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古诗意话春耕

2019-09-10张坤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年3期
关键词:耕田耕作禾苗

张坤

2000多年前的《荀子·王制篇》有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

春天,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正是春耕的好时机。立春过后,在一些地区一直传承着试犁的习俗,春耕由南到北从2月持续至5月底,但由于各地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不同,寓意春耕生产传统习俗的方式和时间也有所不同。 春锄扑扑趁初晴 我国古代很多诗人都贴近农家生活,因此他们的诗也反映了春耕的热闹景象。

“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初晴。千层石树通行路,一路水田放水声。”这是清人姚鼐的《山行》,诗人给我们描述的,正是一幅热闹而美丽的春耕图。唐代李德裕《忆平泉杂咏·忆春耕》诗:“郊外杏花坼,林间布谷鸣。原田春雨后,谿水夕流平。野老荷蓑至,和风吹草轻。无因共沮溺,相与事岩耕。”优美的诗词,雅人的意境。“灵海三月春,万里无片云。耕田老黄牛,无视过路人”,让我不禁缠绵在醉人的诗情画意,想着一粒粟、万颗籽到一垄田、一畦地,眼前浮现出“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的春耕景象。

溪雨有馀润,土膏宁厌开

古诗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耕的方法和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作用。“溪雨有馀润,土膏宁厌开”,清潘曾沂在《潘豐豫庄本书》中说,种田最要紧的是春耕,春天冰冻消化地气便通了,趁这时耕田,加倍得力。隔年收割过了,先把田土翻弄一两回,到了立春后12日内,就要动手起耕。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春耕就是在春季通过犁、耙、耖,对土壤进行耕作,季节性强、时间短。清代的陈恭尹在《耕田歌》亦道:“春日至农事始,鸡未鸣,耕者起。”春耕时,稻田应深耕25厘米以上,立春一日,百草回芽。明代马一龙《农说》:“农家栽禾启土,九寸为浅。”明代徐献忠《吴兴掌故集》“禾稻”条说:“耕田大率深至八寸,故倍收。”《汜胜之书》日:“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春冻解,地气始通,土一和解。”春耕的主要任务,是为禾苗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使它吃饱、喝足、住好,促使禾苗好好“长身体”,从而提高产量。禾苗的根系在泥土里吸收养分,还要靠空气帮助,如果土壤板结,空气和水分不能流通,根系就很难伸长,故必须进行耕作。但耕作粗放,土粒之间的空隙过大,不利于保水保肥,禾苗的根系不能和土粒紧密接触,对生长极不利。所以,除了犁耙外,还要耖田,即要把泥土耙得像芝麻糊一样,成为油泥,禾苗的根系才能长得四平八稳,既耐旱又不倒伏。

皇帝“亲耕”祈年丰

在古代,春耕不仅仅是老百姓的事,连贵为至尊的皇帝在春日里也亲历耕犁,以示劭农劝稼、祈求年丰之意,谓之“亲耕”。

如清康熙帝在《春雪》中写道:“三冬望雪意殷殷,积素春来乱玉纹。农事东畴堪播植,勤民方不愧为君。”至清代,皇帝亲耕已成礼节,一般选在二三月一个吉利的日子举行。皇帝亲耕前,先要到西苑(今中南海)丰泽园前的演耕地里练习一番,以免亲耕时生疏。正式亲耕之日,一清早,皇帝就乘舆前往城南的先农坛,先祭拜先农,然后到观耕台前的籍田里执鞭驾牛,扶犁耕播。在一片鼓乐赞歌声中,一般往返来回三趟,便完成了“三推三返”的亲耕礼。皇帝亲耕,不过是个礼仪,但也有皇帝当真耕田的。据记载,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帝在京南的乡间视察春耕情况,曾亲持犁器耕地。当时共有万人观看此景,大学士李光地特为文勒石,以志其事。

现代人种田也讲究春耕,只不过其耕作方式已与古代大不相同。“三月田沟走水浑,机耕机播绿村村。溪垟日暮鸡声远,白鹭新留埂上痕。”这是今人写的春耕诗,与古诗不同的,此诗反映的是现代农村机械耕种的情景。虽然机耕已比较普遍,但扶犁呵牛的原始耕作方式仍时见田间地头,也成为田园风光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猜你喜欢

耕田耕作禾苗
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
退休咏怀
禾苗上的露珠
征友启事
农业生产应坚持保护性耕作技术
知道
小麦种植不同耕作措施的对比
有趣的折纸
等冯欠欠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