地获取信息,我指导学生在数量较多时用“作标记”的方法。如教材39页有这样一个练习题。
学生在独立完成时,发现有速度慢,无从下手等现象,在此情况下,我引导学生在图中作标记(在左边蝌蚪旁标6,右边标2),然后很轻松就列出了算式。这一方法在之后的解决问题中给了学生们很好的帮助。如,在“小鸡吃食”一课,学生看到主题图,数出两边的小鸡个数后,先是很自然地做标记,这样为解决这一问题完成了很重要的一步。
(三)关注读图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学会观察主题图,并能准确获得图中有关数量的信息之后,我开始更加关注对学生描述图意的能力培养。
1.正确描述图意
正确描述图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上图,学生在了解各部分小的数量的同时,我特别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发现它们的动作,从而正确描述:“树上原来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6只小鸟”,而不是“左邊有7只小鸟,右边有6只小鸟。”
2.完整描述图意
在教学中我一直强调和指导学生完整描述图意,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能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如图,有部分学生的描述是这样的:“在边有8只小鸡,右边有2只小鸡。”这时,我强调一定要完整描述:“左边有8只小鸡在吃食,右边有2只小鸡在吃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能清晰、条理地理解题意,也能帮助学生轻松提出问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关注解图方法的培养
以上的看图、识图、读图,其实就是收集信息、发现问题的过程,这些都是为解决问题做准备。尤其关于图文结合的主题图,解决问题的的方法需更多地关注和培养。
比如,在学习“乘车”一课时,学生能根据图及简单的文字轻松列出正确的算式解决问题,因为他们认为上车就是加,下车就是减。但在一次测试中的另一个有些相似的题,很多学生却错了。我仔细分析错误原因,发现问题在于,学生没有将图与文字正确地结合理解。教材中是问“人”,而测试中是问“座”。为此我更多地关注对学生看图解决问题方面的指导。
四、研究成果
从确定课题到现在,我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如:更加乐于学习数学,掌握了一定的识图方法,在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了发展。让我真正体会到时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工作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这几个月的研究不仅使我和我的学生在数学方法的学习上有了进步,还给我带来了快乐,更让我对数学有了更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