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春雷的突破

2019-09-10高盛

南腔北调 2019年3期
关键词:春雷作家

高盛

“你当下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初读这句话给自己最大的奖赏,就是近来很愿意花费一些时间阅读谢有顺、毕飞宇和李春雷。这三个人是一起读的,三篇随笔评论也是一起写的。前次领略了谢有顺的思想,追踪过毕飞宇的迷恋,今天再来看看李春雷的创作是如何一步步取得突破的。

按说李春雷是纪实文学作家,并非致力于虚构的小说家,何以将之与谢、毕二人相提并论呢?在笔者看来,谢有顺侧重于小说批评,主要研究写什么,可归之于思想流;毕飞宇侧重于小说技巧,主要探究怎么写,可归之于技术流;而李春雷呢,作为兼而有之的创作者,不妨归之于创作流。无论谢有顺的心事,毕飞宇的迷恋,还是李春雷的突破,他们的文字都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光芒。

谢有顺、毕飞宇关于小说的识见,特别是对小说的思想、结构、语言等方面的洞察,在李春雷的纪实文学中可以找到清晰的答案。《钢铁是这样炼成的》立意高峻,《木棉花开》结构之美,《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语言之妙,与小说家笔法几无二致。一个人的成长绝非拔地而起,一个人的情感绝非无所凭依,李春雷每一次笔尖的突破,都是他作为一个作家灵魂的精进。我相信这些定当有助于孜孜求索的创作者,有助于他们的写作豁然开朗。

李春雷对文学有一种天生的敏感。这种敏感来源于他喜爱文学的父亲帮他播下的种子。当年在冀南大地的某个小村庄里,他父亲是村里仅有的几个文化人之一,因下乡来此的北京作家丛维熙的堂弟经常到他家吃派饭,从而与他父亲结下了友谊。后来,小小的李春雷从父亲口中转而听到不少作家与文学的逸闻趣事,算是从此开了蒙。上小学三年级时,他就在作业本上涂鸦写小说。当时他模仿连环画写过一个叫“任满天”的故事,受到父亲和老师的表扬,说他这个人物名字起得很大气。或许由于文学魔力过甚,就像钱钟书等人一样,李春雷上初中时严重偏科,经常数学考十来分,英语考七八分,除了语文其余科目狼狈不堪。这时候他一心想做文学家,为了心中的文学梦,他无知无畏,曾经冒着生命危险,两次逃学游历河北、山东,要学孔子周游列国,司马迁体察四方,徐霞客踏遍河山,李白、苏东坡辗转江湖。古今的文学家所谓采风,莫非就是这个样子吧。

我小时候也喜欢文学,可是并无一位有文化的父亲。我的父母完全不识字,大字不识一箩筐,只知道扁担是个一,至今不会写自己的姓名。我的文学启蒙来自隔壁一位老中医,再说明白点,是他家的一部收音机和一部古老的《三国演义》。那时候我追撵他家的收音机听《杨家将》《岳飞传》,是儿时的最大乐趣。《三国演义》大约从十岁开始,可以到他家里偶尔借看一会儿。若闲来无事,特爱跑到山坡上、树林里、小河边游荡,要么一个人,一头牛;要么一群孩子大呼小叫,横冲直撞,似乎青春总有无法发泄的热情。不过不曾有跨省过县的经历。我高中毕业以前没去过县城。小时候走过的最长的桥,是一座十来米长的水泥桥,至今还以为是世界上最长的桥呢。之前走过的桥,都是一截木桩或几块石头,要不就直接卷起裤管蹚水而过。高考后那个暑假上山打柴,让父亲挑到小集市上卖了,得到两块多钱,买了一套《红楼梦》,上中下三大本,看了一个多月看不完,很想看,偏偏看不下去。儿时的梦已走远,人到中年回望,感慨唏嘘不已。

倦鸟知还,迷途知返。幸运的是李春雷并未胡闹下去,否则他年少的作家梦也将就此夭折。但毕竟追梦的旅程耽误太多,李春雷中考分数不够,面临失学,愁坏了关心他的老师和家人。还好有位老师非常赏识他的作文,千方百计保荐他上了高中。至此,李春雷脚踏实地,发奋用功,数学和英语很快赶上来了。最后他不但考上了大学,还报读了英语系。而他最喜爱的文学也丝毫没有落下。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李春雷小时候喜欢文学,梦想长大了当作家,打小就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据说高中毕业已积攒了厚厚的几十本,该有多少万字啊!日记里包罗万象,他沉浸在语言文字的狂欢里,童子功非常了得。不像有的人这个喜欢一阵子,那个喜欢一阵子,可就是抵不住太多诱惑,结果什么都想抓一把,可是什么都没有抓住。那不是真喜欢,那叫叶公好龙,最终一定会移情别恋或者半途而废的。小时候做不到矢志不移,长大了难免见异思迁。比如找对象,美女多了无所适从,帅哥多了挑花了眼,结果不是你相不中他,就是他相不中你,落得个孤男寡女老大难。

李春雷像一棵茁壮成长的小树,根正苗红,很有定力。他爱阅读,读有字书,读无字书;他写日记,写见闻,写感受,写点点滴滴的生活体验,从来不肯放纵自己,那厚厚的几十本就是明证。李春雷后来说过:“我所有的阅读都是为了写作。”果不其然,他高二时参加家乡作文比赛,凭一篇《笑笑饭店》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起初老师看到这篇习作,还盘问他是不是抄的,几乎不相信一个高中生能写出有这么深刻寓意的文章来。才子出少年,奇文共欣赏。春雷,喜人的春雷,果然是一声春雷!早春的第一声雷,万物惊蛰苏醒起。李春雷十多年苦水磨剑,第一次收获到了来自写作的自信。

紧接着进了大学。大二的那个夏天,李春雷经受了频繁投稿退稿的巨大苦恼,歷经波折,发表了散文处女作。而且是在同一篇文章被多家报刊杂志退稿的情况下,最后竟然被某权威刊物留用发表的。接下来他信心大增,又陆续发表了十几篇作品,在文坛崭露头角。那一年,他十八岁,取得了创作生涯的第一次突破。李春雷大学期间的文字记录了他破壳孵化的全过程,“那些密密麻麻的精精灵灵的文字,像蜜蜂,像种子,悄悄地在心底筑巢、发芽。”

无独有偶。毕飞宇上大学时似乎也有类似遭遇。那时候正是西方文学大举进入国内的时期,全社会以模仿、吸收、借鉴乃至崇拜西方文学为荣耀。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等等大行其道,抽象派、象征派、意识流等等甚嚣尘上。毕飞宇写作赶时髦,用“意识流”手法写了一篇大文章,不料在课堂上被老师点名批评,“这位毕同学写了一大堆废话嘛。”稍后剧情反转,到了晚上他却被这位老师请到家里做客,推心置腹地对他说:“你好好写,我看好你。”毕飞宇从此自视甚高,觉得他真的可以“走写小说这条路”。

大学毕业后的李春雷,进入家乡某报社工作,凭借多年文字功力做记者,吃苦耐劳跑现场,没几年就斩获中国新闻奖。不过新闻终究不是他的最爱,他满腹心思还是想当作家。当作家,搞创作,一个发现,一个表现;换句话说,一个有意义,一个有意思。前者考的是思想力,后者考的是表现力。如同一个人,不但得有颜值,还得有内涵,内外兼修,气质毕现。香港音乐黄金时代,谭咏麟阳光,张国荣忧郁,刘德华颜值高,张学友唱功好,黎明多慢歌,郭富城多快歌,真的是花样美男,各有璀璨。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是内有主题、外有范式的结合体,所以才那么深入人心、喜闻乐见。作家也一样,你有什么样的发现,什么样的感受,就有什么样的表达。孙犁发现了战斗间隙的平静和战场后方的诗意,他用《荷花淀》表达了这种诗意;莫言发现高粱地里不但能打鬼子,也可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于是《红高粱》跳跃而出;铁凝发现了那“一分钟”的秘密,能给一群乡村女孩子带来无穷的希望与向往,她创作了《哦,香雪》。那么李春雷呢?这时候他正面临一次千载难逢的发现,一次千载难逢的表达。

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就是“全国学邯钢”。然而机遇在每个人手上却各有不同的机遇。机遇在有的人面前是机遇,在有的人面前是错过。人们都说机遇垂青有准备的头脑。这个准备不是说机遇来了,等着你伸手一把抓住,而是说你早已摩拳擦掌好了,机遇来了恰巧撞你一个满怀。机遇不可等,等也等不到;机遇不可求,可遇不可求。邯钢不是李春雷等到的求到的,邯钢是李春雷遇见的遇到的。如果他没有当作家的梦想,如果他没有苦心造诣的文字准备,他与邯钢注定对面相逢不相识,邯钢也只会与他擦肩而过。

记者的现场感,作家的表现力,学者的思辨性,帮助李春雷自然而然地抓住了邯钢这个千载难逢的大机遇。当年多少知名作家、未名作家进驻邯钢,要写出邯钢一样惊天动地的大文章。可是唯有李春雷做到了时刻警醒自己:邯钢誉满全球,我要横空出世,我来了,我写了,唯有机遇不可辜负。他深入采访,拜访过数十位老工人老干部;他真实感受,走遍了邯钢现场每一个角落;他用心体验,大年夜还与工人一起加班加点、同吃同住,甚至因此而受伤。他把企业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与自身渴望突破的创作生命连接在一起,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而振奋,为国企波澜壮阔的改革而激动,为邯钢众志成城的拼搏而点赞,在全面采写“邯钢经验”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生命之作!就像邯钢树起高炉一样,钢花飞溅,铁水横流,不但实现了历史的跨越,更激起了未来的希望。一个邯钢,成就了两个人,一个是善办实业的刘汉章,一个是擅长书写的李春雷。如果把邯钢比作一个巨大的“人”字,刘汉章完成了那一撇,李春雷完成了那一捺,这样一个完整的邯钢才真正跃入公众面前。

李春雷的《钢铁是这样炼成的》立意高峻,从历史、经济、文化等视角多侧面、大跨度、全景式展现,带领读者看邯钢,走中国,出国门,闯世界。“它那诗化的叙述格调,出色的想象力,开阔的视野,使我不由得搜索记忆,然而却想不起来。看来这又是一位我们尚不熟悉却又生气勃勃的文坛新锐——往往是他们能写出挟带着生活风雷的好作品!”(雷达语)。事实有时就是这样。一个成熟作家往往缺乏直面現实表达真理的勇气和胆识,而一个未名作家虽然在创作技巧上还有些不尽人意,但是他们往往敢于透过现象直抵本质。李春雷当时小有名气,离一线作家还有很大差距,邯钢这篇文章一出,三十岁的他突然冒出头来名动京城,实现了自己从记者到作家、从业余到专业的凤凰涅槃,算是他创作生涯的第二次突破。

我们惊异于李春雷的突破,当然不能漠视他受的苦难。李春雷创作邯钢一书面临的第一个拦路虎是选题难,因为未名作家即便绞尽脑汁确立选题也常常无人问津。第二个是采访难,邯钢高层领导约不到,不见面,只有先从退休老工人、老干部、基层员工采访起。第三个选材难,李春雷出身农家,看惯了田园风光,不熟悉工业题材,唯一的办法就是深入车间,与工人吃住在一起。第四个到了动笔创作的时候感到尤其难,采访单位不支持,自己的原工作单位也不支持;为了把所见所闻所思的邯钢写出来,李春雷停薪留职,断绝生活来源,在饥贫抱恙中,灵感却翩翩而至,历经十个月整理,构思,酝酿,发酵,激活,最后全凭一口气支撑,完成了泣血含泪的生命之作。如果说邯钢是一朵悲壮的土壤里长出的奇葩,浇灌她的是汗水、泪水、血水……那么李春雷就是一个在歧视、无助、未名的语境下成长起来的新锐作家,浇灌他的同样是汗水、泪水、血水……

“奇迹是人创造出来的,奇迹也是被逼出来的。”李春雷创作《钢铁是这样炼成的》的经历给读者带来的最大启示: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光顾着看江上的风景不如跳进水里搏击一番,说不定你也有乘风破浪的潜力。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谁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商业!谁是当今世界的主角?企业!谁是当今世界的主人?企业家!其他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等,其实都是为企业服务的。正如邯钢曾经辉煌的刘汉章。正如文坛风头正劲的李春雷。

木棉花开红胜火。广东改革开放之路,深圳特区拓荒之路,不能不说是以任仲夷为首的广东省委一班人,冒着重重政治风险,冲破道道体制阻碍,终于“杀开一条血路”,把广东引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进而影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这篇不足两万字的雄文道出了任仲夷名留青史的必然,也让李春雷红遍了大江南北。很显然《木棉花开》可谓李春雷创作生涯的又一个里程碑。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春雷对时代主题的准确把握,对主旋律意义的深刻理解,赋予《木棉花开》独特的思想价值。此外在文学创作领域,特别是在文章结构方面,更显出技高一筹的突破。该文选材精致,李春雷是在熟悉全国和广东整个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基础上,凝眸几个最具代表性的亮点,然后反复比较,多方筛选,并借鉴了古典散文精妙的叙事结构,经过一轮又一轮痛苦的构思、突破,不断向前蜿蜒推进,最后克难攻坚挺过来的。

我们潜入李春雷费尽心机的构思过程,对《木棉花开》的结构之美约莫可以探知一二。首先,作家要写1980年主政广东的任仲夷,此人敢说敢当敢为天下先,大事小事说不完,分量大得足够写成一本大部头。那么问题来了,李春雷采撷了哪几个闪光点呢?作为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现实主义作家,势必要回溯改革开放的初心,并熟稔其全过程。中国改革开放要改什么放什么呢?具体到广东、深圳这个前沿阵地又该怎样大胆地试、勇敢地闯呢?着眼于当前取得的成效和当时的社会实际,市场经济、放开物价、私营企业、土地转让、政企分离、外资利用等等,这些关键性主题一一浮出水面。

其次,就是一个如何剪裁与排列组合的问题了。任仲夷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脚肯定离不开调查研究,中央政策要掌握,省情民情要研究,全省市场要查看,这就有了全篇开头的鱼市扫描和鱼骨天线风波。意识形态问题告一段落,政治组织战线提上议事日程。广东与深圳,深圳与蛇口,任仲夷与梁湘,梁湘与袁庚,跨越常规,大刀阔斧,冲破体制,特事特办,看起来好像是一盘特区的小棋,其实是一盘全国改革开放的大棋。深圳率先摸着石头过河,取得了令人想象不到的快速发展,无疑冲破了人们头脑中长期存在的思想禁锢。私营经济破茧重生,文化娱乐随风而动,三资企业遍地开花,广式潮流席卷全国。群情是振奋的,形势是可喜的。然而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可嘉,可也难免遭受不明所以的非议。紧接着风云突变,任仲夷背负极大政治压力“二进宫”,几乎生命不保,而后惊险过关,最终迎来了广东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可他自己的身体却日渐佝偻了。

任仲夷在做人做事上有思想、有胆略、有个性,而且不怕艰辛排除万难,或许给了李春雷莫大的鼓舞和动力,他在创作此文的过程中也憋足了劲,自勉必须有所突破。他像任仲夷一样,自信能杀出一条血路。现在从文本看来,无论是素材组合还是细节选用,包括语言锤炼,他无疑做到了。《木棉花开》揭示的改革开放破冰之旅,高层决策的惊心动魄,全由作者的“一股心气”贯穿始终。这股心气也就是全文的雄阔之气,浩荡之气,结构之气。因此读者不但会去看而且愿意看,不觉得枯燥与说教,有一种结构小说的魅力,生动,传神,有趣,引人入胜,只要你打开,就不忍释手。

应该说,所有优秀的作家作品都有一股结构之气。所不同的只是他们的气味各有不同。作家们的脾气,气量,气度,气魄有所不同,他们的作品,语言,气味自然或慷慨,或豪壮,或粗狂,或细腻,或委婉,或唯美,不一而足。结构即运思,表现不同语境下的各种可能性与复杂性。运思者,思,思想也;运,结构也,也即谋篇布局,包括选材,安排情节,布局细节,乃至运笔(运笔即遣词造句)。文章之气象,支撑通篇之骨架。每一章节,每一段落,每一词句,都由一气贯之,此气即作者运思也。譬如人,心气旺,则生命力旺盛,有长寿之相,气宇自不凡。结构有气质浑然之美,讲究不事雕琢自然流畅,有时也免不了存有婀娜多姿之心,顾盼生姿之态。正如任仲夷抓工作,李春雷写文章,那定是主次分明张弛有度的。自然之妙,胜于巧合。最精简的结构就是最精彩的结构,就看你怎么随心所欲地引爆它的跌宕起伏。《木棉花开》的结构之美似乎比很多中短篇小说更清晰、更精致,为纪实文学增添了不朽的艺术典范,不但予人兴致勃勃地探讨,也解答了很多读者不得其门的困惑与渴望。

《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作为李春雷倾心尽力为社会奉献的又一部力作,详细描写了当年习近平到正定县上任后第一次登门拜访贾大山、你来我往的几次夜谈、依依惜别的最后一次长谈,以及在贾大山病逝前夕的两次看望。李春雷从人情人性的角度切入,从细微之处着笔,写出了平淡后面的深意,写出了事物表象下面蕴涵的情感、心绪、思想和韵味。那么朴实,真实,诚实。那么感人,感慨,感动。“这个故事真实、感人、完整,是任何天才作家也虚构不出来的。它拥有独特的现实意义,和永久珍贵的历史价值。我决心打破传统,用纯正的文学笔法书写,为历史留下最真实、最精美的记忆。采访时,我反复考证,每一个时间、每一个地点、每一个细节都绝对真实,没有任何虚构和想象。”(李春雷语)是的,真实,只有真实才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李春雷用文学的力量真实地光大政治领袖人物的形象,背后是他多次深入采访、感受、感悟的辛劳。而这种辛劳也让他又一次登上了普通作家难以望其项背的高山。

《朋友》這篇文章思想深远,结构也美,语言堪称绝妙。如果说思想是内涵,结构是气质,那么语言就是颜值。好的语言就像好的绿植一样,总是吸引人、怡悦人、陶醉人。语言有成熟之美,有青涩之美。成熟之美,如珠圆玉润,如行云流水,如新婚之妇娇脆欲滴;青涩之美,如春寒料峭,如秋意渐凉,如口无遮拦喋喋不休,如半桶清水咣当咣当,总之还是青黄不接稍欠火候。李春雷的运笔之妙,用三个词概括最贴切:简洁,精准,意赅。字的简单,意的精准,象的巧妙。以笔者有限的阅读来看,《毛泽东选集》之语录,全面,深刻,透彻;钱钟书之譬喻,博闻,博学,博识;毕飞宇之腔调,才情,才气,才华。而李春雷呢,几乎精妙到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每一个字。中国汉字两万余,常用字三千余,在李春雷笔下仿佛当得起千军万马,每一个汉字好像都是他笔下的一名士兵,每一个士兵他不但相识而且相熟,知根知底,知其短长,所以调兵遣将特别顺手,特别恰到好处,特别能发挥其功效。非有天生的敏感,非有几十年磨练不可达到。李春雷从小练就的童子功,在此显得威风凛凛无出其右。你无法模仿,只恨自己虚度了几十年光阴。读完其文恨不得弃笔毁砚,马放南山,把字典、词典、辞源、辞海统统找来,重头再学,温故而知新,三天,三月,三年,三十年。

举几个例子来说。习近平初到正定时,“所有的花蕾,已经含苞待放了……近平悄悄地坐下来,静心地听,耐心地等。”这充分表现了习近平的风华正茂、沉稳持重和优雅修养。还有那个经典的叠罗汉细节,曾经打动了无数人心。“近平缓缓地站起来,像是一台坚实的起重机,慢慢托起了大山。”这里“慢慢托起了大山”几个字,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才读得出感觉,读得出意思,读得出畅快。此处习近平托起的大山不仅仅指他的朋友贾大山,也指他的高山大海亦即人民的江山社稷。又比如“他知道,他的年轻的朋友,肩上有着太多太多的担负”;“一峰骆驼和一匹骏马,像一对永恒的朋友……”这些语言句句情感饱满,字字芳香四溢,看似平淡随意,实则意味深长。

再比如李春雷在他的另一篇名作《赶考:西柏坡感思》中,把三大战役胜利在望、即将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关键期,统筹指挥全国战场、部署解放全中国的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尤其是把主导宏图伟略的毛泽东比作“十月的核桃——一颗成熟的大脑。”可谓神来之笔。李春雷把他的满怀深情镶嵌在字里行间,每一个描写,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叙述,都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恰当的情感,读起来一个一个的,又是浑然一体的,给人以无可比拟的至高享受。

李春雷创作上的迭次突破,浓缩了他人生的精彩。从想突破到敢突破,从小突破到大突破,从关键点突破到经常性突破,耳熏目染般诠释了一个作家经年累月的攀登之路。《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让他站立起来了,《木棉花开》让他卓然成家了,《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让他更上层楼了,从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新闻的题材,小说的结构,散文的语言,诗歌的情感。李春雷怀抱这样一颗赤子之心,对文学的赤诚,对文学使命的赤诚,通过文学不断给社会提供一些思考,奉献一些真诚,集聚一些能量。他既有的突破毫无捷径,而是靠呕心沥血地创新,靠过硬的作品说话,一步一步来,一部一部来。称得上名副其实,当得起众望所归。

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作家,一生都在忙碌地创作自己的人生,事业,生活,主张,等等。普通人也好,精英们也好,大人物也好,概莫如此。对勤于创作不知疲倦的李春雷来说,听说他业已走遍了所挂职县镇的每一个乡村,正在酝酿崭新的构思,或许很快将有更具突破性的好作品面世。他的文章之花理应继续盛开,好让所有看花人都闻得到,看得到,都自愿前来拍个照,留个影,点个赞,分个享,继而留驻心灵,美化生活,美化这个世界。而对每个欣羡不已的看花人来说,如果你坚持眼光向外,雄心向内,不忘初心,有始有终,或许你也将很快引爆你的潜能,绽放你的突破。

猜你喜欢

春雷作家
惜物
作家谈写作
花事
春天的雷声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惊蛰吃什么
新得桃花一枝相对终日
我和我的“作家梦”
来吧,与大作家跨时空PK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