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有效性的思考

2019-09-10丁兆才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高中数学有效性

丁兆才

【摘要】:在高中的数学教学当中,问题的引导有利于学生在思维上的走向,正确、合理的问题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为增加问题在课堂中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是否有明确方向,问题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具有启发意义,难度是否适合学生等。本文主要针对高中数学科目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进行分析,以期给数学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问题设计 有效性 高中数学

人类的进步往往是伴随着问题的出现,而知识的积淀也在于问题的提出,课堂中的问题设计是否合理能够对学生的思考方式造成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内容空洞的课件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低下,而只有完美的教学课件也不能促使学生掌握对应的数学知识,好的教学课件必须伴随好的问题设计才能发揮它在教学中的最大优势。本文结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案例,简要的举例说明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明确教学方向

在每一章节的数学学习上,老师准备的问题都要有指向性,针对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做出分析,只有问题结合专门的知识点进行设计,才能有助于学生掌握主要的知识点,明确学习方向【1】。老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当中,在确定好教学主题之后,围绕主题对问题进行准备和筛选,让教学的路线更清晰,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

例如,截取在“正弦定理”教学中的片段,在进行“正弦定理”知识的教学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几何知识,引导学生对“正弦定理”进行验证和分析,针对在“正弦定理”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关于三角形的知识面较广,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如何对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书写和表示?

正弦定理:,在任何一个三角形当中都能够运用和成立吗?

除去通过辅助线证明正弦定理,还可以使用其他办法进行证明吗?

能否站在方程的角度,用三角形的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

例如在∆ABC中,已知B=90°,a=6,c=8,那么b=?

例如在∆ABC中,已知B=60°,a=6,c=8,那么b=?

例如在∆ABC中,已知B=150°,a=6,c=8,那么b=?

学习正弦定理后,在三角形的哪些问题上可以运用正弦定理呢?

在这个案例中,第一个问题为课程的主题奠定了基础,在问题证明上给出了知识基调,第二个问题直接指明了本次教学的目的是什么,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问题均是相对自由的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可以交给学生大胆的思考和尝试【2】。通过对后面几个问题的思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同时在验证的过程中还有利于提高辩证能力,加深学生对于此知识点的认识深度和知识印象。

具有知识启发的效应

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能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用辩证的思维模式对定义进行推理和证明,从表面上看,老师在问题上的设计是为了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但其实是为了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3】。老师在进行问题的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所突破的问题,不宜过难也不宜太过简单。按照学生的思维模式结合正确的知识结构进行设计,让问题具有价值,能帮助学生认识到在数学学科中问题的提出是在学识上不断突破的关键点,同时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探究精神。

例如,截取“平面向量”教学中的片段,平面向量是在数学上对向量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灵活的运用向量能更好的解决在几何问题当中遇到的问题,用简单的字母和箭头就可以表示几何图形的方向和长度,针对关于“平行向量”的学习,设计了以下教学问题:

1)在同一个平面上,如何用两个字母来表示两个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能否举例出只含大小或者只含方向的向量?

能否解释0向量与0的不同点?

4)能否在图片中找出相等向量、共线向量?如图所示

这个片段的问题设计为的是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在学习过程当中因为知识而受到的启发,重点在于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而不是老师教学生学习知识。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把向量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由于数学的灵活性和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别,很多时候数学的相应教材不能全方位的照顾到每一个同学,所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还增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上的缜密程度。

自由发挥空间

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最值得发扬的是学生的探究精神,所以老师在教案的问题设计上,一定要给问题留有一定的发挥空间,供学生根据相关的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摆脱书本知识对学生思维带来的约束,在遇到问题时具有良好的思考习惯【4】。在设计问题的过程当中,给予一定程度上的辅助资料,能帮助学生更迅速、更准确完成教学目标,甚至有可能超额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截取“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及判定”教学中的片段,在学习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后,进一步探讨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相关的教学目标,对平面与平面之间的平行关系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在学生们所处的教室空间中,相对的两面墙所处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2.在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内,如何选取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3.根据前两个问题,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两个平面平行的定义?

4.根据课本内容,表述标准的关于两平面互相平行的定义

利用相对自由的问答方式,让学生对同一知识点多次进行重复,能够加深相应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记忆,同一知识点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进行提问,让知识在学生认知中的构建更加完整、更加系统,在增强记忆的同时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难度选择适当

在教育行业中,会提问也是一门艺术,不仅要注意提问的深度还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有很多内容丰富、课堂活跃的教学案例,由于问题难度把握的不够精准,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效率低下【5】。在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已经有人提出了关于学生智力发展的相关理论,具体指两个方面,学生在依靠自己已有智慧的情况下,一个是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还有一个是自己不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但通常这两者之间由“能完成”到“不能完成”是可以通过老师的问题设计来打破,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让不可以变成可以【6】。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对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也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例如,截取“函数”教学中的片段,在进行函数的学习时,可以针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进行提问,能更好的让学生对问题和知识进行理解,具体问题如下:

1)在平时的假期生活中有在游乐园游玩过吗?对于游乐园中的“大摆锤”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2)在一条光滑的道路上,有一辆小汽车在遇到危险时,踩下急刹车后仍然向前滑行了A米,如何用相应的公式表达此运动轨迹?

通过相关“函数”问题的探讨,设定相应难度的问题结合实际生活,找到变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能够让学生自己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增强遇到障碍克服障碍的能力,间接的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

结束语

课堂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教案的设计,还要结合相应的问题设计,才能将课程更佳完美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最大受益者。

【参考文献】

【1】郝琳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16):165.

【2】王贵. 高效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策略[J]. 教育艺术, 2018(1):62-62.

【3】Jiali.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erative teaching[J]. 校園英语, 2017(27):36-38.

【4】黄建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思考与实践[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 40(04):117-119.

【5】Albalawi A S . The Effect of Using Flipped Classroom in Teaching Calculus on Students’ Achievements at University of Tabuk[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 Science, 2018, 4:198-207.

【6】朱玉宏. 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教学思考[J]. 学周刊, 2017(30):120-122.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高中数学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精设计,巧提问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