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磊和他的“凡米”

2019-09-10方培

派出所工作 2019年3期
关键词:李磊飞碟智慧

方培

耿先生回到阔别两年多的飞碟苑小区时,发现原本脏乱差的小区一下子升级成了“智慧社区”——刷卡进门、智能识别、即时预警。而这一切,和社区民警李磊有关。

李磊是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马桥派出所民警,2017年1月1日调到飞碟苑当社区民警。临行前,所领导意味深长地送了三句话给他:“平安,是社区的压舱石;飞碟苑,是你的试金石;智慧公安,是你的励志石。”李磊似懂非懂。

其实,所领导已经听闻风声,选择李磊有自己的考量。李磊出生于1988年,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熟悉当地风土人情;大学期间就入了党,政治可靠;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读书期间,考出英语、日语、普通话、计算机诸多证书,还是“上海市优秀志愿者”;毕业后曾在保险公司干过三年定损员,从警后又在所里做了三年图侦民警;并且,当时李磊正在上海交通大学读公共管理硕士,正好学以致用……李磊,是当仁不让的最佳人选。

李磊怀着美好梦想兴冲冲到岗,却被骨感的现实当头棒喝——小区用“人员杂、技防差、环境乱”来形容毫不为过。

飞碟苑小区三分之一是出租房,其中不乏群租现象。近7000名实有人口中,来沪人员有4300多人,并且流动频繁。小区技防设施陈旧不堪,十年没有更新,80%的监控设备早已罢工,余下的20%也是模模糊糊。由于车位不足,一些汽车肆意停在人行道和绿化带上,堵塞主干道。不少居民习惯将电瓶车停在自家楼下拉线充电,极易引发火灾。楼道门长年敞开,形同虚设……

于是,李磊把自己像钉子一样“钉”在了飞碟苑,一有空就四处查漏补缺。一方面在案件高发地段设立“必到点”,请求增派夜间巡逻力量,一方面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上门采集人口信息。可是,即使几个人跑断腿,也赶不上人口信息更新速度,总感觉慢了一拍。万般努力之下,2017年平均人口信息准确率也才上升了10个百分点,还是达不到上级要求。

虽然案件一时间被压了下去,治安状况也有所好转,但李磊觉得自己所做的这一切,充其量只是亡羊补牢、被动应付的治标之举,有时甚至反复在做无用功,效果却是不甚理想。他做梦都想要一个能够即时预警、主动出击的治本之策。

就在李磊倍感迷惘之际,上级给他送来了第一个大礼包——在闵行区美丽家园建设中,飞碟苑即将旧貌换新颜。李磊的高兴劲儿还没停下来,第二个大礼包就接踵而至——在智慧城市、智慧公安的建设大潮中,闵行公安分局将飞碟苑列为试点小区。李磊回想起来,当初所领导找他谈话时,其实脸上是隐隐带着微笑的。

随即,飞碟苑的智能安防建设驶上快车道:

2017年上半年,由马桥镇政府牵头,飞碟苑请来专业测绘机构对房间数量、面积等信息进行测绘摸底。

2017年10月,科技公司入场布线、安装、调试设备,同时进行模块化改造。

2017年12月,管理系统上线试运行。人员信息与智能化门禁卡绑定,“一人一卡”,成为智慧城市的一个子模块。

那段时间,李磊简直忙疯了。他在分局业务部门、科技公司、居委会、物业和居民间多方奔走,以党支部副书记的身份参与前期规划,力推小区实行一人一卡、刷卡进入、智能识别的入户模式。工科出身的他把公安工作的需求用专业化的表达“翻译”给软件工程师听,又把模块、控制等专业术语用通俗易懂的本地话解释给老百姓;他用脚步反复丈量小区的角角落落,根据以前盗窃案件高发点位重新布局监控设施,力求做到全小区“无死角”;为了提高门禁卡办理量,他召开十几次居民会议,广泛宣传门禁系统的好处,又亲自登门做解释,为腿脚不便的老人上门服务,同时要求公司开发出二维码功能,以方便年轻人使用。

看到他熬红了眼睛,头上也生出不少白发,妻子很是心疼。可他一旦进入工作状态,总把妻子的叮嘱抛到九霄云外。因为他觉得这种忙碌,是有价值的忙,是为自己“解套”、令自己受益的忙。

2018年2月,一个专门为飞碟苑量身定制的智慧社区管理平台正式上线,科技引领飞碟苑进入智慧社区新时代。李磊有了一个和他朝夕相处的虚拟搭档,名叫“凡米”。

248台高清监控、16台超大容量后台存储设备、1200米红外电子围栏感知设备,是“凡米”的躯体;居民管理、通道管理、设备运维管理三大预警系统,是“凡米”的大脑。“凡米”通过PhorAI云平台,在社区关键点安装传感器,结合视频监控系统、单元门禁系统/家庭门锁系统、消防监控系统升级,“聪明”地用科技替代人力,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来构建新型现代治理体系,探索构建大联动微治理智慧新模式。

而这,放在几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改革开放,让智能安防建设有了底气,让社区警务更加“聪明”。飞碟苑一飞冲天,真的成为沪上小区的“UFO”。

当然,李磊和“凡米”这对搭档也经历过磨合期。再好的系统也需要调试和完善,再高级的电脑也离不开人脑的设计,李磊尽心尽力地查漏洞、打补丁,让自己的虚拟搭档变得更完美,“凡米”渐渐能读懂李磊的心思了。

2018年5月,李磊根据凡米的“爆料”,查看后台数据时发现2号楼每日进出频次很高,有点异常。他上门核查发现,原来是80多岁、住在101室的顾阿婆新开了一个家庭棋牌室。一番教育之后,顾阿婆第二天就把麻将桌给处理了。李磊感慨,放在以前,这个得靠社区民警巡逻、走访才能发现,关键在于“多跑”;而現在的精准警务模式下,则要学会“善思”,要擅长从海量数据中发现异常。

2018年6月,住在某高层底楼的洪老夫妻在打扫庭院时,发现院子里有一个塑料袋,里面包着纸巾和黄色的秽物,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他们马上联想到4楼的俞女士刚生小孩,于是上门问罪。

两家人话不投机,大吵一通,竟然推搡起来,洪老先生忍不住就是一拳……事态由此升级。居委会干部赶紧请李磊过来“灭火”。

李磊召集两家人说,这是两件事,先处理打人一事,再处理高空抛物一事。在他的耐心调解下,洪老先生虽然赔了钱,也求得了对方谅解,但心里的疙瘩还没消,心中暗想:我倒要看你这个小青年怎么给我破案?

不料,李磊早已胸有成竹。原来,2017年该幢楼曾有一个烟蒂从楼上飘下,险些引起火灾。可调查走访时,谁都不承认是自己扔的烟头,难以查证。所以,在此次智能安防建设中,李磊执意要在楼下加装高空抛物摄像头,并在后台系统加入相关模块。

李磊通过“凡米”进行智能检索,很快发现了前天下午三点有一个高速下坠的物体,系统还自动给这一可疑物标上了绿框——视频忠实记录了七楼租户小王往外抛物的动作。

面对铁证,小王只得承认当时自己因为偷懒而从楼上抛下垃圾,不过,那黄色东西不是别的,只是叫来的外卖咖喱饭。听到这一真相,洪老先生才长舒了一口气。

接下来,李磊严厉批评了小王。小王诚恳道歉,并下楼帮洪老先生打扫庭院。洪老先生和俞女士一家也和好如初。

前不久,“凡米”提醒李磊:14号102室的独居老人黄亚茹有异常情况。在规划系统时,李磊建议增加独居老人管理模块。这个模块要能自动分析老人每天使用门禁卡的规律,并通过自我学习,逐渐掌握每位老人的出行规律,出现异常及时预警。系统分析出黄亚茹老人的规律是:每天6点多出门买菜,8点多返回。而这一次她已经两天没有出门了,明显“违规”。上门拜访后发现,原来是这两天老人因感冒卧病在床,儿子专门请了一个保姆在家照顾。看到只是虚惊一场,李磊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

“凡米”让李磊能更好地服务群众。最高的境界是,不用随时看到警察,但其实警察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总能在群众需要时及时出现在身边。

在李磊看来,“凡米”这位搭档,像同袍,如知己,似亲人。它是改革开放的新生事物,也是社区民警的绝好帮手。

智能安防建设让李磊受益匪浅。小区2018年的人口信息准确率从2017年的85%跃升为98%,以前一些租住在小区里的不良人员纷纷逃离。“凡米”上岗后的半年间,小区报警类110总数仅为37起,同比下降21%;侵权类案件案发数为1起,同比下降95%;“盗三车”案件实现零发案。

而这,只是上海市智能安防建设的一个缩影。在上海,已建成智能安防的1124个小区可防性案件全部实现“零发案”。

久而久之,李磊觉得自己和“凡米”已经心有默契,密不可分了。他甚至觉得,“凡米”越来越像另一个自己了。

猜你喜欢

李磊飞碟智慧
新郎恶搞被烧伤,无辜朋友和加油站成被告
飞碟
当爱情离开
当爱情离开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飞碟月报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