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发行量超过3000万册

2019-09-10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27期
关键词: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语文

6月25日凌晨3点35分,文学界泰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徐中玉先生去世,享年105岁。徐中玉,1915年出生于江苏江阴,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语文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名誉主任。他主编的《大学语文》已出版11版,发行量至今已超过3000万册。

位于上海金沙江路附近的师大二村,是徐中玉的家。沿红木楼梯走上3楼,一间空荡荡的旧屋展露眼前,因为一年多无人居住,地板和家具上落满了灰尘。

徐中玉在世时,喜欢在朝南的房间读报、剪报,阳光落在书桌上,偶尔还看看《海峡两岸》《新闻联播》电视节目。陪伴他的除了保姆胡阿姨,还有一只白猫。

在女儿徐平看来,父亲的逝世是平静的,“没有吃太大的苦。”身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曾经的系主任,他一生淡泊,不重金钱,将数十年的岁月倾数奉献给文学与教育,奠定大学语文教育的基础,抚育和培养无数学者、青年创作者,桃李满天下。

徐中玉一生学术作品颇丰,包括《鲁迅遗产探索》《古代文艺创作论》《激流中的探索》等,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贡献,莫过于主编的《大学语文》。

由于历史原因,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后,“大学语文”课程随即不再开设,大学语文教育整整中断30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时任华东师大中文系系主任的徐中玉和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一起提議,恢复大学语文课程,并成立由徐中玉担任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审委员会。

徐中玉以为:“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涵养性情。”从另一层面考虑,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也有利于改变当时“重理轻文”的现象,改善普遍存在的语文知识面不广、行文不注意逻辑以及错别字多等问题。

1981年,第一本《大学语文》教材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获得广泛好评,不满两年,被全国文、法、理、工、医、农等300余所大专院校采用;1982年“补充教材”出版,发行十万册,销行一空;1983年的第二版修订本,发行一百多万册。

《大学语文》紧跟时代变化,每隔三至五年即推出新的修订版,在坚持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主的同时,又着重添加现当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2018年11月,《大学语文》第11版发布,新增和修改了不少富有时代特色的篇目。此时的徐中玉已过百岁高龄,教材编辑工作仍由他主持。家人回忆,他每天7点起床,有时看文章可看到凌晨1点多。在病倒之前,一直孜孜不倦地修订《大学语文》教材。

“《大学语文》问世的这些年来,我国思想、政治、经济、文化、学术等各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变化。”徐中玉坦言,但他始终坚持将传统文化的精华选入教材,提升大学生的文学造诣。“这样的信念,从未有过变化。”

有人曾问徐中玉:“现在一些大学的语文课程日趋边缘化,母语教育正在受到伤害。您如何看待这种现状?”徐中玉如此回答:“每个大学生应有一专之长,但通才教育需要他们尽可能具有较为广博的学识,高远的视野,具有人文精神与素质。对于以上方面,学好、教好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都是无法替代的,它的价值无法用一时的物质回报来衡量。”         (据“澎湃新闻” 6.26)

猜你喜欢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语文
“绿色碳科学”专辑编委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 年总目次(总第221—226 期)
中文系何为?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读中文系的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长治学院中文系简介
黄振东作品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