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的出版转型

2019-09-10刘丹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出版业转型人工智能

刘丹

摘要: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大地冲击了我国的出版业,只有顺应科技发展的潮流,运用人工智能的优势提高出版的效率和质量,出版业才能在这场科技盛宴中脱颖而出。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出版业而言既是挑战,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关键词:人工智能;出版业;转型

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为出版业的诞生提供了基础条件,激光打印机的诞生使出版业走向产业化和规模化。在网上數据库、电子阅览设备高度繁荣的今天,出版行业面临着科技发展带来的一次又一次冲击。导致出版行业日渐式微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电子图书迅速占领了纸质图书的市场,二是出版业的生产方式一成不变,生产效率低下。历史证明,只有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才能在科技发展中不被淘汰。

(一)文化产业成为了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表明,当代群众文化需求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以出版业为代表的图书文化发行、印刷行业就是一个典型。出版业不仅仅包括传统的期刊、报纸发行,更包括电子出版和数字出版。在文化产业繁荣昌盛的大背景下,出版行业逐渐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出版行业的总利润达2000亿元,这说明出版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二)传统出版业逐渐没落

在出版行业的总利润中,纸质图书的出版利润仅占37.3%,电子设备的发展使人们对纸质图书的需求直线下降。为了便于传输和携带,电子图书越来越受人们欢迎。近五年来,我国智能手机的研发成本每年高达2800亿元,智能设备的高产量和高普及率加速了图书的电子化和数字化水平,也间接挤压了传统纸质出版行业。出版业迫切需要实现从纸质出版为中心向数字出版为中心的转变。

(三)出版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期

数字化转型对出版行业而言意味着出版方式的更新换代,意味着工作重心的偏移。我国的出版业正处在纸质化向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期。在人工智能时代,出版社的数字化水平决定了出版社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人工智能的出现为出版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模式。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不断简化出版流程,提高每个环节的效率和准确性,才能不断降低出版的成本,提高出版的质量。

(一)简化出版流程

在出版过程中,存在诸多非技术性重复劳动,例如排版、校对等环节。使用人工智能简化这两个环节,在提升审阅速度的同时,避免人工审阅过程中存在的多次审阅和审阅误差的问题。精简不必要的出版流程,对重复作业的流程进行精简,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将复杂的流程简单化处理。

(二)为创作提供思路

素材是出版业最为关注的基本点。质量优良、可读性强的素材决定出版物的基调,也直接决定了出版物的销量和热度。使用人工智能服务作家的写作活动,从选题到读者意见的收集,任何环节都能够影响作品的魅力。作者通过人工智能系统了解到出版物的主要类型和热销类型,了解读者的主流文化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

(三)提高出版业的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

目前,人工智能在我国工业领域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在全球500强企业中,超过70%的企业开始引进智能机器人代替简单的人力劳动。就出版业而言,运用智能扫描、打印、出版设备,能使出版流程流水化处理。

(一)人尽其力,物尽其用

注重出版人员和人工智能之间的配比。在精简生产流程的同时,在能够使用人工智能产品的情况下,坚决淘汰人力。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优化出版结构和流程。

(二)生产环节自动化

出版也是一种生产,在工业生产普遍实现自动化的今天,推动出版流程的自动化势在必行。人工智能能够提高图书出版的流畅性,使各个环节井井有条。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在生产环节实现流畅化运行。

(三)生产设备智能化

不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应该进行升级换代,将人工智能运用在出版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素材的立意开题到出版,都应该注重人工智能的参与,在实践的过程中,促进人工智能与出版行业的融合。

人工智能是一个宏观调控的手段,它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运行性。在出版行业具体表现为,为不同出版环节进行服务。在出版流程上实现创新,在写作理念上提供指导。最后,人工智能的发展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去检验和发展,需要每一位业内人士积极配合。

猜你喜欢

出版业转型人工智能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曙光初现了,出版业
数读人工智能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下一幕,人工智能!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