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电视专题片市场竞争力
2019-09-10杨励
杨励
摘要:我国电视专题片的市场生存空间在不断萎缩,一些较为成功的专题片若想在未来的发展中牢固占据市场亦需进行创新,除了强化节目自身的制作技巧外,将电视专题片逐渐朝市场化的道路发展是有必要的。在市场化道路发展中,实行制播分离、对接市场竞争机制和打造竞品平台是关键,因而,本文就以强化制作技巧和市场化具体内容进行探讨,希望能与广大同仁共勉。
关键词:电视;专题片;竞争力
(一)声画剪辑调节情节,突出主题思想
对于电视专题片而言,良好的声画剪辑无疑会提升节目效果和质量,并以此提升电视专题片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声画剪辑是将已经拍摄好的素材进行选取、拼接,从而使其最终的专题片呈现出独有的艺术性。其具体的技巧要注重情节的调节,并将主题思想突出,从而保证节目效果。其制作技巧主要是以下两点:第一,剪辑风格必须要具备统一性,从观众的角度思考并保证剪辑风格与作品相呼应;第二,镜头组合。不同镜头的组合一定要保证科学性,如对信息量较大的镜头可以适当提升停留时间。
(二)合理配音,赋予专题片饱满的情感
音效需要與电视专题片的画面相互呼应,好的配音不仅能够保障节目效果,还能提升电视专题片的审美性和观赏性,因而电视专题片的配音搭配要合情合理,尽可能赋予专题片饱满的情感。其具体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把握:第一,提高音乐的感染力。配乐一定要尽可能具备丰富性,通过配乐能够提升受众的感官体验;第二,匹配解说词,提升节目内容的完整性。对于电视专题片而言,其完整的解说词不仅能突出节目内涵,还能提升节目画面的饱满度。
(三)加强后期包装,提升魅力
后期的包装是提升电视专题片魅力的关键所在,其主要原因是深入细节,提升整体的专题片档次。通常情况下,一场完美的专题片一定会对细节贯彻到位,充分从细节的处理来提升专题片的质量和效果。要知道,越是细节处理得好越是能提升受众对电视专题片的理解程度,进而将电视专题片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呈现给受众。
(一)实行制播分离,建立全方位对接市场的机制
电视专题片和纪录片的生产部门要提高自身的集中权限,通过权限的提升不仅能够保障专题片的效果,更便于生产部门对其进行全面的策划和管理。就生产部门所应具备的权利而言,其主要应独立享有财务权和人事权,以及在选题的策划、质量考核等方面也应该具备决策的权利。实际上,这种生产部门对权利的集中掌控便是市场化发展模式中的制播分离制度,其不仅能够提升节目自身的新颖效果,还能加强节目的原创水平。实行制播分离能够有效地为电视专题片扩展生产市场,让其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得以提升。
(二)集中精力,打造专题片生产平台
打造专题片的生产平台是当下电视专题片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而专题片的生产部门一定要做好积极应对工作,在专题片的生产市场中不断提升平台的打造,并保证精品平台的打造。唯有如此,才能提升电视专题片的市场竞争力,让其在全媒体时代得以稳健地发展下去。需要注意的是,精品平台的打造重在“精”,这就需要电视台的制作要充分注重对专辑技术人才的培养,并合理利用影像资料的存储功能为电视专题片提供支持。此外,在地方台的专题精品平台打造过程中可以适当融入地方特色。
(三)强化专题片生产意识,建立“生产—经营”产业链
电视专题片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升自身的发展模式,除了对自身的节目进行创新发展外,还可以借助市场化发展道路中的多产业链发展模式,即从生产到经营的转化,这是对专题片生产意识的强化。如荆州电视台的《陇上行》本来是一档专题对农的节目,后来通过经营逐渐衍生出了《春天垄上行》《金秋垄上行》,这就是其生产意识强化的结果,从生产到经营的发展而产生了新的产业链,让其自身的竞争力得到了提升。
若要电视专题片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尽快做出改革,一方面要不断强化电视专题片的制作技巧,通过调节情节、配音和后期配音来完善电视专题片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市场化道路建设,即实行制播分离、打造专题精品平台和建立从生产到经营的产业链,进而为自身的发展扩宽生存空间,并以此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此外,电视台还可以利用主流媒体的优势充分与其他新媒体相融合,通过合作互补的方式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