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与色彩的嵌合

2019-09-10何沁文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抒情色彩情感

何沁文

【摘要】:在巴伯一生所创作的众多优秀作品当中,最具代表作的作品当属《弦乐柔板》,这是一部纯弦乐作品,是巴伯在1936年于欧洲留学期间的早期作品。巴伯的《弦乐柔板》则完美反映了尊重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的这一音乐观点。将传统与现代,情感与色彩完美的揉合在一起。本文通过两个部分的论述来阐述这一观点。第一部分从横向的抒情性入手阐述了笔者对这个作品的理解和认知。第二部分从纵向的色彩性入手,从作品的结构和情感与色彩的结合中浅谈了巴伯《弦乐柔板》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巴伯 情感 抒情 色彩

一、横向的抒情性

(一)抒情扬长的旋律线条

《弦乐柔板》(Adagio for Strings,op.11)是一个回旋曲式结构,由六个部分构成,由不同乐器重奏主部构成结构。该曲的是以一个旋律线条优长的旋律为主题乐思,从旋律写法上来看,这个主题几乎没有大的跳进,大都以级进为主,旋律线条极其舒缓。三个音为单位以二度关系的迂回方式,不断重复移位模进,并且节奏非常简单、以四分音符为总体形态的音乐旋律,在曲子中连续重复了七次,每一次的重复都仅用一种或两种乐器演奏,分别代表着作曲家不一样的情感表达,过程中依次以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的顺序不断出现,将主题一次次的呈现给听众,同时音量也随着主奏乐器的变换在不断的变化,由弱到强不断攀升,结尾在全休止缓缓渐弱中结束。正是在音值布局、乐器选用等因素的作用下,乐曲总体呈现出一个拱形的旋律线条,再加上不断模进的主题动机使音乐的发展绵延不绝、丝丝入扣,这样抒情扬长的旋律所呈现的优美线条,深深的打动着欣赏者的情感世界,并产生强烈的反响,使得人们向往与追忆着自身内心的乌托邦世界。

(二)灵活多变的交替节拍

在二十世纪初,现代音乐凸显个性才为主流,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多作曲家抛弃了传统的音乐创作,力求标新立异。在他们的音乐创作中,区别于 19 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他们不再把音乐旋律的优美动听放在首位,而是更加注重单纯的音响效果,例如无调性音乐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而巴伯在当时却反潮流而行,坚守传统,秉持自身风格,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发展自身的个性,这样折中的手法,在当时更加博得大众的喜爱。巴伯的《弦乐柔板》就尤为代表,不但包含了传统音乐元素的运用,更难能可贵得是突破了传统的外衣,大胆的运用了不少现代音乐的作曲技巧。周所周知,传统节拍如3/4,2/4等都在节奏进行中清晰的体现了自身的强弱规律。而巴伯在这首作品对传统节拍的摒弃,大量的将节拍进行自由的交替。甚至有时就放弃节拍号的记写,打破常规节拍强弱规律的限制,正是巴伯在延续传统的同时又进行创新的完美体现。

《弦乐柔板》作品的节拍十分独特,开篇五小节内就产生了三次节拍变化,但在音响效果处却保持了长线条旋律的一气呵成,抒情性极强。更耐人寻味的是,全曲来看竟很少发现有四小节的方整型乐句和八小节的对称结构,是一个十分明显的非方整形乐段。全曲用频繁交替的节拍来进行创作,正因为这种多变的节拍和非方整结构,所以乐曲内常会产生一些打破常规的音响效果或极具浪漫的进行。这种大量选用不规则的节拍转换,常常在听觉效果上让听众无法辨别但却毫不突兀。这种无序的节拍,极大的削弱了小节线的作用,是乐曲的横向线条不受节拍约束,有足够的空间缓慢生长。让情感在无序的延展中累积力度,使得旋律运动的力量得到发挥,如雪球般积累,形成内在的张力直至喷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节拍号的频繁转变是巴伯在《弦乐柔板》中突破传统的创新。正是这种巴伯在音乐创作过程中毫无破绽的使用节拍的频繁转换,才使得这个作品扬长抒情的旋律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二、纵向的色彩性

和声

巴伯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在他的早期作品中不仅体现了传统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抒情性旋律,而且在和声方面也没有抛弃传统和声功能的框架。巴伯在创作作品中追求音乐的音响效果來完美的呈现作品情绪,音乐创作技法中的和弦结构与和声的横向进行,保留了传统音乐创作手法。与同时期主流作曲家在使用非传统功能和声结构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反差。《弦乐柔板》是一个回旋曲式结构作品,同一主题不同声部不同乐器的不断模进,有时重叠,颇具赋格音乐的魅力,此曲的和声手法尤为独特。此曲整体的和声布局仍在传统功能内,是属调式和声范围,但又不缺现代化的和声色彩点缀,在运用上特殊,局部色彩独特,形成一种传统和弦与现代色彩交织的画面。传统与现代的在和弦结构与和弦进行完美交织,很好的体现了巴伯在保持传统的框架内进行大胆创新的理念。如:乐曲开篇不以主和弦而以下属七和弦作为开端,并且没有解决到主和弦,而是非常规的在属和弦进行结束,使人记忆犹新。

1.纵向的和弦结构

《弦乐柔板》的和弦结构无论是在传统或是色彩方面都尤为精彩。该乐曲随处可见的三和弦与属七和弦,证明了巴伯对传统和声框架的坚持。而现代色彩性和弦的运用也令人回味。

谱例为该作品的连接部(54-56),是作品最具戏剧化与色彩性的代表处。该处的和弦结构突破了传统和弦的使用,色彩极为偏离与大胆。由谱例可见,此处连续的使用与作品本调无关的大大七和弦,甚至无法用传统和声功能来表达,根音四度关系的进行,不仅在色彩也在力度关系上来强调局部和声的跳脱,从而达到对情感的表达与烘托。此处大胆的和声偏离,正是《弦乐柔板》的点睛之处,将浪漫主义晚期的风格表现的既奔放又含蓄。

2.横向的和声进行

《弦乐柔板》还是在传统和声的框架内进行展开,没有像‘二十世纪’大多数的作曲家一样的一味的追求‘个性表达’,不断的追求音色与音色的新的结合可能。巴伯任总是以一个调或某调性为中心这一后浪漫主义传统和声写作方式。但是,该作品却大胆的从下属七和弦开始,结束句也打破常规的在属和弦上终止,整首作品中几乎没有解决到主和弦,这大胆的色彩运用让作品的横向线条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和弦的框架。传统和声的使用和现代色彩的大胆使用,令横向的和声进行趣味十足。

从传统和声的框架来说,如谱例所示

乐曲原调降b小调中是六级走向下属和弦,表面看起来没有明显的和声功能进行,但在交替大小调的作用下,其走向正是下属到属的传统功能进行。这是作曲家巴伯隐藏在色彩内的对传统和声的坚持与继承。

不仅如此,这是作品中最具戏剧化与色彩性的代表处。由谱例可见,此处连续的使用与作品本调无关的大大七和弦,连续的大大七与大三和弦的连接,连续根音四度力度关系的进行,只能用字母来表示的和声,不仅在色彩也在力度关系上来强调局部和声的跳脱,从而达到对情感的表达与烘托,这以上几点无不体现了巴伯在传统和声框架内极其个性化的创新。

不仅如此,作品从主调主音开始,使用类似于20世纪的“泛自然音主义”的写作手法,使任何一个音听上去都不是调的中心音的音效,让每个音都没有过分的倾向。体现出传统与现代音乐语言的碰撞与交织,将传统和现代融合的恰到好处。同时,巴伯很少使用传统和声中“属—主”的和声进行,这样精心的安排弱化了功能和声进行,使得音响效果打破传统常规,耐人寻味。作曲家还采用不常使用的下属七和弦,乐句的结束音也没有常规的停留在听众期待的音高上,呈现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总结

塞缪尔·巴伯作为新浪漫主义音乐的伟大作曲家之一,穷尽一生的将自己的所有浪漫与幻想投入到其自身独特的音乐当中,虽然巴伯的创作在当时看来并没有紧跟时代的潮流,但他同时在坚持延续浪漫主义的传统时,也进行大胆的现代化色彩的创新。本文以巴伯《弦乐柔板》为研究对象,通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证实了巴伯对浪漫主义音乐技巧的娴熟运用,将传统的音乐语言和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完美的融合到音乐创作中,形成了传统与现代、情感与色彩相互交织,彼此成就的独特风貌。正因如此《弦乐柔板》扭转了人们在现代思维中所谓“传统音乐与非传统音乐截然对立”的观念,也与此同时巴伯形成了他极具特色的新浪漫主义音乐风格。

【参考文献】

【1】贾琦.解析巴伯《弦乐柔版》的艺术魅力[J].黄河之声,2012(05):100-101.

【2】左凌睿.巴伯《弦乐柔板》在传统中突破的音乐技法[J].黄河之声,2015(18):6-7.

【3】张涓.巴伯音乐作品中的抒情性[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1(03):75-88.

猜你喜欢

抒情色彩情感
情感
会抒情的灰绿
台上
神奇的色彩(上)
约会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