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2019-09-10闫俊萍

大众科学·下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纸币发展教师

闫俊萍

课程标准:

1、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2、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材内容分析: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显现出三个突出的倾向:农业、手工业领域各项技术的创新和推广,海外贸易的繁荣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本课主要分三个子目的内容,分别是“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和“商业的繁荣”,三者之间联系密切:粮食作物发展的同时,经济作物的推广、种植、加工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而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商业贸易繁荣局面的形成,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所以,本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两宋时期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最终促成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局面的表现,总结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扩展、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通过列表归纳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总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和完成的时间、标志,提高综合分析和概括知识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经济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发展做出贡献的史实,增强民族自豪感;

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师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重点】:

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和商业贸易的繁荣。

【难点】:

商业贸易的繁荣以及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程设计:

★导入环节★

PPT展示“告诉你一千年前鲜为人知的中国”,将一千年前中国宋朝的城市规模、人口、钢铁产量和经济量与同时期欧洲国家相比,引入汤因比“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结合实际设置情境,假设我们一起“穿越回宋代”,我们该做些什么?我们如何才能生存下来?同学们手中的课本,就是我们穿越之旅的图鉴,握紧课本,我们准备穿越!

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步入新课★

一、农业的发展

1.农业发展的表现

PPT展示两宋地图

情境导入:电闪雷鸣中,我们穿越了!我们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人们说着我们听不大懂的话,到处战火纷飞,很多骑兵从我们身边吆喝着穿过。我们穿越到了北方!此地不宜久留,不远处有几匹闲置的马,我们一路狂奔,跨过黄河,越过蜀道,最终来到了四川。

(1)抛出问题:到了南方,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学生1:种植粮食;

学生2:从事纺织业;

学生3:从事商业贸易买卖;

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同时PPT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和“商业贸易的繁荣”,并进一步展示学习目标:

“了解宋代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和商业贸易繁荣的基本史实”;

“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宋朝时最终完成”

(2)PPT展示“作物调查”,引入问题:要想从事农业,我们应该种植什么?

通过猜谜语,了解宋代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学生1:“白如玉,穿黄袍,一点大,宝中宝”——水稻

学生2:“生在山上,卖到山下,一到水里,就会开花”——茶叶

学生3:“不是桃子偏结桃,桃子里面长白毛,到了秋天成熟了,只见白毛不见桃”——棉花

(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掌握基本农业作物)

(3)承接:那么,我们需要用什么工具从事农业生产呢?

PPT展示“主要工具”(曲辕犁和秧马)

了解宋代生产工具的革新,鼓励学生简要介绍秧马的功能和特征:底部平滑,来去自如,既能减轻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4)有了作物种子和工具,我们要去耕作了!

PPT “宋代《耕获图》”

教师讲解:这幅《耕获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采自《宋人画册》,我们神奇地穿越到画中了,画中是一个地主庄园,一派田园风光,远处山峦起伏,近端小河流淌,小河两岸是一片一片的稻田,岸边还有翻车正在车水。画中有很多短衣赤膊的农民正紧张劳作着,有人播种、插秧,有人收割打场,还有一些宽衣大袖的地主,他们不劳而获,静等着分享劳动成果,还有监工指手画脚吆喝着劳动的人们,这幅图是封建等级社会的真实写照,也是宋代农业发展的客观反映。

(5)疑问: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庄园可以同时耕种和收获呢?这是一種什么神奇的粮食作物?

学生回答:越南,占城稻

PPT展示“越南 占城稻”

①粮食作物:水稻的推广和种植——越南占城稻的引进——“苏湖熟,天下足”。

教师提问:占城稻原产于越南中部,又称旱禾或者占禾,占城稻以什么样的优势获得人们的推广,又是如何发展的呢?

学生1:占城稻耐旱,适应性强,生长期短,自种到收仅仅需要50多天;

学生2:占城稻北宋时期推广到南方地区,并在北方也得到较大推广;

学生3: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

PPT展示补充“苏湖熟,天下足”,水稻种植由南向北推广,标志着经济重心南移。

(6)转承:粮食产量够了,多余出来的土地可以种什么呢?

学生:茶叶和棉花

PPT展示“棉花的种植与推广”

教师讲解补充:棉花包括现在农村我们常见的草棉和高大的木棉,草棉原产于非洲,张骞同西域后经中亚传入我国,现在新疆地区试种后传入内地;木棉原产于印度,经东南亚传入,先在广东福建种植,南宋末年,木棉推广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②经济作物:茶树和棉花的种植与推广——从南向北推进。

PPT总结:农业发展的表现:

粮食作物: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著名粮仓

“苏湖熟,天下足”

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南宋后期,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2.农业发展的原因:

教师提问:宋代农业得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寻找答案。

预设学生答案: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统治者的重视……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思考:除社会环境外,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否影响到南方农业的发展?

PPT (p42相关史实)

得知宋朝南北方气温普遍降低时南方幅度小于北方,水量丰富,较适应农作物的增长,而北方湖泊减少,加之中原地区森林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黄河不断泛滥……

学生:南方自然环境优越

教师:以史为鉴,今天我们必须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这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PPT总结农业发展的原因:

政治方面:南方战乱较少;

经济方面: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最重要)

自然方面:南方自然环境优越;

政策方面:统治者的重视。

人民的辛勤劳动。

转承:粮食得到丰收,我们想在宋代学一门手艺,学什么好呢?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

PPT展示图片资料“丝织业的发展”

①宋时期,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的蜀锦在唐朝时已经是贡品,在宋代已经“号为冠天下”了,此外还有湖南的湘绣,江南地区的緙丝技术在当时做工精美,深受国内外喜爱。

(课堂情境生成:坐在前排的女生举手提问:老师,我發现您今天里面穿的衣服是不是湘绣?

教师:被你们发现了,不带点装备怎敢随随便便穿越啊!老师这件衣服看着确实像湘绣的做工,它采用了明暗对比,增强了质感和立体感,同时虚实结合,突出主题,形成了湘绣水墨画般的素雅品质。但是,老师这件衣服不是名贵的湘绣,是山寨的。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老师的“山寨”外套上的图案,像不像缂丝技术?

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身上:好像啊!

缂丝是中国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是一种挑经显纬,极具欣赏装饰的丝织品,宋朝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于制造帝后服饰,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因织造过程及其细致,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美誉。这样的衣服穿在身上,美不美?

学生:美!

但是,今天的老师不止美丽,还“动(冻)人”,原因何在呢?(当时天气下雨,阴冷。

学生:丝织品不能保暖

教师:除了无法御寒,这样的丝织品,是我们平民百姓可以穿的寻常衣服么?最适合寻常百姓需要的是什么质地的材料?

PPT展示图片资料“棉纺织业兴起”

②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经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通过材料阅读,学生总结棉布的好处:御寒,成本低廉

转承:还想学一门手艺,有什么好推荐的呢?我们走在大街上寻找信息,发现很多外国人喜欢抱着瓷器说“china good”,原来,中国的英文名最早就是从瓷器的发音而来的,于是,我们打算管窥瓷器的发展。

2.制瓷业

PPT展示图片资料,学生小组合作,归纳总结:

①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②河北定窑,河南汝窑——南青北白;

③江西景德镇——著名瓷都;

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教师过渡:宋朝制瓷规模和工艺水平都大大超过前代,目前,全国发现有1000多处宋代的瓷窑,瓷器尤其是青瓷成为广大居民广泛使用,大家看这幅图片,是宋代汝窑的三足洗,它灰而不暗,蓝而不艳,青而不翠,显得柔和端正;而景德镇的瓷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个个都是精品,不少出口海外,成为宋朝出口的大宗商品。

转承: 瓷器的运输工具是?为何?推动了什么领域的发展?

学生:海船,

原因:运量大,运行平稳,成本低;

推动了造船业的发展

3.造船业

PPT展示图片资料

教师讲解:宋代的造船业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广东的广州、福建的泉州、浙江的明州,造船业的水平都比较高。宋代的造船业已经掌握先进的设计方案,能制造出适应各种不同自然环境、具有特定性能的船舶,以行驶区域划分,有内河船和海船;以规模分,有数千斛的大料船,也有一两千斛(容量单位)的中料船和数百斛的小料船,同学们还知道哪些

根据PPT图片,小组讨论宋代造船业的发展成果

①北宋东京(开封)郊外,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②南宋海船不仅规模宏伟,技术先进,而且已配备★指南针★。

③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

教师过渡:广州、泉州等地造船业的发展,推动了航运业的兴盛,而航运业又促进了港口城市的繁荣和市镇的兴起,于是有很多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转移,推动了商业的繁荣与发展。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PPT《清明上河图》图片

教师:现在我们既然穿越回了宋朝,我们就要亲临汴京,直观感受清明上河图上所描述的繁荣景象

播放视频《100秒看懂清明上河图》

教师:看完了小视频,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相对于唐朝长安城,宋朝汴京城有什么新的特征?

1.商业城市的兴起

PPT展示“城市”、“市镇”和“草市”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盛唐时期国际性大都市长安城的特征,与开封和杭州相对比,根据材料《清明上河图》,总结归纳商业城市发展的表现:

①开封、杭州成为最大的商业城市,人口已多达百万;

②城市中的店铺在不断增加,街道和宅巷内可以开设店铺,乡镇出现了草市和市镇——突破空间限制;

③出现了早市和夜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④市场上各类商品琳琅满目。

教师阐述:北宋开封的城市商业活动已经极为繁盛,已突破唐朝设置东西市的旧制,大街上到处都有商店,从交易时间上看,交易时间可以从早到晚,有了“鬼市子”即夜市和早市。

南宋临安即杭州超过了北宋东京开封,商业交易量也很大,临安最繁华的街道是一条贯穿南北的御街,也成天街,天街两旁店铺林立,遍布酒楼瓦肆(娱乐场所),当时临安谚语“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充分说明临安四城门外专业市镇和市民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转承:从沿河城市出来,我们到了沿海城市,发现沿海城市同样熙熙攘攘,大街上有很多穿着异域风格衣服的人们,我还看见了清真寺,阿拉伯人的墓碑。。。

引入:听说海外贸易可以赚更多的钱,装载什么样的货物好呢?商船可能达到哪些地方?进行对外贸易港口有哪些?商船进出港口,会接受哪个机构的检查?

2.海外贸易的兴盛

PPT《宋代海外贸易图》和相关图片资料,分析贸易图,教师引导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和原因

(1)地位: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2)表现:

⑤广州、泉州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⑥中国商船踪迹最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⑦宋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引入材料宋高宗言“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引导学生得出:海外贸易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⑧南宋外貿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位置。

教师阐述: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设立市舶司的主要港口(广州、泉州、明州),结合“一带一路”,分析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3)原因:

①周边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兴起和强大——陆路交通受阻。

②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重心南移;

③指南针的运用和熟练地掌握利用海洋风向的规律——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政策支持。

2.纸币的出现

(教师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纸币的优点)

预设:生1:纸币比金属货币更容易保管、携带和运输,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

生2:纸币避免了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磨损,防止了贵重金属的无形损失;

生3:纸币避免了不法之徒切削或溶解金属货币;

生4:印刷纸币的成本比制造金属货币的成本低;

生5:印刷术的发展和革新……

进一步引申,“今天的货币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生1:纸币由国家统一发行,印刷精美,防伪技术高端

生2:微信,支付宝的通行,更加便利…

PPT总结:

(1)原因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金属货币携带不便;

(2)出现:PPT(时间允许情况下,提问交子为何在北宋时期四川通行)

①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教师强调交子只在北宋时期的四川通行,简要介绍后来由于北宋统治的腐朽和冗官冗费,滥发纸币,使得纸币无法通行。)

②南宋时期:“会子”——纸币发展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3)作用:(学生自行总结)

学生1:有利于商品的流通和商业的发展

学生2:对古代纸币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四、经济重心的南移

PPT展示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中心分布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得出: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南方的发展兴盛,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教师阐述:经济重心南移 从黄河流域移植长江流域

五、作业布置——问题思考:促成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有哪些?

六、课堂总结:

听评课记录:

钱丽丽老师:

《宋代经济的发展》这一课内容量较大,在40分钟完成难度比较大,但这节课结构完整,师生互动氛围好,视频《100秒看懂清明上河图》是最大亮点。

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首先,对《耕获图》中“扬场”的解释有误,扬场应该是通过风力将收获的农业作物的秸秆、叶子和尘土等去掉,而不是脱粒;

其次,PPT中水稻种植的图片有误,应佐证;

再次,关于开封在宋代的名称有待商榷,应称之为是“汴州”还是“汴京”?(后王一凡老师做补充)

第四,是北宋纸币消失的原因,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期通行的交子在最初是一种民间行为,是由18家商户商议发行的纸币,纸币没有延续下去的原因究竟何在呢?(姒吉霞老师做补充回答)。

王一凡老师:

在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为叫错学生名字而道歉,看似微小的细节,但是会给学生一种认可和尊重;教学中指导学生做笔记并标注重点,同时将地理信息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文科素养。

关于交子没有延续下去的原因,交子最初只是民间行为,后来政府涉入,建立“交子务”,其实纸币在元、明时期依然在使用,尤其是元朝,交子仍然在广泛流通,明朝后期白银开始大量流通,占据了主要地位,但主要是作为大宗进出口的货币,而民间百姓则用铜钱居多。

这节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首先,在关于“水稻种植的推广”中,PPT中播放动画的声音次数较多且比较刺耳,会影响课堂气氛;

教师在讲授“棉纺织业”时提到了黄道婆,而黄道婆应该是元代人物;

教師在讲授“制瓷业”时,不防引入身边瓷窑,如举例陕西耀州瓷窑,引起学生兴趣,更能加深学生印象;

此外,关于“商业城市”、“市镇”和“草市”几个概念,“草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出现,而市镇在明清时期很普遍,多是以工商业为主聚集而成的专业化城镇,但在古代中国,城市主要是作为政治功能而出现的人口聚集地。

最后关于北宋东京的几个名称,北宋首都正式定名为东京,是从五代沿袭下来的,其称为东京是与西京洛阳相对而言的,又因京、都为同义语,又称为东都。东京是开封府所在地,故不少书上又连称东京为开封府。在这些称呼的同时,从历史名称上,大梁、夷门、梁苑等,也在史书上常常使用,亦或作为东京的代称。

关于汴京一词,应当与东京名称的使用相差不远。开封古称汴州,自汴州出现后就简称汴,定都后当时人们常用汴都之称,如周邦彦《汴都赋》即是。都与京既为同义词,习惯上也称为东京为汴京。汴京名称应起于五代,至迟当在宋初,不仅民间,北宋官府亦常使用汴京一词,如神宗时修京城,命李清臣作记刻石,即云“惟我汴京”。

关于汴梁,显然是从大梁、汴州或者汴京二者中各取一字,作为东京开封的代称,其时间亦相当早。陈彭年在《江南别录》中记载,南唐后主“至汴京三岁殂”;又说,夜宿姑熟,夜闻人语云:“然则,水木之岁,当至汴梁。”陈鹏年,南唐后主时曾被召入官,宋平江南,入宋登雍熙时进士,可谓隋唐末宋出人,其所用汴梁一词指东京,足见此时汴梁之称已相当广泛。

关于汴州,即在东京、汴京等官定称号或者民间使用极为盛行时,它的名称也同时在民间普遍使用。尤其是开封有一种特殊用语,把城南、城北等作州南,州北,即从汴州一词沿袭下来。

姒吉霞老师:

《宋代经济的发展》在初高中都是课标里明确要求掌握和夯实的重点部分,本堂课在课容量较大的情况下,教师结合了初中生的实际,运用逻辑思维完整地设置了情境,并用亲切自然的言语,于师生互动中完成了40分钟的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机会进行了课堂生成,将“湘绣”“蜀锦”和“缂丝”用较为直观和浅显的言语加深学生的理解,关于“湘绣”和“蜀锦”在高中课标中已经省略,“缂丝”则做为一个知识点需要教师详细讲解和学生深度理解,初中阶段为高中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奠定基础,这体现我们学科内的阶段性和连贯性。

此外,初中阶段讲到的概念如“草市”、“夜市”和“早市”,高中阶段的“草市”主要指市镇,而“集市”则主要指有固定时间的买卖贸易场所,如今在我国农村乡镇依然有诸如逢五逢十赶集过会的传统保留;同时,在高中教科书中将“早市”称之为“晓市”,更为专业地体现其时间特性。

关于钱丽丽老师提出的北宋时期纸币并未长期广泛推行的原因,一是北宋时期四川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得出现使用纸币的民间行为,后随着靖康之变,政局也一度陷入混乱而停止使用;二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瓷器、丝绸和香料等成为我国对外出口的大宗商品,白银随之成为海外贸易的普遍等价交换货币而大量流入国内,故宋元以后,虽然银票发行,但白影作为货币的使用和流通更为普遍。

这节课美中不足的地方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口误,一节好课,不仅需要教师做逻辑性很强的课程设计,而且要注意每一个细节的严谨性,以后的备课过程中,还需仔细打磨。

肖晓锋老师:

初中历史知识相对浅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导入了情节,学生参与度高,师生互动度也高,整堂课嵌入完整的过渡环节,环环相扣,让人听着很舒服;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在当堂的落实到位,并辅之以标记知识点和做笔记的方法,做到既教内容,也教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刘丽晶老师:

这堂课整体设计巧妙,运用了地图和视频资料,将课程内容直观地呈现,同时揉入地理知识,体现文科综合性,如在地理课中也会涉及到的安史之乱和人口南迁,历史课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探讨推动“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助于学生培养其普遍联系的探究能力,并提升文综素养。

高腾宇老师:

从高中教师的角度看,初中和高中阶段的知识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偏浅显,重在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认知能力,加深其对史实脉络的印象,高中时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层次。这堂课重点突出,逻辑性强,在讲到“经济重心南移”时利用图示表示,启发学生理解其原因和表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合作的能力。

此外,教师在讲解“城市”、“市镇”和“草市”概念的时候,更多的是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来进行阐述,有助于学生将历史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进一步联系和综合,从而培养其多角度分析问题和总结归因的能力。

教学反思:

《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宋代经济发展》的课标要求是:“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以此此基础,要求学生在认知上了解到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宋代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生产技术有了新的革新,优良品种增多,农业产量大幅增加;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的发展,航海业和造船业成就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南宋时期,南方地区进一步发展,促成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中心之一,经济重心南移也在这一时期完成。

《宋代经济的发展》对于我来说几乎是一个死穴,初为人师,经验不足,对教材不够熟悉,重难点把握不精确,时常会陷入一种“慌张”状态,想讲地很多,每一部分都作细节式地讲解,备课中时常忘记备学生,忽视了初中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导致一堂课时常完成不了既定目标,给下一节课留下尾巴。幸得师父指点,依托课标,突出重点,大胆取舍,“慌张”状态有所调整。这次选择《宋代经济的发展》作为常态课展示,算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一种挑战。

这堂课用“穿越回宋朝”的方式情境导入,意在吸引学生兴趣,构架时空观念,在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但是情节的贯穿不够形象生动,到了后期“商业贸易的繁荣”单元之纸币的出现和发展时,应该适当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推出纸币出现的原因和作用;讲解《耕获图》时,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图中插秧和收获可以同时出现”时,为了引出占城稻,直接定性“神奇的作物”进行了过渡,实则《耕获图》也是为了达到画面效果,尽可能地表现更多的内容;在给学生讲解“扬场”和ppt配图时将油菜花误作稻花,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犯认知的低级错误,未能正确地传道受业解惑,如果学生因首因效应记住了错误的知识,那真是老师的罪过,下节课一定要专门在课堂上做出澄清和道歉。这次教学错误也警醒了我,历史本身即一门非常严谨求真的学科,在以后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要力求缜密和不思一苟,怀着责任心去推敲每个细节;此外,这堂课中,虽然时间紧,内容多,但没有尽量地抛出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纸币出现的原因”,“海外贸易在宋代兴盛的原因”,如果可以再给学生一些时间,他们应该还会从其他角度给出答案,有时候,学生会在课堂互动过程中给予教师灵感,这就要求我们依然要合理安排时间,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师生关系角度来反思这堂课,有四个字一直在我脑子里浮现,“情比金坚”。我一直是一个感情比较丰富又偏浪漫主义的人,性格决定教学方法,对学生,似乎关爱宽容多于严格要求,所以和学生感情较深,课上课下互动性比较强,而且正如前述,往往是学生给了我很多灵感,他们对我的认可,也给了一个年轻教师信心和勇气;然而,一个不能有足够威严的老师,往往在课堂纪律上会疏于管理,既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习惯,也会影响到课堂时间的高效利用。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每一个科任教师既要抓学习,也要抓纪律,学生尚处于性格和习惯定型期,疏于管理的教师,自会有疏于自律的学生,虽然师生情感可以“比金坚”,但“距离之美”也许更能让一个年轻教师站稳讲台,渊博的学识和纪律的严格要求,充分的肯定和适当地惩罚,不分伯仲,同等重要,学生需要阳光,也需要风雨,因为,我们无法代替他们成长。

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现有的专业知识,不能当做一生的老本。有上一届学生看到我这节课的板书,评论道“万年不变的板书”,想想自己教龄尚不足五年,板书却“万年不变”,既无创新,也未增减,岂不是一种“等死模式”?无创新,即是专业知识的纵横度局限,也未紧跟学术动态最前沿;无增减,即课程标准研究不彻底,未能明确突出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修养,思维不能仅仅停留在基本史实的罗列上,我们只是在教初中生,但我们不是初中生。

总之,从《宋代经济的發展》,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做一个既能口吐莲花,又能掷地有声的历史教师。

猜你喜欢

纸币发展教师
带了多少钱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区域发展篇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图说共享发展
猜纸币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