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增强活力,把国企改革走深走实

2019-09-10李锦

国企管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国资活力改革

李锦

2019年怎么干?在目前所处的大变局之下,国企改革具体怎么干?这么多的改革事项需要推进,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又如何去推进?看似繁多的任务清单背后有着怎样的内在逻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经济体制改革。要深化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推动相关改革走深走实。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公平竞争原则,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加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改组成立一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组建一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动中国铁路总公司股份制改造”。

国务院国资委会议上肖亚庆主任强调,“强化改革政策落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深化综合性改革,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权多元化,不断激发企业内生活力发展动力”。

“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体部署2019年经济工作时特别强调的,这也是2019年国企改革的基调。

何谓微观市场主体,说到底就是企业。因此,改革的落脚点就要放在如何增强企业活力方面,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也是企业活力有没有得到增强。如果只追求形式上的改革,而不解决影响企业活力的体制机制问题,不消除影响企业活力释放的桎梏,那么,改革就难言成功,也难以释放改革红利。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和试点以后,国企改革向深水区推进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但是,如何才能有效发挥国企改革的作用,提升市场对国企改革的信心,显然不是“改革”两个字就能表达的,而必须通过改革让投资者、让经营者、让员工看到希望。而这个希望,就是企业的活力。

这也意味着,要想真正让国企改革成为激发企业活力的根本手段,就不能捆住改革者的手脚,不能给国企改革制定框框,而只能设立原则、设置底线。只要不突破原则、不突破底线,就要鼓励其大胆地改、放心地改、积极地改。即便出现一些失误,也要建立容错机制。否则,框框一定,改革就寸步难行,更别说释放企业活力了。

改革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增強企业活力,提高企业运行效率。那么,就要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魄力,毫不犹豫地将影响企业活力释放的毒瘤刮掉,使其长出新肉。也只有这样,国企改革才能给市场带来希望,才能增强投资者对国企改革的信心,使国企改革与市场活跃遥相呼应。因此,下一步的国企改革,必须把“增强活力”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主要标准,在制定方案、明确目标、设置架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面,都要考虑能否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譬如国有股权的转让,就不能设置太高的门槛,而应当在不违反相关规定的基础上,让更多的投资者能够参与到国有企业的改革中来,共同享受国企改革红利。如果国企改革红利只能由少数人享受,这样的改革,是无法得到拥护和支持的。

国务院国资委会议强调,坚决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作出表率。加快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包括在完善监管体制、增强企业活力、营造改革氛围上下更大功夫。企业的活力,将出现一些新的趋势。

趋势之一: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增强央企集团董事会决策能力和整体功能,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进一步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建立规范的制度运行体系,确保权责对等、有效履职。结合《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实施,深化落实中央企业董事会职权。切实落实和维护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力,保障经理层经营自主权。

趋势之二: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方向,赋予企业更多的经营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凡是市场能自主调节的就让市场来调节,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干。”这里出现两个“凡是”,加重语调。国资到底怎么管资本,管资本到底是管什么?是管好基金和市值?还是管好资本运作和评价,保值增值?还是管好国有资本在市场经济和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分布结构?这些,在试点中会继续碰到。至于出台权力和责任清单,确保职能定位更准确清晰、监督管理更规范高效,这件事情在2019年是要交账的。

趋势之三:以授权经营机制建设为重点,建立授权调整机制,在投资经营公司方面获得突破。国有经济两类公司是2019年国资国企改革的“牛鼻子”,是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肖亚庆主任在国资委会议上讲“今年要进一步加大授权力度,建立授权调整机制,探索将部分出资人权利授予试点企业。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管控模式改革,进一步打造市场化运作专业平台,在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和布局结构优化中发挥更大作用。”数十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组成立将开始,新组建一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使得国资体制框架形成,并且探索新的运营机制。最近,航空工业集团等11家央企被纳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96家中央企业,有20家进入试点,这意味着改组成立一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组建一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范围已经明确。

趋势之四: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权多元化,积极探索有别于国有独资公司的治理机制和监管模式。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内涵,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特别是在法人治理、选人用人、强化激励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更准确、科学地把握混改,有效地混改,必须让混改层次由浅入深,包括股权结构调整、在特许经营及特许领域发展公私合营(PPP)、区域全域国资经营全方位合作、国企以基金为主要手段的股权及产业投资等。2018年已经把这些问题进行了针对性地解决,如部分地方的全域国资经营已经开始进行,引入多层次多维度多形态的社会资本。在2019年,这些境界依然是混改的主要依据。

趋势之五:加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深度合作,强化产业链条的组合,向着血脉相连、命运相依的生态发展。国企在若干发展领域广泛和民企携手,运用民企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既改善自身的运作又优化自身的竞争力,这也是当前所推动的混改的核心追求之一。把国有企业改革和中小企业改革深刻地衔接在一起,而非闭门造车,体现一种把国企和民企视为一种生态来改革的更整体的改革思想而不是割裂的改革思维。譬如,把一个国企改造为一条(多条)有机的产业链、把国资国企改造为开放的创新生态与经营平台,将使混改进入一个新境界。

趋势之六: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只有将资本市场建设好、只有将投资者保护好,聚拢人气、活跃市场,才可能会产生“财富效应”“投资效应”。国家发展现阶段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方面,要减少闲置,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市场经济微观主体,一是企业,二是人。企业的改革最终要落实在人上,要落实在调动企业家与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上。

一是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在收入分配领域进行的国企改革实践,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此次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提出的部署相当有针对性,有利于形成让企业家心安、人才心动的发展环境,势必助力破解一些国企缺乏活力的顽疾。包括开展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行动,推动企业真正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增能減。中央企业所属二级以下企业及地方国有企业要在更广范围大力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积极探索建立与市场接轨的经理层激励制度、差异化薪酬体系。

二是强化激励,统筹用好员工持股、上市公司持股计划、科技型企业股权分红等中长期激励措施。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是改革的要求。强化激励纳入改革内容,说明这件事情地位的提升。完善以创新、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和正向激励机制,加大中长期激励力度,用足用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等政策,扩大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范围,充分调动创新人才积极性。

三是对工资管理实行改革,对企业工资总额实行分类管理、分级管理,建立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落实《中央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把工资的决定权交还企业,从宏观上扩大了企业分配自主权,积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强化正向激励,推动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同时,实现职工收入同步增长。全面树立“工资是挣出来”的核心理念。让工资随着经济效益的涨跌而浮动,有利于调动一线职工的积极性。

四是承认、保护、发挥和弘扬国有企业的企业家作用,有效发挥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对经营型企业家赋予其管理企业的一切权力,让其充分展示聪明才智,特别对那些敢于担当的企业家,要多多予以鼓励和支持,多多予以奖励和重用。对企业员工,除了工匠精神,也要通过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等,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

五是要深入推进综合性改革,重点放在基层,形成政策合力和综合效应。充分尊重基层的经验,继续抓好“十项改革试点”、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和“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三个示范工程,树立国资国企区域标杆,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各项改革持续深化。

国资委会议明确,国有企业要坚决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作出表率,加快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在完善监管体制、增强企业活力、营造改革氛围上下更大功夫,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质量和水平,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国资国企改革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可以预料,在2019年,整个国企改革的落脚点放在如何增强企业活力方面。克服面宽而无突破,虚而不实两大顽疾,使得国资国企改革在2019年走深走实。

猜你喜欢

国资活力改革
活力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特力A背后的“国资”奇兵
重庆国资混改调步:先卖小企业大多亏损
地方国资改革启动6.7万亿资本盛宴
“改革”就是涨价吗?
活力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