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2019-09-10唐土军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健康初中生心理

唐土军

摘 要: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加以研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世界和人格成长,确保他们能够以坚强、开朗、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走向成熟,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教师的重托。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

应该说,基于中国的目前的国情,城乡教育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作为农村初中的教师应该如何去展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就此,笔者浅议自己的一点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主要成因

1.家庭的影响

因为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是孩子的抚养者和监护者,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权威性的影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1)父母、长辈行为不良,举止不雅,言传身教差。农村家长文化层次低,行为粗鲁,常讲脏话;有的家长作风不正,坑蒙拐骗偷,行为放纵,给子女直接树起了坏榜样;对子女无疑会产生极坏的影响。

(2)父母、长辈教育方法不当。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宽容,不分是非曲直,偏袒护短,忽视对子女团结、协作、助人等意识的教育;有的家长错把粗鲁当严格,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古训,把子女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心理隔阂加深,形成子女对父母的畏惧、怨恨和反抗心理。

(3)家庭结构缺损,家庭关系不和,子女得不到父母细心调教和关怀。有些家庭婚姻破裂,孩子失去家庭温暖,沐浴不到父爱、母爱;有的家庭父母长期“内战”,特别是一些家庭由于第三者插足,家庭感情淡化冷漠,造成孩子心灵的严重创伤。

2.学校的影响

(1)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影响,一般教师对学生问题形成了一些习惯性的看法,比如一般教师比较容易注意到学生暴露出来的行为问题如逃学、打架、说大话,破坏公物等外损性的问题,而对隐藏在其后的焦虑、孤独、沮丧、抑郁、自卑等心理上的、内损性的问题比较大意,这类问题往往得不到关注和及时干预。

(2)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不能为人师表。有的教师唯我至上,不关心尊重学生,对学习好的学生无原则地偏袒纵容,对学习差的或犯过错误的学生,挖苦讽刺,冷漠歧视,甚至体罚或“鞭策”,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有些教师出言不逊,行为不轨,追求名利,奇装异服,给一些品行不良的学生起了“示范”作用。

(3)一些教师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方法简单,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仅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反而增大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3.社会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主流从整体上说是好的,应当肯定,但也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些消极因素。

(1)市场经济对中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具有一些消极方面的影响。在市场追利的原则下,很容易导致拜金主义的产生。扩大到同学关系中,就会诱发缺乏理想,只讲实惠不思进取奉献,甚至有的学生为贪图享受挺而走险。在道德观念上,导致集体主义精神减弱,社会责任感淡漠。在生活方面,引发贪图享乐、追求高消费。尤其是学生之间的消费攀比,更是到了變本加厉的地步。

(2)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外界条件腐蚀、毒害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上对学生毒害最大的一是散布色情、盗窃、抢劫、凶杀、恐怖的录像、书刊时有出现,带有色情、赌博色彩的舞厅、卡拉OK厅、电子游戏厅、台球室等屡禁不止。二是坏人教唆,不少青少年在坏人教唆下形成恶习并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3)和平建设环境使当代中学生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难,心理十分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控能力、抗诱惑能力差,甚至心理错位和行为反常。

二、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剖析

针对上述原因,可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是一下就能解决的,也不是一天二天就能解决的,而是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角度展开的,局限于笔者的认识范围,笔者只从学校的角度说说解决办法。

三、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一些办法

1、转变教师观念,加强班主任培训,提高心育意识和能力

(1)转变观念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调整教育方法,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在充分尊重、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惑、心理疑虑,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排除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2)特别要转变班主任的思想观念,因为一个班级,是学生学习发展、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训练基地。而班级的管理的核心就是班主任。因此对班主任的培养与建设是首要的。

(3)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与技巧

首先可以多看看这方面的书籍;例《人际关系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与辅导》等等。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可以提升一些理论水平。其次还可以通过上网查询等途径丰富自身理论水平。第三,还可以寻找机会多听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的讲座,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

2、推行自主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创设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

班集体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环境。因此,要使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就必须着力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营造舒适优雅的健康心理氛围。在营造环境之前,班主任可以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分析,然后再此基础上,借用融合理性主义的科学管理和非理性主义的人本主义管理的现代管理理念,通过个性化的班级环境、民主化的人际关系和自主性的班级管理机制的创建,精心策划和组织一个民主的团结的有朝气的班集体,促成每位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正确的集体荣誉感和群体观念,使他们知道自己属于班级中的一部分。

3、开展各种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团体辅导

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倡导班主任加强对学生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而班主任要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初一加强适应性教育和自信心教育,初二加强青春期教育,初三加强考前心理调试训练。我们有时在年段中用大课形式进行集体讲座,有时有侧重地编写辅导材料,提供参考案例,有时指定班级展示课,集体观摩、集体讨论,有时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到我校开团体心理辅导的示范课,通过说课评课加深教师的认识,再让教师们去模仿去实践。

4、提高班主任的谈心艺术,加强学生的个别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攻“心”的艺术,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更强调班主任的个别谈心与辅导。我们组织班主任学习心理咨询的基本原理,组织班主任谈话艺术、沟通技巧和辅导策略的培训,提出班主任谈心的十大适宜行为和十大不适宜行为,强调班主任在个别教育中的倾听、理解、接纳和对问题的过程分析。我们设计了学生谈话记录册,并要求每位班主任每学期至少积累4个个别辅导案例。学校还开通了班主任心理信箱,组织学生撰写心理周记,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只有一个人智力正常了,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他才能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作出自己应该的贡献。而这也不是我们每个教育者一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么?

参考文献:

[1]刘恩樵.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7):12-14.

[2]贺纪清.浅谈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J].读写算:教师版,2017(9):126-127.

猜你喜欢

健康初中生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心理小测试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