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服务供给与居民养老服务模式选择意愿

2019-09-10杨舒晨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杭州

【摘要】: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显得尤为紧迫。为切实了解杭州居民的养老意愿和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本文充分应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方法,分析总结广大群体的养老观念和需求,考察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进程,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治理路径和建设建议,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杭州 社会化养老 养老服务意愿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急剧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根据2018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超过2.4亿,占总人口的17.9%,65周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6亿,占总人口的11.9%。这两项指标都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人口老龄化的“红线”。

杭州作为经济强省浙江省的省会城市,比全国平均水平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基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调查小组对杭州市居民的养老服务模式选择意愿进行了调研,切实了解杭州居民的养老需求和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以此提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治理的相关建议,推进养老服务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为切实了解杭州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杭州居民的养老意愿,本次研究充分应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广大群体的养老观念和需求进行分析和总结。此次调查共在杭州地区发放调查问卷380份,其中有效问卷315份,有效回收率为82.89%。此外,调查小组还在调查对象所在街道、小区和机构进行走访调研。通过综合使用深度访谈、观察调研等方法,收集到了杭州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资料,使得本次研究更符合现实情况,以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建议。其中,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

1.性别结构

从调查对象性别特征来看,男性占总人数的40.43%,女性占总人数的59.57%,男女比例约为1:1.5。

2.年龄结构

从调查对象年龄特征来看,60岁以上的占20%;46-60岁的占36.51%;31-45岁的占27.93%;30岁以下的占15.56%。

3.受教育程度

从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来看,小学及以下学历占16.83%;初高中学历占15.56%;大学专科及本科学历占60.21%;硕士学历占4.68%;博士及以上学历占2.55%。

4.职业构成

从调查对象现在或退休前的职业构成来看,工人占29.11%;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占28.94%;企业职员占16.38%;学生占12.38%;个体户占9.79%;农民占3.4%。

5.经济条件

从调查对象的经济条件来看,月收入4000元以下的占62.55%;4000-6000元的占25.96%;6000-10000元的占8.09%;10000元以上的占3.4%。從该组数据可以看到,目前养老平均费用支出对于百姓收入水平来说还是较为大笔的开支,一般收入阶层甚至较难承担养老费用支出。

三、杭州居民对养老服务需求的意愿分析

2011年2月,民政部发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料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是当前社会的主要养老服务方式。

(一)杭州居民对养老方式的意愿分析

通过调查杭州居民的养老服务方式意愿可知,居家养老仍是大多数人的优先选择。调查对象中,有67.62%的人倾向于居家养老,传统的居家养老意识浓厚。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的思想观念也在转变,居家养老不再是大众养老的唯一选择。虽然目前老年人大部分更倾向于居家养老,但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能接受社会性养老方式。选择社区养老的杭州居民人数仅次于居家养老,调查显示,有15.24%的人会选择社区养老方式。社区养老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整合社会各方力量,是现在普遍较受欢迎的养老模式。机构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有着服务设施完善,服务周全的优势,然而调查发现选择机构养老的人数比例较低,仅有10.79%的人选择养老机构作为养老方式。

通过进一步调查,我们发现养老机构服务周全、设施完备是大众选择机构养老的重要因素,占比为24.26%;其次是因为养老院有许多同龄人,更热闹,氛围好,老年人因为孤独而喜欢热闹的居住环境,占比为22.98%。除去养老机构良好的环境外,也有14.47%的人是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或者无子女而选择机构养老。这部分群体亲情关系淡漠,或是因为子女无法照料自己而选择去专业的机构养老。

(二)杭州居民对养老机构模式的意愿分析

通过调查杭州居民的养老机构模式意愿可知,多数人可以接受的养老机构模式是公办(占比为43.49%)和虚拟(占比为38.73%),只有17.78%的杭州居民愿意进入民办养老机构养老。根据调查对象的理由反馈,总结出选择公办机构的主要原因便宜,正规,可靠,有政府保障等;选择虚拟社区的原因是方便,节约人力,有家温暖、舒适等;民办机构的支持者主要看中了民办机构的选择多,条件和服务质量好,设施完善等优点。调查表明,如今养老机构仍存在公办机构“一床难求”,但民办机构“一人难求”的矛盾现象。公办养老机构有政府财政投入,在设施环境、人员管理和政策利用上都比民办养老机构优势多,收费也相对较低。而民办养老院开办前期投入大、运行风险高、政府支持度低,只能将成本转移到价格上,加上中国老年人的传统观念和收入水平因素,造成人们都倾向选择公办养老机构养老。

(三)杭州居民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度分析

调查显示,关于养老问题人们最担心的是年老孤独,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占30.64%;其次是担心年老多病,子女负担重,占比为28.94%;担心有病没钱看,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占比为17.02%;担心与子女居住产生矛盾占比为8.51%,担心与年轻人沟通困难,有代沟的占11.06%。近年来,空巢老人的数量急剧增加,与子女关系疏远的老人情感孤独,并且可能患上心理疾病。除了日常生活照料外,老年群体的精神需求和健康问题同样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四)杭州居民对社会型养老服务项目的意愿分析

通过调查杭州居民的社会型养老服务项目的意愿可知,目前对于社会型养老因素大众最为关注的是生活照料和医疗保健因素,分别占27.30%和25.08%。其次是居住环境因素,注重人数占比为24.76%;对精神慰藉的注重则占总人数的18.10%。在经济社会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1】。大多数人不仅要求养老能满足基本的日常生活,而且要求满足医疗保健和精神文化生活等配套服务,养老需求层次较高。

通过调查杭州居民对细分养老服务项目的意愿发现,杭州居民需要的养老服务项目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了文化、娱乐、体育等各个方面,可见目前社会大众对养老服务项目和要求都越来越高,呈现出多样化特征。生活照料和医疗保健仍是群众最为关心的养老服务项目,占比分别为77.45%和71.06%。其次是身体锻炼和休闲娱乐项目,占比分别为57.02%和53.19%,可见人们对健康和精神生活的重视。紧急救助和心理护理项目也较受关注,占比为46.38%和45.96%。基于大众对紧急救助的需求,杭州于2017年初搭建市级智慧养老服务监管平台,开通全市智慧养老服务热线,目前反响甚好。而学习培训、社会活动和日托服务项目的需求人数占比为37.45%,37.02%和16.60%。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知识体系的日渐更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希望在休闲之余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加快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虽然杭州经济位居全国前列,但仍有超过半成的人希望在家里度过老年生活,居家养老服务意识浓厚。因此杭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当坚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建设思路,以居家养老为核心,优化居家养老服务供给。重视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2】,构建以专业化居家智慧养老为基础、一体化医养融合社区服务为依托、多元化机构养老为新主体、普惠化政府托底为保障的新型养老服务业体系【3】。加快发展社區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要完善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广泛建立社区服务站点,争取做到全面覆盖城镇各大社区,建立以社区为纽带的养老服务网络;第二,要丰富社区居家养老配套服务内容,开展日间照料、家政服务、医疗护理、紧急救助等各项便民服务,并适当增加精神服务内容,提高服务品质,满足老年群体的居家养老需求;第三,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实施,扩大服务群体范围,从为困难老人兜底向服务高龄老人延伸,有效满足各群体的养老需求。

(二)建立健全养老机构人才队伍

杭州居民对机构养老支持率较低,通过进一步调查显示,机构服务人员素质低下是大众排斥机构养老的首要因素,占比超过七成。同样,有学者发现养老机构面临供给不足和低入住率并存的一个关键性原因是养老机构人才队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低,服务质量差【4】。

机构养老作为社会养老的重要支撑,对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具有关键性作用。为了改善大众对养老机构的固有观念,发挥机构养老的支撑作用,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健全养老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第一,提高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待遇和社会地位。高福利的职业待遇会吸引人们加入养老护理员的队伍,对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至关重要。第二,政府、机构和媒体要加强舆论宣传,消除职业偏见,鼓励大学生投身养老服务业。第三,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结合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状况,有意识地扩招相关人才。高校增设护理和老年学的专业学习和培训,有意识地培养具有医疗、护理、社工专业背景的专业技术人员,并鼓励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管理、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的人才从事老龄产业的管理和研究【5】。第四,要努力培养机构文化,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工作激励机制等,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引导发展民办养老机构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亟待社会化养老补位。然而,调查结果表明公办养老床位“一床难求”,但民办养老机构“一人难求”的矛盾依旧突出,民办养老机构发展举步维艰。为有效发挥民办养老机构的社会化养老作用,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改善当前困境:第一,要鼓励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公办机构难以满足部分老人的个性化需求,而养老机构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导致民营资本投资养老机构积极性较低。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发展模式既能满足政府兜底保障需求,也能发挥市场化机制,达成双赢目标。第二,要创新养老服务业商业模式。市场参与者的获利水平是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原动力。机构通过轻资产模式、机构品牌化、整合养老服务产业链、服务对象功能定位等路径创新商业模式,合理的创造利润,从而吸引社会资本和人才加入养老服务业,提高养老服务业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第三,要发挥政府的有效力量。调查显示,民办养老机构的高费用是居民“排斥”机构养老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民办养老机构服务水平相对较高,但一般阶层难以负担其高昂的费用。政府介入设定统一的收费标准,将民办养老机构和公办养老院的收费标准统一接轨,可提高民办养老机构的群众可接受度。此外,可将养老机构的发展状况和入住老人的满意度纳入政府的考核体系,针对考核结果给予适当的补助。第四,加强社会化养老方式的宣传和引导。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民办养老机构的社会认同度较低,因此转变养老观念非常重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加强社会化养老方式的宣传和引导,让老年人慢慢接受新的养老方式,转变传统养老观念。

(四)优化升级养老服务供给

目前社会大众对养老需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多样化供给养老服务项目,满足老年群体多层次的服务需要。第一,要深入推进医养结合。以医养结合为切入点,引导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产业合作,建立健康养老服务产业链。具体可建立社区医疗服务站点,提供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护理服务;建立养老机构—医院的多位一体养老体系,有效提供机构养老和医疗服务;建立完善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做到“老有所医”,增强老年群体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第二,要照顾老年群体的精神需求。优化升级养老服务品质,将生活照料等物质养老服务向精神养老延伸,开展交流服务和各项娱乐活动,注重对老年群体的精神关怀。第三,引导激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开放养老服务市场,发展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产业,丰富养老服务内容,优化升级养老服务供给。

【参考文献】

【1】郑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路径分析—基于铜陵市的实证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02):57-60.

【2】张俊浦.日本养老经验对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2014,30(08):136-140.

【3】王向南.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养老服务业体系重构:一种治理的视角[J].税务与经济,2016(04):28-32.

【4】陈卓颐,黄岩松,罗志安.关于提高养老照护从业人员素质的思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02):280-281.

【5】黄润龙.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瓶颈探索[J].现代经济探讨,2010(08):29-33.

【基金项目】本文属浙江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治理创新—基于杭州市的实证分析》(编号2018060)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舒晨(1997)女,汉族,浙江湖州人,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15级本科生,财务管理专业

猜你喜欢

杭州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杭州,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龙井茶园
杭州西湖春色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