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误区及应对方案
2019-09-10邓明田赵士军
邓明田 赵士军
摘 要: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发扬人。当前形式也正是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观、价值观的最佳时期。其中,最有重要体现的便是向党组织靠拢,但受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影响,大学生入党动机存在种种不纯的现象,基于此,笔者将指出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误区及应对方案,同时,也提出只有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端正纯洁的入党动机,才有利于其自身健康发展的见解。
关键词:大学生;入党动机;误区;对策
入党动机是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想法。它从根本上影响着未来党员个体及群体的素质,其入党的纯洁性和端正度受当今社会的高度重视。当代大学生对党的峥嵘历程缺乏实际体验,尤其是把对党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则更有难度。于是,大学生在对待入党的问题上,便出现了种种不正确认识的现象。本人将结合自身学习、成长经历来剖析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误区,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举措来应对由思想意识不足而引发的相关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的类型
(一)功利虚荣型
中共党员是一个光荣的称号,许多同学认为,成为共产党员可以给自己和家人脸上增光添彩,同时现今有众多大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问题,而成为共产党员便会在评优表模,推荐就业等方面占具一定的优势,许多同学便看中了这一点,将其认为是优先就业的敲门砖,甚至是跳板,便在这种虚荣心和功力心的驱使下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二)盲目从众型
当代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的中流砥柱。许多同学在看到自己的朋友或者是室友写了入党申请书,自己也不甘落后,随波追流的效仿,以致扩展到整个班级或者是整个学校。
(三)政治资本型
一部分学生认为中共党员在社会中容易受到提拔和重用,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在为今后个人发展打基础。抱着这种心理。一部分品学兼优,吃苦上进,无私奉献的人入党后,思想上与入党前有了截然不同,忘记了、
入党的初衷,变得松懒懈怠,工作马虎,不求上进。
(四)思维定势型
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在小学时,老师会引领小学生加入少先队。在中学。老师会引导学生加入中国共青团,进了大学,入党之情油然而生。随着这一套所谓的固定格式,一部分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他们中却很少有人会思考为什么要入党?入党之后干什么?
二、对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而纠偏的原因
大学生是否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政治信仰,关乎党员队伍整体的纯洁性和先进性。面对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种种不纯而纠偏治错,便有利于贯彻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只有有效地纠偏,才能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长远看,此举有利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奠定基础性的保障,也才能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要求在大学生党员选拔培训工作中得到落实。
三、明辨动机的“善”与“恶”
良好的动力可以促使人们客观科学地对待客观事物,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社会的进步;不良的动力则会促使人们片面地,狭隘地对待和思考客观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阻碍社会的进步。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未来,民族就有希望。当代青年大学生必须心怀纯洁入党之心,方可促进国家富强,社会进步,民族振兴。
四、纠正不纯入党动机的策略
(一)加强思想教育
在大学课程中,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之课,教育工作者们应加强对其内涵的阐述,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积极进取,乐于助人,踏实肯干,勇于担责的新时代青少年。
(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笔者认为,为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强化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需要充分做好老党员的行为示范培养,加强党建结合团建,党建、团建共同发展的尝试,从而为新生注入积极的入党思想。
(三)发挥党校作用
当大一新生接受了简单的入党启蒙思想教育之后,会形成较浅层次的入党冲动,在这时,党校需加强其系统的指导,唤醒大学生的真正入党激情,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原本可能存在的入党动机偏差全面纠正。
五、结束语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需要持续完善自身。为此,应对当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进行合理引导,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让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的大学生走进党的队伍中去。
参考文献:
[1]张爱国.浅析大学生入党动机[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83-84.
[2]任涛.大学生入党动机纠偏路径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7.(10):239.
[3]陈青雁.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学生入党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7.33(3):99-104.
[4]程术兵,杨月,等.大学生入党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5]王文龙.新形式下大学生入党动机多样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蚌埠党校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