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的课堂教育行为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9-09-10李盈秋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师

【摘要】:本文就教师的课堂教育行为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对教师的积极的课堂教育行为进行了探讨,分析其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积极影响,并对如何建立起教师积极的课堂教育行为进行了论述,建议教师需寓教于乐,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言语沟通方式,对待学生持尊重、理解、宽容和真诚的态度,在课堂上建立起民主、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以及教师自身须拥有积极的心理品质等,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和成长。

【关键词】:教师 积极的课堂教育行为 中职学生 心理健康

一、引言

职业教育是我们国家教育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技能型人才的输送以及世界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因此,这几年来,职业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许多扶持政策也陆续出台,希望职业教育能迎来属于它自己的春天。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发展是重大问题,如何才能让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这是一个全体职业教育人都需要去考虑和探索的问题,也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

中职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一直都是我们关注的对象,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中职学生心理的健康具体指的是:1.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2. 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3. 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4. 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5. 保持健全的人格。6、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7、热爱生活、热爱集体。8、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9、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

若学生要在这些方面保持健康发展,则需要一定的发展条件,这些条件来自于其自身以及外部的环境。

二、研究现状

(一)目前已有的关于“教师的教育行为”的研究

尹山鹰在其《教师教育行为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一文中指出(尹山鹰,2011),教师教育行为主要是指教师在其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所实施的各种方法和策略,以及教师在课堂内外采用的一系列教育手段和教师在课堂上发生的教育行为。按其功能来划分,教师的教育行为可以分为管理行为、辅助教学行为和教学行为这三类。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指的是,教师为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和确保单位时间内能有所教学效益的行为。辅助教学行为,是指具体的学生和教学情景。而教学行为,则是指直接指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可以提前做好准备的行为。

所以说,教师的课堂教育行为,也可以理解为教师在课堂上的课堂管理行为、辅助教学行为以及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行为。这些行为都在从不同的角度促进着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张凤兰等发表的《教师与学生关系影响下的促进性紧张和失败之回避》文章指出(张凤兰等,2003),学生的考试紧张与其考试失败之后的回避密切相关,学生之所以会产生失败之后的回避,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及其所确定的师生关系长期影响的结果。调整教师的教育行为及其所确定的师生关系,可以改变学生失败后回避的认知图式。

朱金红在其《师源性学生心理障碍探究》一文中陈述(朱金红,2010),教师的教育行为不当会导致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减少师源性伤害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因此,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行为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目前已有的关于“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面的研究

德西(Deci)和赖安 (Ryan)基于语言学习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中指出(曹珊,2017),一个人的内在动机可以促使个体为了愉悦和满意感而产生或执行某种行为。教师的自主性支持,是促进学生内在动机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自主性支持有助于建立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育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揭示的便是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认同和赞许等积极心态对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影响。

魏建国在《浅谈中职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一文中陈述(魏建国,2008),教师的教育行为会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可以表现为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学生的人际关系,影响学生乐观情绪的建立,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朱金红在《师源性学生心理障碍探究》一文中指出,教师的心理情绪问题及其导致的不适宜的教育行为, 常常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自信与自我效能, 使学生过度焦虑、压抑或抗拒、逆反, 严重影响学生人格、情感、意志的健康发展。她还指出, “师源性心理障碍” 的表现常常是隐性的,它对学生的心理伤害是长期的。

三、关于中职学生如何定义教师的积极的课堂教育行为的调查分析

教师是学生健康发展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他们的教育行为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最多且最为直接的方式之一,教师在课堂上的积极和消极教育行为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采取和发扬积极教育行为,避免消极教育行为,不仅可以使学生喜欢教师的课堂,还可以使教学变得更有效果,更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在对“中职学生如何定义教师积极的课堂教育行为的调查分析”中发现,学生期待教师在课堂上做出积极的教育行为,因为积极的教育行为可以使他们对课堂及学习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从而使他们轻松学习,快乐学习。

教师的课堂教育行为分为积极的课堂教育行为和消极的课堂教育行为,调查结果显示,积极的课堂教育行为包括,认真,专心,耐心, 用心,语气平和,热情友好,多与学生交流互动,及时夸奖学生,关心学生,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维持课堂纪律,课程讲解详细、清楚,授课过程中没有太多的停顿,让学生多发言,多让学生思考问题,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讲笑话,关注基础薄弱的学生,主动帮助学生等。消极的课堂教育行为包括了,在课堂上接听电话,谈论与上课无关的事情,在同学与同学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形成对比,课堂纪律不管,不平等对待学生,课堂上玩手机,把情绪带进课堂,对学生的行为不予回应,大喊大叫,语速过快,迟到,拖堂,谩骂学生等。

学生期待老师做出积极的课堂教育行为,这些积极的课堂教育行为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让学生感知到自己是被关注和被关爱的,自己是被悦纳、肯定和鼓励的,自己是学有所获、学有所得的,自己是开心、快乐的,等等。

教师积极的课堂教育行为可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使学生学会悦纳、肯定和鼓励自己,学会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学习,学会乐观情绪的建立,使学生形成和拥有健全的人格。

四、建立起积极的课堂教育行为

(一)寓教于乐

學生如果能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游戏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在较长的时间内都能把注意力放在课堂的学习上,从而使教学变得更有效果,让学生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从而学会在做中学和玩中学。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有选择地选择教学方法,如讲故事,看视频,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良好的言语沟通方式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通过言语来进行的,不当的言语沟通方式不仅会给学生带来诸多心理伤害,还会影响到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控制式的言语,缺乏对对方的理解;命令式的言语,缺乏人格上的平等对待;重复式的言语,话语信息价值低。

因此,教师要树立沟通的理念,在与学生沟通时,要意识到师生之间是人格平等的个体,师生之间的身份角色就是在“学生教师”“教师学生”之间不断切换、变化的过程。

教师的语言不仅仅是简单的言语传递,更是教师自身文化知识、教育技巧、生活经验的综合反映。所以说,教师需培养沟通能力,强化沟通意识,构建理想的话语情境,营造良好的言语沟通氛围。

(三)对待学生持尊重、理解、宽容和真诚的态度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态度,是师生之间建立积极情感和互动的基础。不管是积极的言语评价,还是非言语信息,在与学生交流时,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心、理解、宽容、鼓励和真诚的态度,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提高自信,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

(四)建立民主、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

学生们在学习知识、技能之时,有着认知上的冲突,此时,教师应欣然接受,启发引导学生,而不是将知识强加给学生,从而实现教学上的民主。

课堂氛围上的民主,师生间的平等交流是关键。这需要教师在精神上敞开和接纳学生,尊重学生。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热情的激励和期待是营造课堂温馨氛围的重要因素。激励,可以激发人的斗志,使人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中。期待,是对学生的肯定及鼓舞。学生若受到老师热情的激励和期待,总是会或快或慢、或早或迟地展现出其积极的方面。(郑玉,2008)

和谐的课堂氛围有赖于教师宽容品质的体现。“宽容”,指的是对自己不同意或不喜欢的事情的忍耐。在课堂上,教师既要照顾到学生的情绪,也要维持课堂上和谐的氛围以及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这便需要教师拥有宽容的品质,缺少宽容品质的课堂是焦虑紧张的、不融洽的课堂。

(五)教师自身须拥有积极的心理品质

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影响,而且该影响是潜移默化式的,所以说,教师自身须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才能给予学生以正面积极的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平等的态度,教师的稳定的情绪,乐观开朗的心境,勇敢坚强的意志,健康积极、奋发向上的性格品质等,无不都会对学生的性格、人格产生着熏陶和感染。

学校要采取多种方式,如专家讲座、个案分析、校本读书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去加强和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田丽丽,金盛华,2002)

教师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此时,若能定期地组织教师进行分析讨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管理心理素养和能力。

教师阅读教育理论著作,如健康的课堂管理、教师心理健康等著作,对我们改变教育的理念可以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教师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使教师在紧张工作之余,放松心情,加深了解,增强教师团体的凝聚力。

五、总结

教师积极的课堂教育行为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该体验促使学生乐学,好学,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尹山鹰.(2011).教师教育行为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外国语文论丛(5),206-210

【2】张凤兰,唐燕,石秀印.(2003).教师与学生关系影响下的促进性紧张和失败之回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03年

【3】朱金红.(2010).师源性学生心理障碍探究.榆林学院学报(1),95-97

【4】曹珊.(2017).高校教师语言暴力成因及消解策略——以教育沟通为视角.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119-123

【5】魏建国.(2008).浅谈中职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天津职业大学学报(12),80-83

【6】郑玉.(2008).在快乐中学习和创造——对一位初中数学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叙事探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田丽丽,金盛华. (2002).国内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述评.上海教育科研(9), 32-34

作者简介:李盈秋(1984—),女,汉族,广西玉林人,任教于广西玉林农业学校,在职研究生,目前属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育硕士。

猜你喜欢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秋天在哪里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美育教师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