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分析
2019-09-10杨楚昕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存在贸易逆差大、农产品市场结构失衡、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完善等现实问题。为了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必须抓住时代契机,增加资金、技术的投入,完善、变革传统农产品国际贸易模式。
[关键词]农产品;国际贸易;问题和现状
自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合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农兴则国运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与农业经济的繁盛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整体经济运行良好、成效突出的大环境下,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稳健推进,农业改革和农业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农产品国际贸易也迎来了发展时机,但此过程巾呈现的问题也较明显。
1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较大并呈扩大趋势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农产品贸易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过暂时的、小量的贸易逆差,但2004年以后,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规模开始扩大且呈现持续逆差状态。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商品有谷物、食用油籽、畜产品、糖类、棉花等。食用油籽的贸易逆差占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比例较大,2016年最为突出,占农产品贸易逆差总额的92.3%。我国棉花国际贸易在1999年与2002出现过小额的贸易逆差,但从2004年开始,棉花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2012年为棉花贸易逆差最大年,高达119.6亿美元。近年来,鉴于我国农产品在成本、效率、科技方面的竞争力不强,我国放开主要农作物比如大豆、谷物、棉花等的保护价格,鼓励农产品的国际竞争,提高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这种举措促进了我国农产品市场化、产业化的进程。尽管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额有所下降,但逆差规模基本还保持在每年400亿美元上下,且这种贸易逆差割据在短期内难以扭转并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存在[1-2]。
2 我国农产品市场结构失衡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初,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伙伴主要为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与更多国家建立了双边贸易,但对国际市场的情势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国际市场的农产品贸易竞争特别激励,南非、埃及等国家抢占了较多的国际市场份额,这些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农产品较多元化。我国与澳大利亚、南北美洲的一些国家农产品贸易往来较频繁,但贸易逆差较大,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阿根廷、巴西等国是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较集中的国际市场来源地。近些年来,我国出口日本、韓国的农产品种类和数量开始下降,从当前农产晶市场倾向来看,为构建我国农产品贸易体系地域、种类多元化,加强建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贸易协定,调整我国农产品市场结构的失衡,有利于逐步扭转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持续时间长、逆差额大的现状。
3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遭遇逐年升级的绿色贸易壁垒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晶质越来越高,食品安全意识越来越强,所以,对农产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各种检测手段越来越精准和便捷,比如现今很多国家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制定了细化的、严格的指标体系。我国农产品出口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遭遇绿色壁垒,其安全性满足不了一些海外市场的食品安全标准,退货、索赔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这种现状的产生有一定的内部原因,也有其外部原因[3-5]。3.1 内部原因
以山东省的蔬菜出口为例,日本、韩国一直是该省长期稳定的出口市场,由于二山东蔬菜供应方不重视市场开拓,政府扶持政策相对有限,这种相对集中的、单一的出口市场结构最后导致我国农产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主动权的丧失。
3.2 外部原因
一些国家对劳作环境、贸易标准、基因工程等提出了新的标准,在基因工程相对发达的国家,基因工程技术很大程度冲击了传统农产品贸易。除此之外,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农产品市场,有意提高贸易壁垒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实行歧视性和超标准性的贸易标准,又由于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方面的乏力,导致其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目前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中遭遇的贸易壁垒较为突出且逐年升级。
4 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够完善
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储运要求较高,因而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高效化、现代化是促进农产品贸易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包括渠道体系要素、流通载体要素、支撑与规范要素(包括政策支持和信息保障两方面),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低、市场体系不健全、有关农产品流通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
市场主体发育成本低导致社会交易成本高,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自然会导致出口成本更高。市场对生产的指导作用依赖于健全的市场体系,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市场还处于依赖农产品批发市场扩大交易规模的阶段,且大部分批发市场规范和标准有待完善,缺乏技术支持,尤其在国际贸易中,传统农产品市场模式因其管理经验、技术水平的限制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中保障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质量,制约农产品快速流通的瓶颈。“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其农产品贸易中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老挝、柬埔寨等国家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低于东盟的基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跨境物流成本一般占销售额的30%左右,解决跨境物流成本问题可借助于跨境电商,这种采购周期短、多批次小批量的交易模式对物流速度要求相对较高,这也更需要既掌握跨境电商技术又掌握农产品相关知识的人才。上述这些现状对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9]。
除此以外,在农产品流通方面,我国冷链物流并不发达,需要积极探索和改进冷链物流技术,提高冷链物流的行业标准。要建设健全高效的农产品流通市场,必须增加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基础设施的投入。
现代化、国际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还依赖于与国际贸易相联系的农产品流通和贸易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制散见于《粮食管理法》等,并未形成系统、完善的法律,故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比如美国的《商品交易法案》,对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商品的交易安全、效率,仓储、运输等物流企业的资质制定严格的标准。
5 我国出口农产品附加值偏低
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目前存在着人多地少、经营分散等特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我国目前出口的主要农产品有畜产品、蔬菜、水果、花卉、食用籽油、谷物等,这些都属于劳动密集型、初级加工型产品,农产品附加值低、产品利润空间小,再加上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够完善的现状,在国际市场的成本和定价上难以处于竞争优势。另外,我国农产品出口管理体制建设亟待加强,导致各出口企业为了追求短期效益,对长效的农产品深加工的投入缺乏积极性甚至放弃,不利于我国农产品贸易的优化升级。长此以往,在缺乏政策激励的情况下,会因投入不足而竞争力缺乏,竞争力缺乏进而影响长效投入的发展的怪圈,阻碍我国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10]。6 结论
在明确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所面临的问题和所处困境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抓住农产品贸易发展契机,乘“一带一路”倡议东风,加速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人口占了很大比例,其中东南亚、东欧及一些国家,农业占GDP比重超过20%,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倡议有着鲜明的农业色彩。十九大报告再次突汁了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所以,加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农业的合作、促进沿线各国的农业贸易对我国农业的转型升级、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及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调整优化农产品出口品种、区域结构,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打破农产品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促进物流发展、推进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完善、构建农产品国际贸易相关法律法规,在科技、市场、政策的合力推动下,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定会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徐长松,赵霞.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业贸易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前景展望[J]农业经济,2018 (10):130-131.
[2]杨楚昕.中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现状及优化完善建議[J]粮食科 技与经济,2018 (10):65-67.
[3]肖黎,周镕基.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与进出口农产品结构的灰色关联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 (1):61-70.
[4]孙红雨,佟光霁,绿色贸易壁垒对中俄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研究[J]改革,2019 (2):149-157.
[5]李光泗,谢菁菁,王莉.中国农产品贸易条件恶化及应对策略 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7 (3):8-12.
[6]李曼晶,徐莲,湖北特色农产品在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 (8):21-24.
[7]陈容,许和连.中国进口农产品质量测算——基于2000-2013 年的数据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8 (6):125-130.
[8]刘梦醒,吴增明,李光泗.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农产品贸易比 较优势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5 (4):17-20+53.
[9]薛洋洋.国际物流绩效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基于“一 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证分析[J]区域与全球发展,2019(1): 100-120+157-158.
[10]康静.国际农产品价格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影响[D].合肥:安徽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