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原作 捕捉感点
2019-09-10周俊根
周俊根
名师导航——孙小圣谈要点
“孙小圣写作课又开讲啦!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写作指导是‘学写读后感’,今天我想聊一聊读后感。”孙小圣一本正经地开始了他的写作课堂之旅。
“读后感?我明白。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引发出了感想,将这些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猪小能抢着说。
“你说得对。读后感与一事一议类文章同属议论文,都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文中都有一些叙述成分,但二者也有区别。”
“有什么区别呢?”猪小能挠了挠头问。
“一事一议类文章写的是对生活中某个现象的评论,强调客观性,评析的对象始终是事情或现象本身;读后感则是表达读后的感受,偏重主观性,所写的感想是从原作中引发出来,但其主要内容却在原作之外。”
“写读后感,要注意些什么呢?”
孙小圣说:“一要细读原作,捕捉感点。‘读后感’三字虽平常,却把这类文体的特点讲清了。它说明只有读才能产生感,先读而后感,并且读出心得、感受。将这些心得、感受加以整理,就形成了若干感想点,简称‘感点’。这些感点既可以是原作基本精神的升华,也可以从原作中某一人物、某一情节或某个警句引出来,还可以从原作类比推理而来。”
猪小能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孙小圣继续说:“二要选好角度,写出新意。读后感一定选好感想的角度写出新意,避免人云亦云,尽说套话。读后感能否写出新意,与作者面对原作时从什么角度提炼感点有很大关系。读完原文后,或许你会产生丰富的感触,但比较平常、浅显,如果直接写下来,可能就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这就要反复思考、提炼,把自己的感受明晰化、条理化。写作时,还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思考。”
孙小圣说:“写读后感,还要联系生活,写出个性。在写作中,应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来印证或深化当前的阅读感受,还可以结合生活经历中的类似体会来写。这样才能使读后感内容丰富,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
“我明白了。谢谢小圣认真的指导!”猪小能高兴地说。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感’是作文的重点。写读后感时,容易犯引述原文过多的毛病,‘感’的内容单薄,被淹没在引述当中。”孙小圣又补充道。
★名篇引路——猪小能说感悟
值得回味的童年与乡愁
——读罗大佺《童年的酸鼻子树》
张 同
眉山籍作家罗大佺的散文集《童年的酸鼻子树》,把我带回到与他相似的童年。朴实、亲切,打动人心;干净、醇厚,回味无穷。我们这一代20世纪60年代末期出生的人,在物质匮乏时期度过童年,那些跟着父母一起吃苦的日子,那些在乡村经历的趣事,就像烙印一样在记忆里贮存,甚至像胎记一样伴随我们的身体。在时间的蕴藏中,在我们人到中年之后,贮存的记忆便翻转成时间之花,开放在字里行间。
犹记童年时在田里拾稻穗,在旧书摊前看连环画,跟着大人走亲戚,戴了斗笠去放牛,可以任性地上树取鸟,可以约小伙伴下河洗澡。走夜路时可以提马灯,可以打火把,这些未曾走远的童年经历,无不引起我们对故土的深深怀念。当生活的不易一次次光临我们的现实生活时,想想童年经历的点滴,就会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满怀信心迎接新的挑战。
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物质匮乏时期乡村人活着的精气神。“那个年代,大部分人都很穷,但有类亲戚,虽穷却慷慨大方,别人有什么困难立即相帮,有什么好吃的自己不吃也要相送。那时候大家就把这类亲戚称为‘穷大方’。”这种“穷大方”的亲戚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我的母亲就是这样的“穷大方”,她宁肯自己省吃俭用,总是把大方的一面给别人,让人感到温暖和舒服,也让人感动。这样的人很少为自己考虑,他们活得坦荡,活得洒脱,也活得心安与踏实。在《父亲的棕榈树》这篇散文里,他用“家乡流传一句俗语:家有三棵棕,儿子儿孙不卖工”来概括棕榈树浑身是宝,是一篇集文学与科普推广为一体的生态散文。“还在读书时,我就想从课外读物中找描写棕榈树的文章,一直没找到,后来在1981年5月《儿童文学》杂志上读到了著名诗人管用和的诗歌《棕榈树》,生动形象,妙趣横生,令我爱不释手,至今记忆犹新。”管用和是湖北孝感人,是非常受人尊敬的作家、诗人,他写的歌词《勿忘我》伴随着我几十年对那蓝色小花的喜爱。因对词的喜爱而喜爱曲,也因为对词的喜爱而喜欢唱歌的人。在我们读过的作品里,因为有对同一部作品的喜爱,我们算不算是有着精神的血统,或者可否视为艺术的亲人?在《童年的酸鼻子树》这部散文集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就是《忏悔的水冬瓜梨》中的拐叔。拐叔这个人物,像长在山野的一棵不起眼儿的树,他是个瘸子,光棍儿一生,是乡间地道的弱势群体之一。但就是这个拐叔,因为救一个淘气的小孩子,自己不幸掉进崖下摔瘸了腿,一辈子打光棍儿,还在这个孩子面前守住秘密数十年,直到拐叔去世之后,这个被救的孩子才知道,拐叔的腿是因为救他才瘸的。而这个孩子,在拐叔生前,和一帮少不更事的小伙伴一起去偷拐叔的水冬瓜梨,拐叔来护梨,他还和拐叔较劲:“一把抓住他的木棍,使劲一拖,拐叔一个踉跄,跌倒在地。当我正想武松打虎似的给他几拳头时,拐叔一下小孩儿似的大哭起来……”面对善良恩人的去世,可以想象出这个孩子心中的忏悔有多深。正是他在内心的自责和忏悔,达到了文章所要表现的文学效果。
乡土是原谅我们容纳我们的厚土,任何时候,任何原因,都抵挡不住我们对这一片故土的深情。愿今天的孩子们,在手捧这本《童年的酸鼻子树》时能读懂一辈人的成长,能读出一个时代的乡愁。
(选自《眉山日报》2018年10月4日)
猪小能:这篇读后感主题很特别,既有主标题,又有副标题。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拟题呢?
孙小圣: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值得回味的童年与乡愁”是文章的主标题,这个主标题是文章的中心,直接点明了作者的阅读感受。“读罗大佺《童年的酸鼻子树》”是文章的副标题,副标题点明了阅读的内容及作者。写读后感,这种主副标题的组合形式,是值得借鉴的。
猪小能:《童年的酸鼻子树》是一本散文集,文章中作者既写出了对整本书的阅读感受,還联系具体篇目将感受细化。更可贵的是,作者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到的与原书作者的情感共鸣,从《童年的酸鼻子树》中,读懂了一辈人的成长,能读出了一个时代的乡愁。
孙小圣:小能,你分析得很有见地。不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