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探究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构建
2019-09-10张金锁
张金锁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旧有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教学目标也得到了扩展与外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了重中之重,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能够转变传统应试思想,从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养成扩展到对学生数学思维与品质的培养层面。本文基于笔者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有效策略
数学是小学的基础性科目,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其他理科科目学习的重要基础。学生学好小学数学不仅能够实现基础数学知识的增长,同时也能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与数学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够遵循生本思想,立足学生视角,着力探究不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动态形成过程,理解抽象算理概念,提升数学思维能力,促使数学课堂迸发生命活力。
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示问题
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这就导致数学问题的呈现和展示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传统的语言讲解、黑板板书的方式显然很难突破和化解这一教学难点。所以说,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应用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数学问题进行数字化的加工和处理,再通过图片、文字、动画或者影片等形式呈现和展示给学生们,创设出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情境,带给学生多样化的感官刺激,促使学生从情境中理解和认识问题,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部分知识时,笔者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了几组图形,在这些图形中,笔者穿插展示了已经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图片,然后,笔者让学生们在直观展示中,观察这些图形之间的区别,同时,笔者给予学生们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们大胆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通过直观图的导入,学生们不仅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还锻炼了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示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教学的实效性。
二、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小学高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的关键点,可以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此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激发和活跃。因此,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在向学生提出基本的数学问题之后,首先需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论证、推理与深入探究,切实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探索,互相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和结果,实现相互之间思维的互补,最终达成共识,确定最为简便的、高效、准确的解决问题方法。
在《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伊始创設了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后,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有效联系后,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算法算理时,先出示问题让学生独立探究,以此唤醒学生的既有认识经验,将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算法迁移到本课教学中,随后,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其他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巩固笔算的基本计算技能,在难易题目的梯度化中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最终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相关的算理知识。
三、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实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归宿。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进行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逻辑性、活跃性、创造性。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局限于教材、课本等理论层面上,而是要积极地组织和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动手实践和操作的机会,鼓励学生手脑并用,让学生更好地将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活动能够,在观察中建立清晰的表象,在操作中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掌握内在规律,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这部分知识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实践任务,让学生调查社区居民用水量的情况,并通过设计图表的方式表现出来,关于问卷也是学生由学生自己设计,在实践当中学生自己搜集数据、设计问题,与人沟通和交流,真正地完成了一个实际生活当中的数学问题。
综上所述,新课改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方法,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彰显学生主体,引领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教学手段,这不仅是学生数学学习进步的要求,也是核心素养养成的必经之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向学生呈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解决问题;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教学方法的革新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激活学生思维火花,同时又让学生在无形中掌握了数学知识,提升了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詹小清.浅析小学数学高年级有效教学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4):120+122.
[2]焦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4(02):205.