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德波的“景观”概念

2019-09-10张广烈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表象牙刷主义

张广烈

居伊·埃内斯特·德波(Guy-Ernest Debord,1931-1994),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实验主义电影艺术大师,当代西方激进文化思潮和组织——情境主义国际(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的创始人。 德波一生致力于艺术、文化、社会的研究,并用理论研究来指导实践,1931年德波出生于巴黎的一个破产家庭;1951年在葛纳通过了高中会考(这是他唯一被承认的学历);随后加入了伊索领导的字母主义运动并迅速成为明星;1952年,年仅20岁,拍摄了第一部电影《为萨德疾呼》(Hurlerment en faveur de Sade),其中长达24分钟的静默和黑屏成为法国先锋派电影史中最著名的短篇;1952年组建了字母主义国际;1957年创建了情境主义国际(1957-1972),作为其景观理论形成的思想母体;1967年出版《景观社会》(La Societe du Spectacle)建构了景观的概念,1988年的《景观社会评论》是对《景观社会》的延续,两本著作承载着德波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景观社会理论。“景观”是德波刻意建构的概念,指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极限即是景观社会,景观是对物的遮蔽,是种对物的“伪”认识,景观的“堆聚”呈现为景观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因为统治阶级的强加意志和景观操控的隐蔽性,人们主动地认领这种强加意志,自由的选择已被选择的生活。

景观,本意是物的表象,也指人作为主体,看到的“伪”“可见”。德波从本意出发,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了一种新的阶段——景观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景观已经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的手段,表现为一种“不可见”,是对社会统治阶级隐性操控的批判。德波在他的任何著作中都没有直接给出景观的概念,而是试图通过各种指向性的链接来建构这种概念。接下来就几个指认性明确的作简要讨论,来理解景观到底是什么。

在《景观社会》一书的开篇,德波写到:“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聚,景观存在的一切全部转化为表象”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现代”、“展现”、“生活本身”、“表象”。“现代”可以理解为不是过去的,而是发展了过去,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随着大规模商业和资本积累之下,尤其是大量媒体新技术的出现,“现代”的社会关系已经发生变化,从“人与人的关系”异化为“物与物的关系”再次异化为一种“展现”。“展现”即可以看作景观,带有图景性的一种描述,物的“展现”为物的景观,景观的堆聚即为德波指认的景观社会。“生活本身”即可理解为时间也可作为空间,总之是应该真实存在的,而在景观中,真实存在已经不可能,更确切的说是被“展现”所遮蔽,看到的只是一种图景。“表象”就是这种图景,“展现”带有主观色彩,而景观本身也具有这种自我意识。简单来说,景观就是各种事物展现出来的样子,被显示在我们可见与不可见的视野之中。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牙刷,牙刷本身存在为牙刷,而我们接触到的不只是这种存在,还有它的样子、作用、目的等等等等,这就是它的“表象”,而这种表象是通过电视、网络、手机、广告牌、收音机等媒体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等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我们看不到它本来的样子,它的成本、作用等已经被遮蔽。

“景观不是影像的积聚,而是以影像为中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 。景观具有自主意识,不是静态的影像聚积,而是不断的进行自我发展的,这也是它的生命力所在。一种牙刷被广泛接受,而一旦有人发现了它的虚伪,比如知道了它标榜的功能毫无用处,通过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很快将被淘汰,被重新冠以新的功能。而将牙刷看作是通过各种大众传播技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视觉欺骗合不合适呢,德波认为并不合适,“景观不能被理解为一种由大众传播技术制造的视觉欺骗,事实上,它是已经物化了的世界观” ,牙刷本身展现为景观,这种景观置于景观的社会当中,选择怎样的表现牙刷是世界观的体现,可以选择贵的、可以选择特殊功能的,而这种选择就是客观化的看待世界的视觉。

选择是我们做的,也不是我们做的,“景观是对在生产领域或在生产所决定的消费领域中已做出的选择的普遍肯定” ,生产牙刷时已经做出了选择,他们知道生产什么能够获得利润,我们只是对他们的选择给予了肯定,已经生产的牙刷利润低怎么办,赋予它另一种表现来让我们“对号入座”的消費。到底是谁选择了这种生产?是我们、是生产者、是资本家?“景观的语言由主导生产体系的符号所组成,这些符号同时也是这一生产的最终的和最后的目标” ,原来是占统治阶级的生产选择的,那表象牙刷也就成了统治我们的工具,而我们并没有这种察觉。没有察觉,是因为我们“不可见”,它不想让我们看到,“景观自身展现为某种不容争辩的和不可接近的事物,它发出的唯一信息是:‘呈现的东西都是好的,好的东西才呈现出来。’原则上它所要求的态度是被动的接受” ,由此可知景观是种隐形控制,将我们视为“观众”进行对待,正如剧场演出,有演出者和观众,观众随着演出者表现出来的情绪或喜或悲,而作为观众却全然意识不到。归其原因,“景观征服现实的人们达到这样的程度,即经济已经完全控制他们” 。看吧,最后还是归结于经济,又回到了马克思的景观决定论,而景观作为延续,是生产物品的装饰、是制度理性的展示,是一种让人“可见”的倾向,表现为它想表现的样子,展示在我们面前。

由此可得,景观是表象物通过新的社会关系的展现,展现为一种“可见”和“不可见”,正如富尔茨和贝斯特所说景观指“少数人演出,多数人默默观赏的某种表演” 。这是种隐性的社会关系,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新的统治形式,一方面让你看到他想让看到的,另一方面让你看不到你想看到的。贝斯特对景观概括为:景观的现实是:1、一种真正的社会阶级统治的机构设施;2、一种意识形态,源于现实的社会状况,已经变得十分实际,并在物质上得以解释;3、这种意识形态拥有一种真正的“催眠行为”和“刺激力量”。 化繁为简的说,在我看来景观可以归结为一个“伪”字,这里的伪并不是假的意思,是种伪装、包装,是刻意的展现出来的虚伪的东西,即是一种虚伪的表演。

猜你喜欢

表象牙刷主义
表与里
表与里
是谁偷走了小牙刷
是谁偷走了小牙刷
是谁偷走了小牙刷
新经典主义
都是主义
透过表象看公式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牙刷牙膏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