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探索研究
2019-09-10梅倩倩南杰
梅倩倩 南杰
引 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开放型经济逐渐成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重要方式,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之一。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架构下,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发挥自贸区对贸易投资的促进作用,能更好地帮助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自贸区的建设成立不仅能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整合,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同时也是中国积极运筹对外关系、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对外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促进外商的投资、贸易,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利的重要平台,但也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随着中国日益成为创新大国,在迈向创新强国征程上,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受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自贸区的战略特点决定了自贸区会涉及更多的知识产权问题,承担着更多的知识产权保护责任,如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知识产权执法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良好的知识产权机制,可有效保护国内外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是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制度保障,已日益成为激励和保护创新、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制度利器。本文以河南省自貿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现有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科学有效的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助力河南自贸区快速建设成为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聚集、交通物流通达、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①②。
河南自贸区概况
自贸区是国家/地区法律规定的,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区域性经济特区。它和已建立的传统自贸区有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全方面开放,服务业为主,航运、金融、文化、商贸和社会服务等领域都有所涉及,并侧重于金融改革试点;二是,货物在进出境的进口出口方面更加便利,能够放宽管制,让货物更加自由地进出境,促进区内国际贸易水平的提升,充分发挥国家所倡导的“先试先行”做法,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三是,突破了传统自贸区的束缚,积极发展属于自己的模式,功能更为齐全的、开放更为彻底的自贸区特定区域,而不是简单的货物中转区和保税区。
总体情况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实验区[China (He'nan) Pilot Free Trade Zone],简称河南自贸区,是中国政府设立在河南的自由贸易区,2016年8月31日国务院决定设立,2017年4月1日河南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根据规划,河南自贸区以郑州为主,包括郑州、洛阳、开封三个片区,网内网外相结合,一区多片分层推进,总面积140.24平方千米,其中郑州片区81.90平方千米,洛阳片区27.80平方千米,开封片区30.54平方千米。
郑州片区的地理范围包括: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含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含中原国际陆港、郑州出口加工区、河南保税物流中心),郑东新区金融集聚区(含郑东新区CBD、金融创新区、六合组团),重点发展产业为: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现代流通等发挥流通枢纽功能的产业以及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洛阳片区的地理范围包括:国家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洛阳工业园区、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涧西区大厂,其中以国家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重点发展产业为: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新材料等制造业以及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
开封片区的地理范围包括:国家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封新区,其中以国家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重点发展产业为:文化旅游、创意设计、文化传媒、广播影视、文艺演出、文博会展及艺术品交易等文化产业。
区域定位
将郑州打造成国际物流中心,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实施,发挥独特优势,以郑州航空港、中原国际陆港、海关特殊监管区、国家级开发区等为载体,以促进流通国际化和投资贸易便利化为重点,以国际化多式联运体系、多元化贸易平台为支撑,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借鉴推广上海等自贸区经验,着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内外流通融合、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对外开放高端平台,发展成为“一带一路”战略核心腹地,为内陆地区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和转型发展探索新模式。
将洛阳打造成中国高端制造示范区,根据河南自贸区三大片区错位发展要求,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将以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为核心任务,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努力成为中国高端制造示范区、国际高水准经贸规则试验区、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引领区及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合作新高地。
将开封打造成中国创意旅游文化中心,根据河南自贸区三大片区错位发展要求,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将以“文化+”建设及大文化建设为载体实现创意旅游化,创意产业化,创意国际化,打造中国创意旅游文化中心。
功能定位
关于功能定位,河南省初步提出4个定位。一是多式联运的国际物流中心。构建陆空海对接、内捷外畅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地位,创新国际物流运作管理模式,打造国际化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和集散分拨中心。二是引领流通消费国际化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探索促进生产消费、生活消费便利化新机制,创新流通发展方式和管理模式,建设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交易、大宗商品贸易和期货交割、国际贸易金融等综合运营平台。三是投资贸易便利的内陆开放高地。创新国际投资合作新方式,对接国际贸易新体系,推动互联网经济下投资贸易方式变革,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四是监管服务模式创新先行区。探索放管结合,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流程优化、运作规范、高效便捷的监管体系。完善口岸功能,健全信息平台,实施“三互”(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三个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一体化通关通检新机制。
河南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挑战及相关对策建议
自贸区的成立旨在通过取消绝大部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商品、服务、技术、资木、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最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河南自贸区的建设,离不开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保障,更离不开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自贸区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直接关系到自贸区的发展水平。河南自贸区作为一个重要的综合贸易试验区,应该是集完善的经济、行政和监管机制的结合,应成为一个符合国际要求的自贸区,应拥有一个更为完整的、自由开放的经济环境,区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机制应做到与之契合,在知识产权执法程序、执法方式以及执法效率等方面做好配套规范。但目前,河南自贸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挑战
一是配套法律制度滞后。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必须以有效的执法措施作为后盾,才能真正发挥激励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际效用,同时,良好有效的执法环境也是生产力。目前知识产权法律相对于自贸区建设稍微滞后,政府为支持自贸区建设、便利自贸区贸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专门针对自贸区的制度,2017年2月21日,在河南省政府常务会议暨河南自贸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试行办法》,为河南自贸区建设及工作思路明确了方向。但尚不能满足自贸区建设对知识产权业务创新发展的客观需求,自贸区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知识产权相关问题,如商標、商业秘密以及假冒伪劣产品等,而过境货物、转运货物、商标平行进口和定牌加工中的知识产权等侵权问题更是常见。如何有效解决涉及涉外贴牌加工活动的知识产权纠纷,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定牌加工知识产权行为规则,则是摆在自贸区而前的一个现实挑战。
二是打击侵权行为的难度较大。为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自贸区实行“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流转自由一线放开”政策,这是从海关监管角度进行的形象说明。根据1984年联合国贸易发展报告:“自由贸易区是货物进出无需通过国家海关的区域,此类区域主要用于存储和贸易。此后,在这类区域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为可从事制造、加工和装配业务活动,货物进入自由贸易区可不缴纳关税或受配额的限制。”此种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通关程序中不必要的繁文缛节,但较为宽松的监管方式却增加了自贸区知识产权侵权系数。
三是知识产权执法信息系统及统一执法权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及电子政务的迅猛发展,政府部门已在信息化方面实行联网覆盖,但在知识产权执法系统方面尚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和兼容性,难以实现高效率的知识产权保护及执法信息共享。此外,由于自贸区内涉外纠纷占据多数,只有将执法权统一起来,设立自贸区知识产权统一法庭,才能更加有效管辖自贸区内涉及知识产权的民商、行政、刑事等案件。
相关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健全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制。河南自贸区应不断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战略。例如,可建立以自贸区为核心的综合执法体系,履行自贸区专利权、版权集中综合执法,行使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措施权和行政检查权,独立承担包括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在执法过程中注意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明确各监管部门职能分工和合作机制,必要时可在自贸区设立如海关、工商、公安等办事机构,实现自贸区联动监管和综合执法的功能,提高区内知识产权保护整体效能,营造自贸区统一开放、公平诚信、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第二,完善多元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河南自贸区不仅重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同时也应该积极探索包括调节、和解、仲裁等多种方式的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可充分发挥仲裁院的作用,为区内企业提供“零距离”的咨询、立案和开庭审理等仲裁法律服务。同时,可建立第三方知识产权调节平台,充分调动智慧资源,聚集高水平知识产权专家,保证优质知识产权服务。
第三,构建快速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和便利化的服务体系。对于自贸区来说,构建快速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是优化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核心要素,自贸区相比一般区域具有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多、出口商品被诉案件多等特点。为此,河南自贸区应着重建立多元化的争端解决机制,通过构建低成本、便利化的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通道,提供多元、灵活、经济的纠纷解决方式,实现涉及自贸区商事纠纷处理的高效益和高效率。
第四,创建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联动执法机构。可在自贸区内设立“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该中心可由自贸区管委员协训牵头,由自贸区工商分局、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海关部门以及仲裁院等执法单位和仲裁单位组成联合执法办公室,并开通统一对外的保护热线,通过电话、网络、现场接待等方式接受市民和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咨询和投诉,受理执法请求。可参考较为成熟的自贸区经验,做好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与严格保护之间的有效平衡,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与观念,本着贸易便利化的原则,完善知识产权监管模式,制定科学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效率。
第五,建设高水平的知识产权执法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统一、高效、高水平的知识产权执法信息平台是提升自贸区创新活力的重要内容,应建立自贸区侵权假冒案件系统平台,将相关信息纳入信息平台中,及时公示相关信息,强化对侵犯知识产权等失信行为的监督与惩戒。
结束语
河南自贸区的成立对促进开放、提高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而营造自贸区良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是促进自贸区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和产品贸易的重要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直接关系到自贸区的对外开放水平,严格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河南自贸区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指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机制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自贸区的成立为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改善知识产权保护实践,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广阔的实验空间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