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古诗之美

2019-09-10韩敬群

新阅读 2019年3期
关键词:叶嘉莹古典古诗

韩敬群

近现代以来,女性学者品鉴诗词之美,能卓然树立、自成一家,影响不但止于学界,止于当时,而且可以一直抵达普通读者,持续到当下甚至将来的,从我个人的观点,有两位大家。一位是沈祖棻,另一位是叶嘉莹。沈先生本人就是现代最有成绩的诗词大家,她的“有斜阳处有春愁”即使放到《漱玉词》中也称得上名句。她在金陵大学、华西大学、武汉大学都开设过诗词赏析的专题课程。以女性之敏慧、词人之隽才,深入古人的文心诗境。当年我在北京出版社策划“大家小书”丛书,第二辑就收入了她的《宋词赏析》。其实她还有一本小书《唐人七绝诗浅释》是我认为的最好的深浅皆宜、雅俗共赏的“大家小书”。叶嘉莹先生是国宝级的诗词赏鉴大师,她的多种著作直接引发了当今普通读者对中国诗词的濃厚兴趣。我最喜欢、印象最深的还是她1984年在中华书局出版的那本《迦陵论诗丛稿》。缪钺先生在该书《题记》中特别总结出她“深造自得,摆脱常谈”的四个特点: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纵观古今,融贯中西。四点之中,叶先生讲诗的“融贯中西”堪称她的独家法门。

同为女性,同具慧感灵性,潘向黎的《梅边消息》从出版以来,收获好评不断,这其中不但有毕飞宇、何立伟这样的作家,也有李敬泽、丁帆、王彬彬这样的学者,当然更多的是为其细腻的解读、清丽的文笔所吸引而成粉的普通读者。潘向黎讲古诗,会不会继沈祖棻、叶嘉莹之后另立坛坫、再开新路?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也因此让人充满期待。

潘向黎当然不是沈祖棻、叶嘉莹。她幼承家学,在父亲潘旭澜先生的言传身教以及复旦名师鸿儒云集的氛围中长大,自然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接触、亲近古典诗词的门径。作为全书代序的那篇《跟着父亲读古诗》,一开头就引毕飞宇的话说,“你从小的环境里中国古典文学这一面太强大了”。不过她后来并没有沿着这条看起来轻车熟路的方向继续走,她读了丁帆先生的现当代文学博士,成为《文汇报》首席编辑,一位出色的小说家。但可以想象儿时的天然爱好一直是与她的阅读、写作相伴始终的。在她作为一个小说家、散文家正繁花绽蕊、风生水起的时候,兜兜转转,她似乎命定般又回到了从童年开始的诗词之美的发现之旅。这个从中国诗词“山川映发,使人应接不暇”的“山阴道上”流连忘返的旅人,不忍把中国诗词的美景独秘于心,她要成为中国诗词之美的使者,导引更多人成为美的倾慕者、追随者与领受者。

2013年11月8日,在第二届“老虎文学奖”的颁奖现场,我第一次见到作为作家的潘向黎,低调温婉,举手投足,尽显古典之美。但我第一次注意到古诗品赏家的潘向黎,却是在4年之后,在她的公众号上,一篇她讲晚唐诗人韩偓的文章,其中特别称引了韩偓的两句诗:“此生终独宿,到死誓相寻。”这样斩钉截铁、至死不渝的深情挚感,其浓度,其炽热,在古典诗词中实在并不多见。潘向黎对这几句诗的解读也是直接而有力量的:“理想主义常常容易折断,而此四句(包括上两句‘菊露凄罗幕,梨霜恻锦衾’)既一往情深,又一往无前,痴诚,又勇毅,难得之至。”因为这篇文章,我特别找来《全唐诗》,把韩偓的那几卷都读了一遍(《全唐诗》卷六百八十——卷六百八十三)。在我阅读古典诗词的经历中,类似这样因为一位出色的“导游”的指引,而重新发现、体会到自己从未寓目留意或者是虽然读过却被轻轻放过的“风景”的情形,我自己清晰记得的,以前也发生过两次。一次是因为在有一期的《世界文学》杂志上读到一位日本诗人的诗,其中引了白居易的两句诗:“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我由此注意到白居易诗中那种特别的对美的脆弱易逝的异常敏感。还有一次,是读三毛的一篇文章,其中提到她转引的苏轼的词句“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伤”。其中飞扬飘举的豪情逸兴,的确也只有东坡才写得出来。我自己也算是熟读东坡词的,但对这两句词当时却全无印象(事实上,东坡词原来这两句分属上下篇,一句是“醉笑从公三万场”,另一句是“不用诉离觞”)。《梅边消息》中,类似于对韩偓这样的发现,其实不胜枚举。读者细心赏读,一定都会有自己的收获。

潘向黎赏读古诗,经常让我想到另一位也是作家身份后来也曾专力于为后学做诗词启蒙的前辈——李霁野先生。李先生在晚年分别写了《唐人绝句启蒙》和《唐宋词启蒙》两本书。他的这两本启蒙,其旨归都在以个人的经验观照文学,同时以文学的美感升华人生,让文学与人生在亲切之中互为镜像,互相生发。读者看到她的名篇《杜甫埋伏在中年等我》中这样的话:“却原来,杜甫的诗不动声色地埋伏在中年里等我,等我风尘仆仆地进入中年,等我懂得了人世的冷和暖,来到那一天。”再看看《若待皆无事,应难更有花》开篇说的那段趣事:那日,看到一个朋友微信里贴出来饮茶的照片,清静的茶室,井栏壶,汝窑盏,瑞香袅袅,荷花含笑,好不自在。她的文字说明却是:一个重要客户跑掉了,一个正在冲刺的项目卡住了,马上又要出国,行李都没时间准备,整个人失去方向,干脆先出来喝个茶。马上为她点了赞。并且加了一句:“若待皆无事,应难更有花。”

一定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在这样的感慨、这样的故事中,古典诗词与我们的现实人生是如盐入水,妙接无痕的。是的,就像《梅边消息》书封所说的:“在古典风景里,触摸中国人的心跳和脉搏。让匆匆忙忙的人生,活出流水高山的韵致。”今天的中国人,放着前人给我们留下的那么多妙想奇思、清词丽句,不加理会,不知珍赏,与燃桂为薪、焚琴煮鹤,大概同是煞风景事。不过,吟诗诵词,也不是为了妆点风景。古人的诗词与古人的心事焊接在一起,构成我们民族根系中的血缘与文脉,让我们当代的俗世生活有了深度与厚度,有了精神的慰藉与依托。从这个意义上说,《梅边消息》发现的不只是来自遥远的唐宋的古诗词之美,更是古今相视一笑的默契之美。

猜你喜欢

叶嘉莹古典古诗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掬水月在手》:纪录片里的叶嘉莹
劳劳亭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古典文化的传灯人——叶嘉莹
叶嘉莹:诗词可使人心不死
轻古典风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