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屏交互显示系统的青铜乐器展示研究

2019-09-10杨红爵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9年3期

摘 要 青铜器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重要文化遗产,是青铜时代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工艺水平、社会风俗以及政治经济发展历程,体现了其历史、文化、艺术的研究价值,同时对当代艺术设计发展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从象纹大铜铙等青铜乐器的展览现状入手,针对青铜器展陈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探讨,试图利用高科技手段,突破表现形式的禁锢。

关键词 青铜乐器 模拟演奏 多屏交互

1 青铜器展示的背景

青铜器的出现与广泛使用,对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从而代言了一个新的纪元:青铜时代。湖南省是我国长江以南出土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器的主要地区之一,在宁乡、石门、醴陵、湘乡、衡阳、资兴、桃源、常宁等多达23个县市都有考古发现,其中以宁乡市最为著名。早在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就与南方地区有了往来,直至商代就更为密切了。既然商文化跨过长江来到江南地区,湖南自然也受到商文化的极大影响。在湖南出土青铜器的年代主要在商代晚期,其中一部分青铜器无论在造型上还是在纹饰、铭文上,都与中原地区相似;另一部分则具有浓厚的地方土著特色。

2 青铜器展示的目的

青铜器研究的根本任务,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明商周青铜器自身发生、发展和衰退的历史。根本上乃是物质文化史研究的一部分,乃是为历史科学服务的。只有开展深入的专题探讨和全面的综合研究,才能阐明青铜器这一标志中国古代文明的遗产在文化史中的地位和作用。青銅器自身发展的历史,标志着古代文明的进程。

青铜器展示的最终目的是弘扬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把这种专业文化领域的研究成果用博物馆的语言向大众进行有效传播。我们可以从政治及文化背景、社会审美及相关产业和艺术成就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2.1 传播青铜器时代的政治及文化背景

青铜艺术作为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能够反映那个时代的政治文化背景与内涵。当时社会的宗教意识、权力意识、思想意识与远古的蒙昧意识、原始巫术、图腾观念相互融合,这是青铜艺术造像及装饰中大量使用幻化的、怪异的动物形象的一个原因。从文化意识的层面上看,青铜器是原始时期萌发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在奴隶时代跃变为一种社会自觉意识的体现。封沉了十几个世纪的文明遗迹,神秘的面纱终究会被揭开,历史的产物终会被现代人了解,公众能够通过博物馆这个载体了解文化、了解过去、了解祖先和自己,这也是展览的初衷。

2.2 传播青铜器时代的社会审美

青铜器造型艺术体现了商周奴隶社会政教合一的特征,是一种特殊的美术观念的表达。从艺术发展规律观察,青铜器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展而来的。它以品类纷繁多样、造型精致新奇、工艺美灸精湛、纹饰绚丽神秘而著称,在世界艺术史、冶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青铜器艺术所表现出的造型倾向,是“人化”的物象,是极富主体化的美术观念。青铜器上的纹饰一般没有具象的描述,这体现在器物上少见精确的物像,以夸张的变形和连续纹饰,往往极度强调形态的某个特别位置,如动物的眼睛、嘴、爪等,以表达对自然的崇拜,和对未知、不解事物的迷惑。然而其准确地把握了从聚像到变形的尺度,使其具有凝重、古拙,甚至是蛮勇的艺术感染力。青铜器礼器的造型和表面的纹饰形式受时代美术观念的左右,奴隶社会的美术观念是宗教思想及社会等级意识的产物。这种庄重、霸气正是民族生命力和精神气质的表现,是人对物质世界和自然征服意志的诉求。青铜器艺术在造型观念和铸造工艺方面的伟大成就,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与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人体雕刻一起,都是人类文化艺术史上的丰碑。

2.3 传播青铜器时代的铸造业和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青铜合金配比技术及其工艺相当复杂,青铜铸造技术与工艺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这个时代社会发展的过程。这些信息的传递能使观众更好地理解青铜器时代的脉络,其艺术成就体现了匠师的艺术功底与创作能力。其制作工艺的特殊性体现在制作流程与成品上:一套陶范在青铜器浇铸成型后就要拆碎,不再重复使用,因而每铸造一件器物,等于一次创造,必须经过制模到铸成两个过程。由于这个原因,有些青铜器看来外观相似,但仔细观察仍有差别存在,每件器物都是极具个性的。

3 青铜器展示的手段

博物馆青铜器陈列的设施中,展柜是最基本的一项,是博物馆以真实的态度和艺术的效果向观众展示艺术品的空间,是博物馆与观众进行无声交流的媒介,同时也是保护文物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与此同时,青铜器对展柜的要求也是近乎苛刻的,对材料、温度还有湿度、光线、密封性等都具有严格要求,且部分特殊展品仅靠呆板的展示是无法充分让参观者领略到青铜器的历史文化,下文将以两个实例具体阐述。

一是公元1993年出土于宁乡市老粮仓的乳钉云雷纹编铙,它是中国最早能成编演奏的青铜乐器。形制相同,大小相次,通体铸有云雷纹,钲部装饰有凸出的乳钉,每件均能打击发出2个呈三度关系的乐音,具有“一铙双音,三度音程”的特点,组合起来古代的五音俱全,能演奏古今中外乐曲,反映了我国商代在物理学、铸造学和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又一次证明了铙是后世编钟的鼻祖。

二是长沙博物馆所收藏的象纹大铜铙,它是中国已发现最大的青铜铙。通高103 cm,重达221.5 kg。铜铙外形酷似两片合起来的瓦片,开口朝上,上宽下窄。下部有一个圆柱形的甬,称作铙柄;上方有两只小象相向而立,憨态可掬,因此而得名。经测音,其正鼓音C+26、侧鼓音d-24音分。纹饰制作精美,通体厚重威武,以其高度的艺术性和实用性被称为“中国铙王”。

那么如何在保证趣味性及互动性的前提下更好地展示乳钉云雷纹编铙、象纹大铜铙这两个文物?

多媒体辅助设备是博物馆信息“立体”传达和文物与参观者互动的重要辅助,也唯有这种媒体手段才能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更多的文化内涵,赋予展示空间时代感,更重要的是,它非常有效地拓展了展品的信息表述含量。借助多媒体辅助设备增强参观者与文物的互动性,通过对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等媒体加以组合应用,深度挖掘陈列对象所蕴含的背景、意义,实现普通陈列手段难以做到的“既有纵向深入解剖,又有横向关联扩展”的动态展览形式,促进观众视觉、听觉及其他感官和行为的配合,创造崭新的参观体验,提高其观赏、探索的兴趣。

我们结合数字录音、触摸互动、逻辑控制程序设计了一个多屏交互显示系统。参观者可在触摸一体机上操作,在显示屏上看到相关文物的图文介绍、影像资料等。通过点击,可以自主选择动态模式,使文物与参观者的距离更加紧密。

触摸屏可显示大铜铙360°三维动画全景,参观者可通过旋转、拖动等方式直观地了解大铜铙的具体结构。还可通过直接在触摸屏上与编饶互动,亲身聆听来自千年前古编铙奏响的音律节奏。显示系统的操作界面以古代架式编钟为主,供游客模拟敲击。敲击时加入游戏动效,提升了临场感。当参观者敲击编钟,不仅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触摸屏上还会出现与乐曲律动一致的复古水墨动画。

如图1所示,显示系统画面选用古朴清雅的铜绿色,透露着神秘感和厚重感,体现出历史的韵味。内容页则以图文形式分别展示铙及编铙的实体复原和具体介绍。互动类图文板是配合特殊展品的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展览的人性化设计。

除了实体复原展示外,在青铜乐器双屏互动展项中加入虚拟三维立体复原互动展示。如图2所示,参观者可进入展示界面,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銅饶,进行360°旋转、拖动等操作,界面会出现相对应铜饶的介绍文字和影像,便可全面立体地观看铜饶的结构及纹样。

如图3所示,在介绍乳钉云雷纹编铙时,点击模拟演奏按钮可进入演奏界面。同时影像结合文字的方式对大铜铙及编铙乐团乐曲进行介绍及鉴赏。

技术原理:由图4至图6可知,服务器通过TCP/IP协议进行大数据同步,多媒体通信同步、多媒体表现同步及多媒体交互同步。

4 结语

虽然青铜时代在历史长河中已经渐行渐远,但那些融合了中华民族智慧的青铜器具却依然联动着中华文明发展的基因,依然陈列在我们的身边。我国正处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阶段,博物馆展览事业引起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关注,为了不辜负先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博物馆的展陈设计也应与其他设计行业一样,寻求科学、合理的展览模式和形式,追求更新、进步和发展以适应社会需求。

通过多媒体设备,综合多种艺术及科技门类,达到多层次的展示效果,丰富展陈的内涵,适应多种不同层面的受众参观认知所需,有效实现文物的传播价值,真正发挥博物馆服务社会和大众传播的功能。

作者简介:杨红爵(1982—),男,现任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文创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美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事多媒体展示技术与形式研究、多媒体领域设计与技术结合工作,E-mail: somesongs@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