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空保障设备研发机制创新

2019-09-10石伟朱墩冯强

装备维修技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技术创新原则机制

石伟 朱墩 冯强

摘要:航空保障设备是航空维修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航空装备作战效能、飞行安全和装备完好率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也是空军推动航空维修保障模式变革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大量新战机投入部队使用,新机大量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特别是全新的设计理念,对保障工作产生巨大影响。它们性能先进,功能综合,集成化、智能化程度高,由于大量应用计算机系统软件、机载嵌入式功能软件,大部分系统功能和维护检测都通过软件实现,对维护人员的软件使用维护技能提出了新要求;复合材料、隐身材料的大量使用,需要采用新的检测方法、修复工艺和设备,新机对保障设备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强。军用航空设备的作战效能的发挥,离不开航空保障装备的支持,因其对未来战争所起到的作用,当前我国对高科技军事装备的研发给予了高度重视,航空保障装备的研发至关重要。本文从现代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航空保障设备的发展现状,其后阐述了其未来的发展思路,并对其研发机制的创新进行来了深入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航空保障设备;机制;原则;技术创新;发展

航空保障设备指的是在飞机执行飞行任务及地面维修的过程中,为其提供辅助支持的设备仪器。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科技军事水平不断提高,带动了军用航空装备的进步,国家对此展开了大规模制造和研究,并持续优化升级军用航空装备的种类和性能。航空保障设备承担着保障各类型军用航空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任务,但随着现代军用航空设备复杂性提高,令保障设备的研发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本文就其发展与创新展开论述。

航空保障设备的现状分析

近幾年,我国航空保障装备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航空设备品种齐全、布局合理、配备完全,但从使用细节看,仍旧存在些许不足。

体系结构缺陷

当前航空保障设备体系内主要包括:地面保障、故障检测、原材料保障以及设备维修等环节,各个环节用于解决不同航空军用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然而就体系方面来看,综合保障设备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缺少相应的应急机动和野战保障等装备。再加上目前我国所研发的航空保障设备型号较少,品种较为单一,这是该体系不完善的具体体现。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航空保障设备的通用化、组合化、模块化等方面的性能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航空保障设备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匹配度存在差距

以电源车为例,这是航空站点保障装备中常用的一种设备,虽然数量众多,但由于功能性方面的缺陷,使其无法为军用设备提供综合保障,且时效性也较低。另外,该设备也无法匹配多类型机种启动通电检查实际需求。现代军事战争中机种的使用量大,多样化要求高,如果仍旧保持现有电源车配备现状,在今后的发展中恐怕无法满足实际作战需求。

航空保障装备发展原则分析

技术层面

航空保障装备的发展需要与作战航空装备发展速度保持一致 军用飞机作战过程中,与之相对应的综合航空保障装备体系需要提供协同保障。就目前国内形势看,航空作战设备与保障设备的设计制造并没有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当代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如果仍旧按照以往的发展模式,在作战设备制造完成后再寻求保障装备根本无法满足当前军事领域的发展需求。由此可见,为了更好的满足军事作战需要,未来航空保障装备的发展要加大与作战设备制造部门和保障设备制造部门之间的联系,使其积极参与到作战设备的研发过程中来,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制定科学统一的保障装备参数标准,并加以实施,能够有效提高航空保障设备制造的效率和水平。

软硬件系统的配套开发必不可少 由于航空保障设备设计与制造过于依赖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但二者的研发环境是相对独立的,因此关联性不大。这种情况下,航空保障设备的应用实效受到了直接影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扩大未来软件程序对航空保障装备的影响力,在研发新型军用航空作战设备和技术的同时,要注意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协调性。

促进传统保障方式与现代保障方式的有机结合 该项举措能够有效提升航空保障装备的反应能力。传统的航空保障设备运作具有严重的个体思想,将其与作战设备运的用结合在一起,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科技产物的优势,实现组织结构、保障功能等层面的综合发展,为到成整体最大功效的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管理层面

航空保障设备管理体系的涉及范围较广,再加上系统本身的复杂性,需要更加科学的管理方式来提高保障体系的功效。通过研究与分析,笔者发现国外成功军事管理经验中有不少可取之处,必须建立得到广泛认可的管理方式,实现管理模式的统一。我国由于缺乏统一化管理体系,因此无法实现对航空保障设备体系的全系统与全寿命优化。当今时代,航空保障设备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为了减轻传统国内管理模式的消极效应,相关人员应当结合我国发展实际,遵循原有的编制体系,明确职能分工,建立航空保障装备管委会,该组织由军方与职能部门代表共同组成,用于统筹规划航空保障装备的发展。

航空保障设备虽然是航空作战的附属品,但其体系完善工作不容忽视,传统理念并未意识到这一点,这对于保障装备的体系协调与发展十分不利。而未来的航空保障设备的发展需要转变这一挂念,决策者与领导要加大对航空保障设备研发的重视力度,将各项措施落实到设计、制造、管理等各个环节,同时进一步提高资源分配率与利用率,为航空保障设备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研发机制创新思路

当前西方国家已经全面实现了航空保障设备的分析与设计标准化,并颁布了相应的军标和手册,保障设备的设计和分析均采用计算机技术,大大提高了设计分析工作的自动化水平,我国在此方面还亟待提升。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加强基础性研发队伍建设和基础性研发工作的地位。以技术成熟度为标尺,按照价值发现和价值创造的定位,构建面向基础理论研究的超前型研究室和面向型号应用研究的应用型研究室。根据定位,量身打造考核机制和薪酬体系,保障基础研究队伍的稳定和基础研究工作的持续开展,保障制造所科技创新的源泉。

在制定航空保障装备过程中,积极引用计算机建模与仿真技术,以便于更好的提高设备水平和范围,满足用户需求。通过该种技术,可以在满足全寿命周期费用的前提下,确定装备研制费用、进度和性能的要求,同时对组合参数进行优化,而仿真建模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相关人员了解航空保障装备中各零部件、组件、设备和软件与整个装备的关系,并对其正确性加以验证。另外广泛采用容错和重构技术,如们列阵、微处理机以及其他复杂的数字式器件的应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预定的容错级上进行重构,该项技术在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的应用以及取得了成效。

航空电子保障设备较为复杂,且性能和功能呈现多样化特点,检测工作量大,這就需要确立起科学有效的检测方式,为航空电子类检测内容和标准优化提供保障。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手册,数字化保存技术资料及相关内容,便于工作人员进行交互式查询,在通过计算机的系统显示,快速找到所需信息,保障活动的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此外,远程网络连接和控制的实现,使得系统保障维护专家可以及时更新数据资料,并对故障内动进行扩展。

建立激励制度,激发创新热情。了解员工诉求,在提倡精神奖励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多元化渠道加大物质奖励,调动广大员工的创新积极性。通过制定政策,完善职务发明制度,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提高骨干团队、主要发明人的受益比例。按照技术成熟度,构建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当技术成熟度达到满足转化要求的阶段,支持成立科技产业公司,推动和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鼓励拥有知识产权的核心科研人员以技术入股所属科技产业公司,并从经营中受益。

结语

综上所述,航空保障设备研发机制的创新,需要遵循“配套研发、协调管理、统一体系”的原则,明确其研发生产的意义,始终以部队的实际需要为基础,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为目标,兼顾技术发展和管理发展,合理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充分我国航空装备的功效,推动我国军事领域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王庆斌,张登滨,蔡绪涛.提升航空保障装备管理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设备工程,2018(15):47–48.

辛静雯.航空工业新航:开创军民融合新模式 引领智能制造新发展[J].人大建设,2018(S1):146–147.

胡涛,吕瑞强,王双川.航空地面保障装备模块化设计[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6,30(5):36–39.

徐文玲,米鹏阳,翁洋.航空装备保障性试验与评估研究[J].电子制作,2015(9):226.

猜你喜欢

技术创新原则机制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皮革机制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
艺术需要公共环境参与的中介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