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与技能获取的五种基本方式
2019-09-10牛其刚李爱国杨建伟
牛其刚 李爱国 杨建伟
摘 要:根据知识与技能获取的动机和内外因的变化得出,知识与技能的获取可分为五种基本方式:控学、助学、辅学、悟学、悟习。从这五种获取方式各自的特点及变化规律发现,知识与技能获取的内涵要远大于传授教育,传授教育只是其获取方式中的一种,并由此探讨现行传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式。
关键词:控学;助学;辅学;悟学;悟习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09-0004-07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技能是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知识和技能的获取方式不同,知识可以通过“学”得到,而技能只能通过“习”获得,因此,人们常常把学习当成知识与技能(以下简称“知技”)获取的主要方式。
学校教育的直接目的是让学生获取知技,知技获取方式的内涵要大于传授教育,它是传授教育的上位概念。知技的获取方式多种多样,学校传授教育只是知技获取者(以下简称“知员”)获取知技的方式之一,且是最低效的一种,但我们却“无限”放大了传授教育的作用,放弃或忽视了其它高效的知技获取方式。要说明这一点,应从知技获取方式的动机、内外因变化的分类说起。
一、 知技获取方式的动机、内外因变化的分类
如图1所示,根据知技获取的动机和内外因的变化,知技的获取分为五种基本方式:控学、助学、辅学、悟学、悟习。
(一)五种基本方式所占比例说明
图1中控我区占控学的平均比例为83.3%,控我悟区占控学的平均比例为16.7%;助我区和助我悟区分别占助学的平均比例为50%;辅我区占辅学的平均比例为16.7%,主导悟区占辅学的平均比例为83.3%。以上数值由各部分所占面积比例的数学推导而来。
(二)对“学”和“悟”的重新解读
一个词的含义在不同的前提条件下会有所差别,“学”和“悟”就是这样,本文区分二者的前提是:当个体在掌握知技时,是求助于别人还是依靠自己。如果求助于别人(别人帮助弄明白),他的行为就是“学”;如果依靠自己(自己弄明白),他的行为就是“悟”。
(三)知技的难度系数,自解度、帮助度的概念
知技的难度系数是指:知员在某单元未掌握的知技量占要掌握的知技总量的比例,它的数值在0~1之间,其中知员未掌握的知技称为知技难点;自解度是指:知员自己独自解决知技难点的程度(比例)。当知技的难度系数为0时,知员的自解度为1,當知技的难度系数为1时,知员的自解度为0,知技难点的自解度随着知技难度系数的增加而减少,其变化范围在1~0之间;帮助度是指:知员在知技获取过程中,别人帮助解决知技难点的程度(比例)。当知技的难度系数为0时,别人对知技难点的帮助度为0,当知技难度系数为1时,别人的帮助度为1,别人的帮助度随着知技难度系数的增加而增加,其变化范围在0~1之间。帮助度与自解度间的关系为:别人的帮助度和知员的自解度是矛盾的双方,在获取知技难点时,帮助度和自解度的总量是1,帮助度高则自解度就小,帮助度小则自解度就高,外因对知技难点的帮助度和知员自解度成此消彼长的规律。
(四)有人帮助的知技获取方式
首先是控学:当控我区占知技获取方式平均比例的83.3%,控我悟区占知技获取方式平均比例的16.7%时,这种外因占主导地位的知技获取方式称为控学。其次是助学:当助我区和助我悟区分别占知技获取方式平均比例的50%时,这种知技获取方式称为助学。最后是辅学,当辅我区占知技获取方式平均比例的16.7%,主导悟区占知技获取方式平均比例的83.3%时,这种内因占主导地位的知技获取方式称为辅学。
(五)无人帮助的知技获取方式
悟学:知员在获取继承性知技时,当别人的帮助度为0、知员的自解度为1时,这种内因完全自主的知技获取方式称为悟学;悟习:知员在获取创新性知技时,因创新是所有人的未知,别人的帮助度自然为0,知员的自解度为1,这种创新性知技获取方式称为悟习。
二、五种知识技能获取方式的特点
(一)控学的特点
首先,别人的平均帮助度为83.3%,知员的平均自解度为16.7%,外因在知员的知技获取中占主导地位,内因占从属地位,由于外因成为主控因素,因此,这种知技获取方式称为控学;其次,知员的动机平均水平为16.7%。从图1可以看出,知员在以控学为前提的知技获取方式中,动机变化在0~33.3%之间,动机的平均水平为16.7%;再次,知员获取知技的平均效率为16.7%。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来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从这个角度而言,在知员掌握知技时,知员的“悟”是内因,外因帮助下的“学”通过“悟”起作用,因此,知员悟的平均水平(自解度)代表着知技的获取效率。因控学的平均动机、平均自解度为16.7%,其知技获取效率也是16.7%;最后,教师帮助的方式是教、育。教师完成控学的方式就是把现成的结论告知学生,它操作简单、直接,现行以授课制为主的方式就是教和育的方式。在教和育的前提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从属,符合控学的含义。
(二)助学的特点
首先,别人的平均帮助度和知员的平均自解度分别为50%,内因和外因在知员的知技获取中地位相同;其次,知员的平均动机水平为50%。从图1可以看出,知员在以助学为前提的知技获取方式中,动机变化在33.3%~66.6%之间,动机的平均水平为50%;再次,知员获取知技的平均效率为50%。数值大小的原因同控学;最后,教师帮助的方式是讨论。由于助学内、外因各占一半,教学是在互动中完成的,因此,这种互动的最好方式就是讨论。讨论是指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从这个角度讲,讨论双方平等,都有发表意见的自由,它是助学完成的主要方式。
(三)辅学的特点
首先,别人的平均帮助度为16.7%,知员的平均自解度为83.3%,内因在知员的知技获取中占主导地位,外因占从属地位;其次,知员的动机平均水平为83.3%。从图1可以看出,知员在以辅学为前提的知技获取方式中,动机变化在66.6%~1之间,动机的平均水平为83.3%;再次,知员获取知技的平均效率为83.3%;最后,教师帮助的方式是点拨。在辅学前提下,教师处于辅助地位,学生是知技获取的主要因素。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的作用是进行指点或启发,也就是点拨,它代表教师处于从属地位,符合辅学的本意。
(四)悟学的特点
首先,别人的帮助度为0,知员的自解度为1。内因占知员知技获取因素的全部。在悟学前提下,因没有别人的帮助因素,这种方式是真正的自主知技获取方式;其次,知员的平均动机水平为1。从图1可以看出,知员在以悟学为前提的知技获取方式中,动机水平从左到右都是1;再次,悟学的效果最好。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知员在有别人帮助的3种知技获取方式中,知技获取的效果用效率表示,控学、助学、辅学的效率依次提高。但悟学因没有别人的帮助,知员自己解决时常常花的时间较多,因而效率一般会较低。但是,在这种方式下,因知员的自解度是1,当知员一旦自己能解决问题时,往往记忆时间较长,甚至终生难忘,因此悟学的效果最好;最后,悟学是一种没有别人帮助,但有知识载体帮助的知技获取方式。个体要想掌握知技,其途径有三种,一是求助于别人,二是依靠自己,三是依靠知识载体(书、网络等),其中前两者分别为“学”和“悟”。当一个人依靠知识为载体时,并没有直接求助于实际的人,但它有求助“别人”的倾向,又有依靠自己的成份,它介于“求人”与“求己”之间,应是“悟”和“学”的“合金”,因此,定为“悟学”。
(五)悟习的特点
首先,悟习是一种创新性知技获取方式。在五种知技获取方式中,悟习之外的其它四种都是个体对继承性知技的获取,只有悟习是创新性知技的获取。创新是人类共同的未知,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只能自己解决,其解决方式有二:一是大脑思辨的“悟”,二是大脑之外器官的“习”(实践),因此,创新性知技获取方式只有悟习。从继承与创新的角度看,人类获取知技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学习,它适用继承性知技的掌握,学习方式包括控学、助学、辅学和悟学。二是悟习,它适用创新性知技的掌握;其次,别人的帮助度为0,知员的自解度为1。因创新性知技是所有人的未知,内因只能占知员创新性知技获取的全部,没有别人的帮助因素;再次,知员的平均动机水平为1。从图1可以看出,知员在以悟习为前提的创新性知技获取方式中,动机水平从左到右都是1;最后,悟習一旦成功效果最好。创新性知技的获取因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帮助,所以知员在自己解决时常常花的时间较多,有时甚至几个月、几年、十几年或更长,因而效率一般会很低。但是,创新性知技一旦解决,常常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或社会效益,有些可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悟习不应以效率而应以效果来衡量。
三、五种知识技能获取方式的变化规律
(一)依次递增且数值相同
五种知技获取方式从左到右,从控学到悟习,其动机、内因、自解度平均水平依次增高且数值相同,它们分别是控学为16.7%,助学为50%,辅学为83.3%,悟学和悟习都为1。
(二)外因(别人帮助)和帮助度的平均水平
外因(别人帮助)和帮助度的平均水平依次递减,且数值相同。它们分别是控学为83.3%,助学为50%,辅学为16.7%,悟学和悟习都为0。
(三)控学、助学、辅学的平均效率变化规律
这三种知技获取方式是有人帮助的,其效果可以用效率表示,它们的平均效率依次递增,控学为16.7%,助学为50%,辅学为83.3%。
(四)悟学和悟习的效果
悟学和悟习因没有别人的帮助,其效率常常较低,但它们的自解度为1,效果往往最好。
(五)动机、内因、自解度平均水平依次递增且数值相同的原因
在这三者中,动机是主线,内因、自解度和动机是一致的,动机的变化带来内因和自解度的同步变化,数值相同。
四、“学习金字塔理论”对控学、助学、辅学平均效率的佐证
“学习金字塔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于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的平均学习保持率(效率)的多少。其具体内容如图2。
图2表面看是不同知技获取方式与效率间的关系,但从另一角度看,图中的三角形从上到下实质是知员对知技内容自解度的变化,越下层的知技获取方式,知员的自解度越高,知技获取的效率也越高。用逆向思维的方式看,在上图三角形中,从上到下教师对知技获取的帮助度逐渐减少,这说明在知员的知技获取中,教师的帮助度越高则学生的学习效率越低。图2中的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如果按动机、内因、知员的自解度的变化重新分类,被动学习可定为控学,主动学习中的讨论可定为助学,实践和教授给他人合并可定为辅学,其中控学、助学、辅学的平均效率分别为16.25%、50%、82.5%。对图2中的学习方式重新分类后见图3。
图3和图1只是图形角度的差别,表达方式、平均效率基本一致。图3中控学、助学、辅学的平均效率分别为16.25%、50%、82.5%,图1中控学、助学、辅学的平均效率分别为16.7%、50%、83.3%,从数值上来看,二者的差异很小。从这个角度而言,“学习金学塔理论”可以佐证本文中的控学、助学、辅学的平均效率。
五、现行传授教育存在的问题
知技获取的内涵要远大于传授教育,传授教育只是知技获取方式中的一种,现行传授教育放大了其对学生外控的成份,使教育成为知技获取的主要方式。从知技获取的角度看教育,是站在教育之外、之上看教育。从这个角度而言,现行传授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一)现行传授教育是典型的控学
现行传授教育虽然从理论上没有排斥助学(讨论)、辅学(实践和教授给他人),但在操作层面主要还是以外因控制为主,现行传授教育应定性为控学,其外因控制为主的理由如下:
首先,传授教育对课程设置的主控。现行传授教育从小学到大学,课程设置的内容是由国家设定的,学生没有参与改变的成份。只要你进入某个学校的某个班,其课程没有选择性,从这个角度看,外因(国家)对课程設置的控制度接近于1;其次,传授教育对学生课程完成方式的控制。学生在校如何完成课程内容,方式由教师代表校方决定。在授课制占主基调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主导地位不容质疑,这就决定了教育应属于控学,按照控学帮助度的变化规律,教师的平均帮助度(控制度)应是83.3%;再次,传授教育对完成课程时长的控制。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在完成同一内容时需要的时长也是不同的,应实行弹性学制。但现行基础教育学制是固定不变的,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性,是典型的控学;最后,传授教育对学生在校期间活动的控制。学生在校期间不管是学习活动还是非学习活动,从宏观到微观,所有活动都在学校的管理之下,所以传授教育的控学属性就更加显而易见了。
(二)现行传授教育选用了一种最低效的知技获取方式
从知技获取方式来看,只要承认传授教育是一种典型的控学,它就是一种最低效的知技获取方式,其平均效率为16.7%。这一点早在1946年的“学习金字塔理论”中得到证实。在“学习金字塔理论”中,上四种方式为被动学习(教育),其实就是本文说的控学,其平均效率为16.25%,和控学的平均效率基本一致,但现行传授教育还坚守以授课制为主,是一种最低效的控学方式。
(三)传授教育开发错了对象
从手段上看,传授教育是开发教育手段的学问,《教育学》则是如何开发教育手段的理论。《教育学》开发的对象是教师,是关于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的知识。但从知技获取的角度看,知技获取是学生的事,学生是知技获取的主体,教师只是知技获取的帮助者。在知技获取中,重点不是开发教师的教,而应开发学生的悟。任何“教”都要通过学生的悟起作用,没有学生的悟,教育将失效,因此,在知技获取时重点要开发学生的悟。
(四)教师、学生、学校称呼的偏差及重新定位
外因的教和学生内因的悟是并存的,但现行传授教育多是关注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悟,这造成了教、育的泛化现象,导致“教育万能论”, 教师、学生、学校的称呼是“教育万能论”的表现。在悟的前提下,教师已失去作用,这时还称“教师”就不妥了,应换一个能涵盖“教”和“悟”的通用称呼,这个称呼就是辅导员。辅导是帮助的意思,任何人在获取知技时都需要帮助,教师的称呼应改为辅导员。学生的称呼和学校的名称也只承认教师的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悟,应换一个能涵盖教和悟的通用词汇,学生应换成求知员,简称知员;学校应换成求知校,简称知校(小学改为初级知校,简称初校;中学改为中级知校,简称中校;大学改为高级知校,简称高校)。知员和知校能包容教和悟,而学生和学校只能包容被动学习前提下的教,不能包容悟学和悟习。
(五)现行传授教育没有承载创新
首先,教育从技术角度无法承载创新。教育的存在以教师的先知、先会及学生的不知、不会为前提。教师不可能教、育自己的不知、不会。而创新是学生和教师共同的不知、不会,教和育在创新面前是失效的,创新无师。因此,传授教育只能实现继承,不能实现创新。其次,教育从制度角度没有承载创新。现行传授教育的课程设置以学生的应知、应会为目的,课程都有标准“答案”,属继承的范畴。学校根本没有开设创新性课程,没有答案的创新内容学校没有开设,这说明现行传授教育在制度上没有承载创新。
传授教育制度没有承载创新造成现行传授教育选拔的人才是继承性人才,创新人才的选拔不在体制之内。而继承性人才是一般人才,创新人才才是杰出人才,缺失选拔杰出人才的制度是现行传授教育最大的缺陷。
(六)传授教育前提下没有自主学习
在心理学中,自主是指自己主动,不受别人支配的行为方式。从知技获取的角度看,控学、助学和辅学都有别人不同程度的控制因素,都称不上真正的自主。只有悟学和悟习没有别人控制的成份,称得上真正的自主知技获取。教育属控学,外因的控制成份最大,因此,传授教育前提下不可能出现真正的自主学习,传授教育是一种典型的被动学习。
六、解决现行教育存在问题的方式
既然问题的根源已经找到,那就不难找到解决的办法。传授教育是一种最低效的知技获取方式,我们应该用效果更好的悟学和悟习取代它,使悟学和悟习成为知技获取的主要方式。具体操作模式预测如下:
(一)缩短知技获取时长
缩短知技获取时长,减少知员的闲置现象,提前上岗,解决人力资源短缺难题。以18岁参加工作为准,从6岁上初校,总时长为12年,其中初校5年、中校3年、高校4年。缩短在校时间会使人的脱产知技获取时间变短,减少知技的闲置现象。缩短在校时间的隐意是人的提前上岗,18~22岁是人们风华正茂的年龄,用提前上岗加上延迟退休,定能解决人力资源短缺的难题。我们应在体制上完善岗上知技获取机制,用岗上知技获取弥补知校知技获取的不足。
(二)初校(现小学)应增加课程设置的可选择性
初校时长为五年,是知员知技获取的基础阶段,课程设置应分三部分:一是强制课程(语文、数学、品德);二是必选课程,知员必须从备选课程中选三门或多门;三是备选课程,备选课程的数量应多于必选课程,备选课程是必选课程的“课程库”。
国家应建立海量初校课程库供知员选择,以保证知员个性化知技获取的需要。国家在每门课程中选部分最优秀的人员进行讲解并布置适量作业。以上内容全部上网,知员每人一个账户,可在网上自由观看讲解并完成作业,知员的辅导工作也在网上进行,辅导员在线辅导。每年级每半年在网上组织一次考试,不及格补考,直到及格以上为止,考试成绩计入个人电子档案。网络终端接入每个班级和每个人,知员戴耳机独立在网上完成知技的获取,辅导员是知员知技获取网络平台、班级活动的管理员。
(三)中校(现中学)课程完全自选
中校不分等级,分职业型中校和研究型中校,时长三年。知员进入中校开始分流,七成上职业型中校,毕业报职业型的高校,三成上研究型中校,毕业报研究型的高校。中校知技获取内容由知员所报考高校的专业确定,录取时考试知员所报专业的内容。
职业型中校主要从事职业知技的继承,内容分两部分,其中理論课占40%,实践课占60%。理论课在中校进行,由辅导员辅导完成,实践课由知校组织知员到相关社会上的专业岗位上实习,全社会的所有行业对实习的知员开放,无条件接收实习的知员。
研究型中校内容以继承(占70%)为主,以创新(占30%)为辅,高校录取时则以创新(占70%)为主,以继承(占30%)为辅。研究型中校继承内容的获取分理论和实习,完成方式和职业型知校的方式相同,创新型知技获取则由知员独立完成。中校的理论内容完成方式以网络为主,考试也在网上完成,计入个人电子档案。实习部分采用人工考察,记入电子档案。
(四)高校(现大学)个性化
高校改制:七成的高校是职业型,三成的高校为研究型,取消现行全国统一高考,由各高校自主招收知员。职业型高校传授职业课程,以各自专业的继承度为选拔标准,择优录取;研究型高校分两类课程,一是创新性课程(占30%),二是继承性课程(占70%),研究型高校录取时创新性内容占分数的70%,继承性课程占分数的30%,录取时按两部分分数的总和择优录取。
所有人都能进入高校,录取时根据初校和中校的综合电子档案成绩及高校的录取考试成绩综合择优进行。研究型高校知员全部在校完成知技获取,职业型高校根据各高校的承受能力,知员分两部分,一部分在校获取知技,一部分在校外通过网络获取知技。高校所有课程结束后不发毕业证书,发职业等级证书。研究型高校发专业研究等级证书,职业型高校发职业等级证书,职业等级分成A、B、C三级。职业高校在校的知员发在校职业等级证书,离校的知员发网络职业等级证书。
七、上述改革预测的优势
(一)用自主知技获取替代被动学习
从外因和帮助度的变化来看,控学、助学、辅学都有不同程度外因的控制,是典型的被动知技获取方式,只有悟学和悟习没有别人的帮助,才是真正的自主知技获取方式,且它们的效果最好。上述预测用悟学和悟习替代了被动学习,因而效果会最好。
(二)用开发知员的“悟”替代开发教师的“教”
知技的获取最终是通过知员的悟实现的,没有悟,教将失去作用。上述改革预测中,知员主要的知技获取方式是悟学和悟习,它开发的是知员的悟,而不是教师的教。开发悟的效果要远高于开发教师的教。
(三)用服务替代管理
现行传授教育主要的手段是管理,而改革预测中政府和知校的主要手段是服务。政府和知校为知员搭建了一个知技获取的平台,知校的目标是让知员提高素质(知技获取内容及格以上),知技获取方式由知员个人完成,且有很大的选择性。因选择性大大提高,知校的管理成份大大下降,所以服务的成份将大增。
(四)用创新和继承的融合替代单一的继承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现行传授教育没有承载创新,而改革预测中,中校和高校从宏观上都是继承和创新课程相结合,实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且用创新与继承相结合的方式选拔高校的知员,自然使人才类型实现创新与继承的融合,创新人才的成长成为体制的必然,必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五)用自由替代控制
从上述的改革预测中,知员主要的知技获取方式是悟学和悟习,是一种没有别人帮助、效果却最好的知技获取方式。这两种方式之所以效果最好,是因为人的知技获取没有别人的控制,是自由的知技获取。而控学、助学、辅学之所以效果不好,是因为它们受外因不同程度的控制,其知技获取不是自由的。从这个角度看,知技获取的自由是人的彻底解放。
总之,从动机、内因、自解度角度对知技获取进行分类,可以发现,传授教育是典型的控学,是最低效的一种知技获取方式。现行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它“错误”地开发了教师低效的教,忽视了知员效果最好的悟。知技获取应最大限度地开发知员的悟,悟代表知技获取的自由,知技获取的自由是人的彻底解放。本文改革的预测一旦实现,传授教育将退出知技获取的主渠道,被悟学和悟习取代,传授教育不公、减负、厌学等教育难题也将消失,是知技获取方式的革命。
参考文献:
[1]牛其刚,孙国健,赵玉智.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和教师工作的重点、难点[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7,(05).
[2]牛其刚,马占营.教育失效现象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8,(06).
[3]牛其刚,马 占.现行教育没有承载创新——对“钱学森之问”的解读[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7,(12).
【责任编辑 李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