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和增值探讨

2019-09-10王秀红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9期
关键词:增值保值国有资产

摘要: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不断变化,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已经转向以股份制为主的管理方式,这大大提升了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然而,即使以股份制为主要管理方式,国有资产在保值增值方面依然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探讨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措施。

关键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都使得市场主体更加多樣,市场更具有活力,尤其是小微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升。我国市场的这种状况给国有企业的经营带来挑战,如何正确应对小微企业对国有资产的冲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仍然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管理漏洞影响国有资产保值

当前,国有资产产权转让、改制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如果能通过科学手段成功实现国有资产产权转让与改制工作,我国国有企业将朝着投资主体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这意味着国有企业的投资风险能够被有效分散,顺利经营更有保证。但在实际国有资产产权转让与改制工作中,个别国有企业破坏整个过程的公平性、客观性,与评估机构勾结,通过违规操作影响评估结果。一些管理人员试图从中谋利,以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价格收购国有资产,将其占为己有。还有部分企业利用政策漏洞,以不科学的评估结果或传递错误信息影响国有资产的估值。通过高估、夸大国有资产的损失压低国有资产的价值,这导致国有资产无法在市场上获得其应有的价值,国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小金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小金库”现象指一些企业通过会计部门的操作,将国有资产转移到账外的现象,这种现象最常出现于生产型企业。一些生产型企业忽视了财务监督环节,导致部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企业的生产性经营收入通过会计操作转移到自己手中。还有一些企业不注重资产结构的合理性,也没有意识到资金储备的重要性,在生产过程中肆无忌惮地打“白条”,表现在企业财务账户中则是存在大量的呆账、坏账。这些账目的存在给企业的经营埋下了资产安全隐患。

(三)国有资产产权不明确

国有资产从根本上看是全体人民的财产,而不是属于某一个体,但如果在实际管理中不对国有资产的产权加以明确,很可能出现“公地悲剧”问题,导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问题得不到解决。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效率不够高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国有资产的产权不够明确,在出现保值增值问题时,无法找到具体的责任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些国有资产管理者借助这一漏洞违规使用国有资产,却义能顺利逃过制度的惩罚,这种不公平现象的存在会影响国有企业内部的工作氛围,还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措施探究

(一)综合提升国有企业治理水平

提升国有企业的治理水平是推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工作的关键步骤。国有企业应当明确本企业的发展方向,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方案,并将国有资产合理分配在这些方案的不同环节。过去,许多国有资产被滥用便是南于这些国有资产没有明确的使用方向,似乎用在企业经营的任何环节都是合理的,这便给了不法人员可乘之机。如今,国有企业通过更强有力的规划加强对国有资产使用方向和使用情况的监督,必定能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从监督环节看,尤其要加强和完善监事会等监督机构的建设,使之发挥其应有的监督效果,避免出现“管下不管上,管小不管大”的现象。国有企业还可向企业外部寻求帮助,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适当放宽外部资金进入国有企业的门槛,进一步实现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合理化。

(二)加强会计监督工作

财务审计过程中有许多人为操作环节,这意味着财务审计工作缺乏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存在一些潜在的管理漏洞。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引进信息化的财务审计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弥补管理漏洞。工作人员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操作,登录退出系统都有明确的时间记录,这能够保证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监督财务人员的行为。财务人员在管理国有资产的过程中,每一笔账目的调整变动都有明确的信息记录,一旦出现同有资产流失问题,管理者能够迅速通过信息化系统寻找账目变动的痕迹,并找出负责这一部分资产管理的财务人员追责。同时,信息化财务系统本身具有很强的风险排查能力。信息化财务系统往往能通过一些财务指标计算公式自动得出计算结果,并结合往年的分析结果综合分析当年指标是否在合理数据波动范围内。一旦数据出现异常,财务管理系统会自动提醒财务人员注意项目的资产管理风险。如此一来,人工、机器双管齐下,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督效率会明显提升。

(三)明确国有资产产权

明确国有资产产权的根本目的是使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能做到追责到人,落实责任,从而保证国有资产管理的公开透明性。要明确国有资产产权,首先,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追责制度。国有企业管理着国有资产,因此需要对国有资产负责,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出现。一旦出现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国有企业必须能够依靠追责制度排查出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关键因素,并从制度角度消除这一因素的威胁。

(四)强化国有资产审计监督

国有企业还要建立一套公开透明的资产估值体系,使国有资产估值过程受到来自多方的监督。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者不仅要关注资产估值的过程,还要重视资产估值结果的报送。现实中,一些国有企业存在传递资产估值结果的过程中,数据被恶意篡改的现象。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再次出现,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一定要在估值结果送达有关部门后,再次核对估值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为进一步提升管理质量,国有企业可指定权责清单,通过列明不同管理部门的权力和责任,防止以权谋私的情况出现。尤其是在进行与国有资产变动有关的重大决策时,国有企业更要明确不同部门的职责,使所有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防止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工作人员趁乱攫取国有资产。还要借助高水平人才的智力优势,高科技含量软硬件的技术优势全面评估项目的可行性,防止出现重大投资决策失误。政府可在这一过程中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指导国有企业结合企业经营框架指定个性化管理体系,实现精确管理。政府还要引导企业向着更具发展前景的领域投资,确保国有资产的估值在合理范围内波动,尽量做到估值稳定、平稳上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国有企业维护人民财富和利益的表现。国有企业做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工作不仅能增加国家财富,还能维持良好的企业形象,使自己在市场经济中占据更具竞争力的地位。因此,国有企业要重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工作,做到全面监督、重点突破,真正提升国有资产的运行效益。参考文献:

[1]赖明慧.浅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J].全国流通经济,2019(19):168-169.

[2]张世林.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J].现代商业,2019( 20):184-185.

[3]张德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问题研究[J].环球市场,2019(15):6+8.

[4]林红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3):120-121.

[5]侯俊玉.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2):190-191。

[6]程旺喜.国有企业加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策研究[J].赤子,2018(35):126.

作者简介:

王秀红,淄博王庄煤矿有限公司,山东淄博。

猜你喜欢

增值保值国有资产
浅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五年规划”加强国有资产监督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法和措施
构建我国新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思考
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探析
二手车保值率调查
二维码在物资仓库管理中的应用
“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的增值运作
浅析如何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
善用探究性学习促使数学课堂增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